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 <p class="ql-block"> 都道是“晴西湖不如雨西湖”,然而提及雨西湖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天青色等烟雨”的三月氤氲江南。当邂逅一场酣畅淋漓的夏日骤雨时,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在大文豪苏轼的眼中,呈现出的是怎样的模样呢?今天就由裕民县第二小学四年级(5)班的和合学子们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不一样的西湖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宋 苏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b></p> 作者介绍 <p class="ql-block">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p> 创作背景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苏轼恰恰就有着有趣的灵魂。苏轼此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心理调节能力极好,擅长自我治愈。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在哪里摔倒了,就在哪里吃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窥见其健康爆棚的心态。虽不像京官一样的位高权重,但是做个闲适的地方官,守着美丽的西湖,喝喝酒,划划船,欣赏下美景,再赋诗几首自我安慰一下子,好像也不错哦。盛夏的一天,苏轼喝着小酒,在望湖楼观赏西湖,忽然暴雨来袭,诗人就近距离的欣赏了一场西湖骤雨。</p> <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苏轼,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形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聚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整首诗精准地描摹出了从阴到雨又到晴的过程变化,有声有色、构思巧妙而又信手写就、不着痕迹,令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如在眼前。</p> 和合少年诵诗词 和合少年画诗情 和合少年书诗意 <p class="ql-block">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也让我们了解到,他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他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赞美,读他的诗,就像是在读他的生活,让人感到既亲切又敬仰。</p> <p class="ql-block">编辑:马小梅</p><p class="ql-block">初审:肖海燕</p><p class="ql-block">复审:宋湘望</p><p class="ql-block">终审:宋铜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