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泸徒步之噶瓦森林

月移花影

<p class="ql-block">  虎泸徒步的最后一段是噶瓦森林,起点就是庄子村,这是一个普米族的小村庄。杨扬家是庄子村最早做民宿的,那时杨扬的姐姐在读大学,而且是英语专业。据说十几年前,这条线路只有歪果仁走,村子里的人还没有民宿的概念。而庄子村是穿越噶瓦森林到达泸沽湖徒步的必经之地,杨扬姐姐读大学的时候,遇到徒步的歪果仁来借宿,从此她家就在虎泸徒步路线上小有名气了。</p><p class="ql-block"> 杨扬本来在丽江工作,徒步前联系他,说他爸妈在家里会安排我们的吃住。杨扬不在家,略有点失望。在下柳青时,接到杨扬电话,说他要回趟家,可以去奉科接我们一起回家。太高兴了!我们约好在革囊渡大桥碰面。</p> <p class="ql-block">  其实想见到杨扬除了因为他是年轻人,我们觉得沟通更顺畅;还因为听说杨扬做饭很好吃,像我这种吃货,旅途中只要有好吃的,再苦再累都觉得美好,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吃和远方”。最最重要的是,听说杨扬的舅舅是普米族文化传人,上过中央电视台,我一直想趁机去拜访老人家,电话里不方便说,只想见到杨扬后当面表达这样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见到杨扬就迫不及待地跟他请求想去拜访他舅舅,杨扬拿起手机跟舅舅打电话,还好老人家正好在老家,也愿意见我们。大家上车直奔宁蒗彝族自治县拉伯乡格瓦村。</p> <p class="ql-block">  标准的普米族民宅</p> <p class="ql-block">  杨扬舅舅的普米族名字很长,发音独特,小伙伴们都没记住,我只记得汉语名字叫熊向东。他很热情地到门口接我们进去。老人很健谈,是普米族口头文化传承人,是国家认证的普米族文化这一小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从短暂的沟通中我大致了解到一些普米族文化的知识碎片。</p><p class="ql-block"> 普米族只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少数民族。从老人介绍的节庆祭祀、巫师(汗归)习俗、文化艺术,加上回到杨扬家后与杨扬一家人一起跳舞唱歌、畅谈人生的体验,深切体会到普米人的生活中蕴含了浓厚的哲学意识、 高尚的道德观念、独特的艺术见解、丰富的审美情趣。最有意思的是普米人崇尚火🔥,家家户户的神龛中供奉的也是火。在杨扬家看到神龛中的火的图像,我总忍不住地想普米族是不是偷火的普罗米修斯的后代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好玩的是看杨扬舅舅吸水烟,以前在贵州、云南看过多次水烟,很想体验一下,这次终于有机会了,结果,太呛人了🙄</p> <p class="ql-block">  杨扬舅舅拿出相册给我们看,很多是他和夫人在中央电视台接受采访的照片。这次没有见到杨扬舅妈,她去城里帮女儿带孩子了。不过能遇到杨扬舅舅已经很幸运了。</p> <p class="ql-block">  杨扬舅舅整理的歌曲清单</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杨扬外婆的,也是杨扬舅舅的妈妈。普米族是绝对男女平等的民族,杨扬家数百年前一直是当地普米族的头人,头人的传承是家人,杨扬外婆小时候是家里的长女,头人之位就传给她了。解放后取消了头人这种“职位”,杨扬外婆就成了村长,因为有声望有威信,一直受到村民和政府的尊重,因为解放前家人帮助过路过的共产党筹钱筹粮、救助伤员,解放后也享受国家的补贴。著名的美籍奥地利探险家兼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曾经在庄子村居住过一段时间,那时的杨扬外婆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作为头人家的长女,洛克先生自然对她亲近有加,外婆在世时经常跟家人讲述小时候见到洛克先生的种种趣事,至今庄子村还有一个叫“洋人垛子”的地方,那就是洛克先生带领的探险队扎营的营地。</p> <p class="ql-block">  照片是八、九十年代杨扬外婆照的,那时候的老人已七、八十岁了。照片看起来仍然很年轻精神,真的有一种头人气质。</p> <p class="ql-block">  告别熊向东老人,杨扬带我们去他家。杨扬爸妈去山上挖虫草了,听说我们来,急急忙忙赶回家。热诚宽厚的一家人让我们的徒步旅行感受到浓浓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杨扬家的房子和院子,腊肉和火腿都是自己做的</p> <p class="ql-block">  杨扬家的大客厅,兼具厨房和餐厅功能。</p> <p class="ql-block">  一进门杨扬就开始忙活,杀鸡摘菜,给我们炖好吃的普米高脚鸡。除了鸡好吃外,最特别的是炖鸡只放盐和一种普米特有的香料,那鸡汤……不说了,我去擦擦哈喇子……</p> <p class="ql-block">  神龛里供奉的火的图案。明姐拍视频总带着解说的</p> <p class="ql-block">  杨扬妈妈喜欢跳舞,经常在抖音上发自己跳舞的视频,有不少粉丝。她让我添加好友,我说我的手机里没有安装抖音,平时也很少刷短视频除了偶尔翻翻微信短视频。她觉得很不可思议,认为现在不刷短视频的人业余生活太乏味了,很认真地让我装上抖音。为了不让大姐扫兴,我就安装了。回家后手机内存不够时还是卸载了。大姐教我们跳舞,但我很笨,跟不上节奏,属于一学就废的那种,把大姐给气得。</p> <p class="ql-block">  我问大姐普米族什么时间穿他们自己的民族服装,她说以前都穿,现在因为上山挖虫草、下地干农活,穿汉服方便,所以就在休息日才穿。她说我的体型跟杨扬姐姐差不多,就把姐姐的衣服拿给我,还有头上戴的头饰,弄起来很麻烦,原来他们都是现戴现整理,不是提前做好了用的时候戴在头上。还有就是腰带是非常长的羊毛巾,大概两、三米,在腰上缠了很多圈。</p> <p class="ql-block">  穿上民族服装后,小伙伴纷纷来和冒牌少数民族美女合影😎</p> <p class="ql-block">  穿上好看的普米族服装,放弃学习普米族舞蹈动作后,我就可以放开在院子里玩了。院子里有音响设备,音乐响起,有华服加持,不会跳舞的我也有了几分妩媚😂</p> <p class="ql-block">  鸡汤炖好了,就开饭了。杨扬妈妈牙疼没有吃饭,杨扬和他爸爸,再加上小伙伴们,五个大老爷们儿一起喝起来,自己家酿的酒据说很好喝。我和明姐就猛喝鸡汤,炉子上的那一口大铝锅里的鸡汤让我聊干了半锅🥱</p> <p class="ql-block">  大家边吃边聊,杨扬爸爸来了兴致,唱起歌来</p> <p class="ql-block">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吃饱喝足,大家赶紧睡觉,明天还有一天徒步,要穿越噶瓦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  清晨,吃了鸡汤面和发面烤饼,告别杨扬一家人,继续徒步。因为是徒步的最后一天,行前,我把背包里的备用药品都留给了他们,牙疼药昨天正好用上了。</p> <p class="ql-block">  进入森林遇到杉须,说明海拔已过三千。只有在海拔超过三千、空气特别纯净的地方才会有这样茂密的杉须。</p> <p class="ql-block">  进入森林后一路拔高。翻过垭口才能出森林。</p> <p class="ql-block">  原始森林里徒步的感觉真美妙。</p> <p class="ql-block">  一路的鸟鸣声,手机四处环顾,抓不到鸟儿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原来是一幅画,走在噶瓦森林里后,这首诗变成了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  森林里时不时遇到断木残树,这种自然循环的状态真好。</p> <p class="ql-block">  还遇到一个鸟窝,非常精致,估计是从树上掉下来的。不知道窝里的小鸟是不是遇到枭鹰杀手了。我们把鸟窝捡起来放到树上,希望鸟儿能找回自己的家。</p> <p class="ql-block">  虽然一直爬坡,森林里还是有些寒意,穿上羽绒服也不觉得热。</p> <p class="ql-block">  遇到几个浙江的驴友,这是我们从石头城出来后徒步了三、四天,唯一一次在徒步的路上遇到人。驴友相遇分外开心,请他们帮我们五个人照了张徒步路上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快到垭口,开始下雪。一路的美景不能飞无人机,大河冲到前面,想寻一处空地放飞。</p> <p class="ql-block">  起飞!</p> <p class="ql-block"> 翻过垭口,是一段滑坡地带,典型的云南红土地展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下山看到远处的房子,泸沽湖畔,我们的徒步即将结束!</p> <p class="ql-block">  到达泸沽湖畔,回到人间烟火之中。</p> <p class="ql-block">  照例是一顿美好的大餐后,我们的徒步完美收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