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充分发挥名校长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教育交流,更好地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23年10月17日,楚雄市李文伟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李文伟带领鹿城小学送教团队到大地基中心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本次送教下乡活动得到教师培训中心、大地基小学、新村小学领导的高度重视,教师培训中心胡萍副书记、大地基小学王丙录校长、大地基小学张有成书记、新村小学周正学书记等学校领导全程参与陪同。</p> 启动仪式 <p class="ql-block"> 在启动会上,楚雄市教师培训中心胡萍副书记对本次送教下乡工作作出指导发言,楚雄市李文伟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李文伟校长进行了发言,大地基乡镇中心小学王丙录校长对送教活动进行了动员讲话,最后,楚雄市教师培训中心胡萍副书记为执教教师颁发聘书。</p> 走进常态课 <p class="ql-block"> 李文伟校长走进老师们的常态课堂,认真听课,深入评课,悉心指导上课的老师,休息之余,老师们都说“总能从李校长身上学到新鲜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围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探究”的主题来进行。活动以“专题讲座+课堂观摩+分享交流+实操训练”的形式开展,给老师们带来了一场语文教学的盛宴,让我们站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我们的教学,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p> 专题讲座 <p class="ql-block"> 统编教材最大的特点是逐步增加了古典文学数量,小学语文课程更加注重古诗文的教学,指导学生深刻领悟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美,并实现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综合能力的协同发展,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因此,本次送教罗桂华老师给大家做了《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的讲座,她从三个方面:1统编教材古诗文的解读。2.如何教好古诗文。3.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p> <p class="ql-block">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犹如一段悦耳的音乐,曲调抑扬顿挫,节奏明朗,令人陶醉。而说课是教师钻研教材、探讨教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好方法。</p> <p class="ql-block"> 王菊花老师以“在解字诵诗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为主题,按照1、解读文本说教材2、联系实际说学情3、紧扣课标说目标4、依标循情说教法5、简明扼要说过程6、一目了然说板书7、画龙点睛说特色七个流程,给大家示范《夜宿山寺》说课。然后进行题为《说精彩课堂 促教研相长》专题讲座,从说课的概念、类型、意义 、特点、内容、要求、原则、技巧八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了她对教师说课的独到见解。</p> 案例分享 <p class="ql-block"> 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在当前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在实施课程时,会忽略的对综合实践活动关注。鹿城小学李鞠艳老师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享》的讲座。结合自己多年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例,为参加活动的教师带来星星之火。</p> 指导示范课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积极钻研新课程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更好的为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提供锻炼的平台。同时也为了充分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李校长耐心指导每一节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 大地基中心小学的黄馨玥老师,通过一首《凉州词》,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引领特点,以最豪迈为主题设置了“夜光杯”盛大的酒宴和快乐的场景,还有本文出现的琵琶声和催促声来体会边塞战士的一醉方休,让学生放开地说,大胆地来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并且通过突破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悟题,学生通过阅读,使得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来自由的表达,他们或稚嫩或片面或独特的见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自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作性。</p> <p class="ql-block"> 杞慧老师执教的《示儿》,始终能以饱满的激情来感染学生,既有巧妙的点拨,又有热情的鼓励,学生自始至终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把“读”贯穿于课堂始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对于“但悲不见和家祭无忘”这两个词组采用了反复、排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对陆游爱国的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 一首优美的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入北方美丽的大草原,仿佛让我们看到蓝蓝的天,青青的草,洁白的云,还有成群的牛羊。楚雄市鹿城小学何月华老师的一首《敕勒歌》带我们感受北方草原的富饶壮丽,体会敕勒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楚雄市鹿城小学李鞠艳老师的《枫桥夜泊》,打破传统故事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整堂课教学环节清晰而又流畅自然。从“谈话导入——了解作者——初读古诗——读懂诗句——体会感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渐渐进入诗中,再现了当时的情境,使学生能像诗人一样去“看”、去“听”、去“体会”。在课外延伸时,李老师在学生入情入境中把学生从“愁”境中引出来,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把所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楚雄市思源实验学校王菊花老师执教二年级《夜宿山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巧妙设计“猜诗句→知诗人→解诗题→诵诗句→明诗意→悟诗情→写诗作”七个环节,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新旧知识巧妙勾连,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趣创情境,巧搭支架,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在解字诵诗中展开想象的翅膀。</p> 集体备课 <p class="ql-block"> 《礼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集体备课能够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是教师合作探究的有效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p> <p class="ql-block"> 示范课结束,老师们就进入了集体备课环节,各抒己见,热火朝天。</p> 成果展示 <p class="ql-block"> 大地基中心小学顾真婕老师执教的《山居秋暝》,没有止步于读懂诗歌的内容,她引用苏东坡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评价,要求学生读出王维这首诗中的许多事物所组成的画。对于“王孙”的理解,不止步于课文中的注释,而是借助微课,视频中的内容,让学生明白“王孙”典故。这些内容的补充,让学生学习兴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 新村中心小学的李有兴老师执教的《山居秋暝》,让人眼前一亮,让我对这首诗有了新的认识。李老师的课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朴素中透着大气,灵动中显出智慧。他关注每个教学小细节,处处以学生为本,从作者的简介引入,到写诗背景,到理解诗题意思,到古诗的朗读指导。整堂课环绕“空山”展开,层层剥开迷雾,浑然天成。从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以动衬静,最后落脚“因静而空、因心而空”。围绕解诗题——读古诗(感情和节奏)——找所写事物——想象两幅画面——总结画面的线索来指导学生的学习。。</p> 评课议课 <p class="ql-block"> 李校长以项目性评价方式为例,从提问,实物,小组,游戏四个方面的评价对老师们进行指导,指出核心问题推动、引领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核心问题的提出需要教师对问题进行凝练。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互相补充、质疑的能力,使学生质疑成为课堂主流文化,充分释放并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应该对如何进行课堂核心问题的设计有更深入的思考。老师们进行深入细致的点评,既谈到了上课老师对他们的启发,也对上课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p> 时常在课堂 <p class="ql-block"> “五个重要”是李校长在十三五期间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育人理念,“五个重要”是符合基础教育规律的,是顺应社会的期待与需求的,关切了家长的期盼,关注了每个孩子的未来和幸福,对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李校长切入“思维比知识重要”这个点,亲自进行课堂示范。</p> <p class="ql-block"> 李校长以一张图片为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扩张。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交互、小组交互、全班交互的形式,逐步打开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扩张思维的向度,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训练,部分学生思维向度多达50个。李校长引导学生根据所写素材进行习作练习。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一首首富有童趣的小诗,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在孩子们的笔尖流淌……</p> <p class="ql-block"> 课下,李校长和大家交流了教学思路,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这堂课,他将思维能力的训练与习作训练有效结合,在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使学生的语言丰富、生动起来。大家醍醐灌顶,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文章写得好不好,主要取决于他的写作能力;一个人的写作能力高不高,主要取决于他的思维能力;一个人思维能力强不强,主要取决于他的思维品质。在作文教学中,生动优美的语言、丰厚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必要的写作技巧固然必要,而思维训练更是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p> <p class="ql-block"> 活动即将结束,新村镇中心小学周正学书记在总结时充分肯定了全体送教成员的精彩展示,并对全体参训老师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丰硕的学习成果给予高度赞赏,同时也勉励大家学以致用,切实提高自身专业素养。</p> <p class="ql-block"> “爱心无止尽,送教显真情”。此次名校长送教下乡活动,推助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实现了双方教师你提高我发展的双赢效果。在今后的帮扶交流工作中,将以此为开端,继续加强校际之间的联系,加大交流力度,为帮扶学校送去更多的精神粮食和爱心温暖。相信通过这个平台,一定会拉近校际之间的距离,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p> <p class="ql-block">图文:工作坊成员</p><p class="ql-block">编辑:何月华</p><p class="ql-block">审核:罗桂华</p><p class="ql-block">监制:李文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