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环境立德树人】教研促成长,课堂展风采——德开小学数学教师研讨课活动

木槿🌺

<p class="ql-block">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强课提质。德开小学开展了数学教师研讨课活动,组内教师们群策群力,共同教研,共同打磨,凝聚集体智慧,切实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更好更快成长。</p> 一年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教研</span></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本周教学内容及重难点:①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②能熟练的口算5以内及6、7的加减法;③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④青蛙跳的题目,逐格数清楚跳的格数,再进行计算。</p><p class="ql-block"> 本周题目重难点题型:课本39页第4题,青蛙跳,是一个简单的数轴,先让学生明白数轴上有什么,数轴上的数如何排列的,数轴上的箭头表示什么,然后观察小青蛙怎么去跳,跳了几格,最后用算式表示出来,3+4=7。</p> 展示课 <p class="ql-block">  位亚琦老师的《5以内的减法》,新授前先复习5以内数的分成,为这节课学习新知做铺垫。再利用猴子摘桃子的故事导入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列式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摘桃子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发现摘走了用减法计算。通过不断的练习让学生发现解决像飞走了,拿走了,跑掉了等的问题是都可以用减法进行计算。整个课堂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实现了本节课的教育目标。</p> <p class="ql-block">  凌赞美老师的《被减数是6、7的减法》通过花果山情景图情境导入,让学生讲数学故事,提出数学问题,说出解决方法。通过摆一摆,倒着数,分成,想加法等活动,培养孩子说图意,说想法,说计算方法,说算式的意思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巩固算法。</p> 二年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教研</span></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本周教研内容总结:第三单元教学工作情况并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安排和相关教学活动:</p><p class="ql-block">①对已讲过公开课的老师进行评课,针对《7的乘法口诀》提出建议,关注学生理解掌握程度,结合生活实际,掌握估算的特点。</p><p class="ql-block">②每日一练易错题汇总。</p><p class="ql-block">③就近期教学情况加强课堂管理,建立高效课堂。并确定下一步教学进度。</p> 展示课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学生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p> 三年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教研</span></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本周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p><p class="ql-block">①交流研讨通过发挥直观模型的作用,为竖式提供支撑。</p><p class="ql-block">②如何给学生呈现竖式的生成过程,理解除法竖式计算过程的算理。</p><p class="ql-block">③讨论提升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p> 展示课 <p class="ql-block">  本周臧海慧老师和杨振祖老师分别执教了《时分的认识》和《平移和旋转》。两位老师都非常精彩的呈现了自己执教的课。尤其是臧海慧老师执教的课令人印象深刻。臧海慧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龟兔赛跑小故事导入,巧妙的将龟和兔的跑动轨迹与钟表结合在一起,最后小乌龟化作时针,小兔子化作分针。设计巧而精妙。设置拨钟表的活动感受时分的相互转换。通过播放一分钟的动画片,一分钟写多少字等活动感悟一分钟有多长,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量感。最后播放中国成就源自一分钟,充分感知时间的力量。</p> 四年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教研</b></p> <p class="ql-block">  本周教研内容包括完成第四单元新课学习,研讨课《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点评及分享学习针对第二信息窗的应用题进行归类,尤其是几何图形题 ,对易错题进行巩固。</p> <p class="ql-block">  本周教研内容总结</p><p class="ql-block">第四单元教学工作情况并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安排和相关教学活动:</p><p class="ql-block">①对已讲过公开课的两位老师进行评课,针对《平行与相交》《认识垂直》两课提出建议,关注学生理解掌握程度,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垂直的特点。</p><p class="ql-block">②每日一练易错题汇总。</p><p class="ql-block">③就近期教学情况加强课堂管理,建立高效课堂。并确定下一步教学进度。</p> 展示课 <p class="ql-block">  王双彤老师《认识垂线》一节课,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入主题,整堂课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注重学生动脑动手,设计两次学生动手画一画的环节,并在学生画的过程中不断提醒让学生画图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反复的去注意,使得画图越来越规范,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并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垂直,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p><p class="ql-block">最后在课堂上应多鼓励学生给学生有针对性的鼓励和表扬,也应该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各环节的衔接过渡可以再精简一些。</p> <p class="ql-block">  赵宇老师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从学生生活入手,引出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的线,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其次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平行线,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后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多鼓励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p> 五年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教研</b></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数学教研内容:</p><p class="ql-block">1.研讨第四单元信息窗一的教学重难点。</p><p class="ql-block">2.明确等式,不等式,方程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3.教研自主练习和同步练习册中的易错题型。</p><p class="ql-block">4.教研解方程书写格式,规范书写,分析学生易错题型,总结做题方法。</p><p class="ql-block">5.统一等量关系式的写法,要求等量关系式要和列的方程一一对应。</p><p class="ql-block">6.统一教学进度,研讨下周月考试题。</p> 展示课 <p class="ql-block">  朱立华老师老师分别执教《认识方程》,本节课的探究交流主要体现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的这一概念获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朱老师首先利用谜语引出天平,让学生了解天平是用来称量较轻物体质量的仪器,以及天平的组成。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现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确定现象”三个直观活动,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式子的特征,抽象出等式和不等式的概念,最后再经历“式子→等式→未知数→方程”的抽象过程,通过学生自由举例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p> <p class="ql-block"> 梁泽广老师从情境中出发,让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表示天平两边存在数量关系,当天平平衡时,两边数量相等,左边等于右边,从而认识等式,了解等式的含义。教师再引导学生认识不等式,通过分类活动,学生了解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从而掌握方程的定义,最后通过变式练习,熟练掌握方程的定义。</p> 六年级 展示课 <p class="ql-block">  李帅老师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一课。老师对教材的解读非常透彻,她的教学风格独特,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探究性教学方式,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选取四道典型例题,将本节课的重点考点点拨到位,学生对解题方法也是掌握透彻。并且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与生命活力。</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候亚伟老师执教的是《按比例分配—几何问题》,通过明确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列式解答四步,让学生们知道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分谁,该怎样分,形成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且向学生强调善于挖掘题干中隐藏的潜在数学信息,让学生充分审题,保证做题的正确率。</p>

学生

教研

老师

课堂

数学

等式

方程

重难点

生活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