<p class="ql-block"> “我要去玩沙!”一提到幼儿园的沙水区,孩子们就非常兴奋,恨不得立马就窜到沙堆上。沙水游戏对幼儿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是孩子们极其喜爱的一项户外探索活动,在进行沙水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与经验。让我们一起走进大二班,看孩子们在这场沙水游戏中,收获了怎样的学习吧!</p> 我们的造桥计划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个玩沙水的户外游戏时光,活动前在回顾前期经验时,看着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沟渠,有的小朋友提出了问题,在经过沟渠的时候每次跨过去沟渠的沙子又掉进沟渠了。针对小朋友发现的问题,在大家的探讨中,老师捕捉到孩子们对“桥”的兴趣,带着好奇心,老师便追随他们的兴趣、需要,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引发他们用多种感官去了解“桥”的秘密。于是,孩子和“桥”的故事便由此开始了······关于怎样在河上架桥?架什么样的桥?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进行了造桥设计图的绘制。</p> 造桥初体验 <p class="ql-block"> 随着课程的推进,孩子们跃跃欲试,造桥行动一触即发。带着设计图,孩子们再次踏进沙水区,孩子们已经能有条不紊地选择材料、分工合作,开始了各自的造桥计划。最初选择的材料都比较简单,游戏一组架设了两个塑料桥墩,外加一块木板当作桥面完成了他们的第一次造桥。</p> <p class="ql-block"> 刚开始用单一桥墩架设在河道两端,但是河道两端的沙子较为松散,很快桥墩就倾斜了。他们商量后认为正方形的桥墩设计最为稳固,于是开始加固桥墩。</p> <p class="ql-block"> 最后还采用了实验法, 在桥墩上走、跳,实验桥墩是否会垮塌。</p> 造桥再行动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为了加固桥,用沙子填缝,几个人反复试走了好几次,在终于不塌的情况下还用沙水混合盖了一层在桥面上,满脸开心地告诉同伴:他们的人行天桥终于成功了。</p> 消失的河水 <p class="ql-block"> 当孩子们完成造桥之后,发现河道里面的河水已经干了。于是大家连续往河道中倒水,可是不一会儿水就不见了。大家有了新问题:为什么倒进河道的水会消失?针对这个问题,有小朋友提议:“可以连续加入很多的水”。针对孩子们的猜想,大家开启了一场沙子与水的混合实验,根据实验,我们得出第一个结论:只要有足够的水流进河道,那么水就不会全部消失。看着孩子们热火朝天地开始用小桶接水往沙池里倾倒,一趟又一趟。“可是光靠提着小桶倒水太累了,还有什么好办法呢?”老师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孩子开始激烈地想法碰撞。“可以埋一个连接自来水管的地下管道”,“可以修一个运水的管道”“用大桶装好水,运过来后,一个人负责舀水。”······于是,一场关于引水的大作战正在开启······· </p> <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孩子们的天性就是喜欢玩沙、水、泥土等自然材料,沙子的流动、可塑、低结构、多变化的特点让孩子们的每一次玩沙都变化无穷。在活动的开展中,当幼儿提出问题时说明他们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师这时需要细心观察与发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