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几年没去孝义旧城了,听说就要被整体拆迁改造了。那是我生活了半辈子的地方;那里有我前半生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好因事去了附近却又需等,所以正好进城里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便是“中阳楼”,天气尚好我用手机拍了几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文字记载:中阳楼,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中阳楼街道,始建于汉魏,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1]占地面积2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中阳楼是集建筑、雕塑、石刻绘画、书法等艺术于一体的高大建筑物,柱地擎天,雄峙一方,是孝义的重要标志。楼平面方形,四层四檐,全木结构,楼顶为十字歇山顶式,座落于3米见方,1.5米高的四个石砌礅台之上。全楼高23.66米,底层高5米,通穿四向。礅台设楼梯,列碑刻6通。二层高3.64米,中间建有神台,曾列佛像。三层高4米,中设莲花台。四层高3米,中空无物。四方槽栏彩绘《岳飞传》故事八幅。顶高4米,吻高2米,楼顶高耸参天铁叉,琉璃脊兽铺砌。</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中阳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处院子在中阳楼北约一百多米处。是文革前的县“武装部”文革期间我曾在此处一睹农民总理“陈永贵”的风采。那时的陈永贵还是赤脚穿着布鞋,只是头上没有那标准形象照的白羊肚子毛巾。</p> <p class="ql-block">大门上显明的时代印记。</p> <p class="ql-block">岁月流逝,此刻大门紧闭,裂了缝的墙上钉着块“不可移动文物”的牌子。大概率是免除拆掉了。</p> <p class="ql-block">在武装部的斜对面有处杂草丛生,堆放了杂物的院子。不知道有多久没住人了。这地方是我们家在旧城最后一个居所。当年里面住着四户银行家属,另有一户公安家属还有两个大屋是印刷厂的集体宿舍,热闹的很。</p> <p class="ql-block">这个门面房原来是我们家的内屋,当年仅有个窗户。</p> <p class="ql-block">中阳楼的南面,是古城的主街道。这个药店的位置我记得原来是个小杂货铺。本地金晖企业创始人李生贵当年是这儿的小店主。如今,人家已然是旗下拥有几十家企业,几百亿资产的老总!他属于“改放”造就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这便是孝义建国立县后的县政府办公大院,也是“尚家老宅”一旁墙上同样钉着一块“不可移动”</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是这里的第一任总务会计。后来这里改成了县委招待所,再后来是城关卫生院,现在大门紧闭着。</p><p class="ql-block">这处院子有我们姊妹儿时的太多记忆。我们家便住在最里边的窑洞里。隔壁小院子里住着尚家没走了的尚老太婆。尚老太喂着老母猪和猪仔,大弟那时不知为什么会对尚老太太的猪仔感兴趣;常用小片石瞄准了那些小猪仔打。打的小猪乱跑乱叫,惹得尚老太太常找母亲告状。我则是常在大门洞底下和同伴们跳格子……。</p> <p class="ql-block">“为人民服务”建国初期的政府真的是在为人民服务。母亲掌握着政府的钱、粮;而我们家仍旧吃粗粮、吃榆皮面。我甚至连她办公室的一页信纸、一笔管墨水都用不上。要考试了……母亲拿出1毛钱:自己买去,便打发了我。</p><p class="ql-block">我的一位小学同学是县委书记李惠春的女儿,没考上孝中只能上农中。而她母亲没工作也只能挽起裤腿割猪草卖钱补贴家用……</p><p class="ql-block">老了,旧事重提啰嗦了哈。说这些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信,可却是真事!</p> <p class="ql-block">这儿望进去,应该是当年灶事员住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诺大一个院子被分割成了好几块。</p><p class="ql-block">左边的位置当年有一排房子供县里开三级干部会时住人,平常闲着,大门也常关着。北面紧靠着有个茶炉房供热水。</p><p class="ql-block">稍大了点的弟弟不再和猪仔玩了。他拿起弹弓开始打鸟。屋顶树上的麻雀打下来用泥巴一包丢进茶炉的炭火中……</p><p class="ql-block">在那凭票证供应买肉的年代,一年吃不上几块肉。他给自己改善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才过国庆,楼东村的屋顶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着。给这破旧的古城添了一丝丝生气和喜庆气儿。</p> <p class="ql-block">这处院子也是我们家在文革时期住的地方。破旧的大门被一堵墙给遮挡住了。大概是楼东村为了给街道整容砌的吧。</p><p class="ql-block">这是个四合院,只是南边坐北朝南在另一个院子里。想当年院子里住着七户人家热闹的很。如今的破门那时厚重的门扇每晚都会紧闭,门上上门插。十几岁的我在外面“闹革命”回家晚了总要敲门才能回去。后来武斗开始了,母亲将我叫回家给弟妹们洗衣做饭,我又从革命派沦为家中保姆……</p> <p class="ql-block">楼东村委大院内在唱戏。外面摆满了各种摊位,当地吃食类别繁多。</p> <p class="ql-block">此处是楼东村委大院。和破旧的古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房屋建筑物显新,人气儿也最旺。</p> <p class="ql-block">组织活动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天还不黑大戏台前早已坐了一大片的戏迷。楼东村素来就有唱大戏的习俗。戏迷们看着听着台上戏子们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不论是唱了多少遍,唱词早已心中背的滚瓜烂熟了,亦是会陶醉其中。若是有的演员不小心动作不到位或唱错了台词的,便会被戏迷们哄下台去。记得有一年晋中晋剧团的名角叫张鸣青的,被哄嚎了下去,气得好多年不回孝义唱戏(张是孝义人。)</p> <p class="ql-block">看了一下戏报,有多数是我听过的传统古装戏。</p> <p class="ql-block">转到楼西街看一下。这儿是五六十年代的法院,好大一个四合院,现已面目全非!我婚后在此院住了八年,如今找不到院门了。</p> <p class="ql-block">大门改了小门。这房子是重翻盖了的。</p> <p class="ql-block">大院东边紧挨着的小院,依稀还有些当年的模样。只是,曾将我堵在同事家门口乱咬乱扑,让我这辈子都怕了的大狗变成了小狗。它也是那么地尽职,我尚未进院它便汪汪汪!叫着朝我奔来。</p> <p class="ql-block">杂乱无章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这是六十年代的孝中大门。现在仅留下个门框,不过校门口的传达室还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原先的大操场、教室位盖了座庙宇。这是传说中的城隍庙吧。据说这里解放前是城隍庙,国务院文件下来前被拆掉改成了孝义中学。</p><p class="ql-block">如今要复古却成了这副模样!</p> <p class="ql-block">进不去,用手机长焦拍了个概貌。</p> <p class="ql-block"><b>古老的孝义旧城,不知何时才能再现光彩?我的心绪复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