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博物馆:栈连南北 道通古今

湘汉煜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代的汉中,"虽繁盛不及长安,亦陕西第二大都会也"。汉中市档案馆收藏有关汉中历史的老照片近千幅,有的来自于外国传教士、探险者,有的来自于国内技术专家和摄影师,他们以独特的视角,真实地记录了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汉中的城市风貌、社会百态以及古道沧桑,是近现代社会变迁的珍贵史料,生动地再现了汉中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演变历程。"让城市留下记忆"。这组老照片,为我们回望过去、了解汉中留下了形象而难忘的记忆,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照片留存记忆,古城近现代社会变迁已成为沧桑; 让现实告诉未来,新时代的蓝图令我们神往;让天汉续写荣光,汉中人民齐心协力创造新的时代华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镶嵌在秦巴之间的汉中盆地,汉水横贯全境,自然环境优越,人文风光秀美,社会安定祥和,经济长期繁荣,号称"秦巴天府";栈阁入云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是江河之间的文化纽带,汉风古韵的名城名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汉沔彪炳,灵光上照"。汉水孕育的汉风文脉悠久无疆,汉水塑造的汉韵气质独特绵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北依秦岭,南凭巴山,钟灵毓秀,号称西北的江南;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是东汉名臣李固的家乡,是造纸术改良者蔡伦的封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的北伐基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就是汉中。她因汉水而得名,被誉为"天汉"。集数千年之文脉,展大汉之雄风,这里是"汉家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巍巍秦岭,横亘东西,和合南北,构成中国地理分界线,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栈道蜿蜒,穿行于秦岭巴山之间,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是联结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重要的西部交通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千百年的摸索,古人创造了栈道这一独特的道路形态,即在悬崖上凿孔架木建桥,并修阁防护,搭亭休憩。"栈道,飞阁复道相通","险绝之处,旁凿山岩,施版梁为阁也",都说明栈道修建的地势及形制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南自北,四海攸通"。翻越秦岭共有四条古道,包括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等,其中以褒斜道最负盛名。褒斜道约三分之一路段为栈道,其修建规模之大,沿用时间之长,为全国栈道之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穀其口。"位于褒谷口的石门,两山对峙,最窄处仅数十米,堪称天险。东汉永平四年(61),汉明帝下诏凿通石门,是有据可考的世界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通车山体隧道。1961年,"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成为汉中地理及文化的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是后世感念褒斜道及石门开通之功,依山凿石,形成的摩崖石刻大观,1961年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郁君开通褒斜道摩崖》为东汉永平九年(公元66年)刻石,存世最早;《汉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为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刻石,名气最大;《石门》《石虎》《玉盆》《衮雪》,脍炙人口;其他石刻,亦各有其难以估量的历史文化和书法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0年,石门水库大坝施工在即,为保护石刻不被淹没,汉中有识之士积极倡议,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精选石门内外摩崖石刻十三种评定为"一级文物",并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将其切割移入汉中市博物馆收藏。国之瑰宝,赖此得存,诚为幸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