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座落于红旗渠总干渠枢纽工程分水闸处6300平方米红旗渠纪念馆,由序厅、旱魔、奇迹、丰碑、梦想、精神六部分组成,全面运用文物、图片、声、电、视频和融媒体综合手段,立体再现了当年10万大军开渠引水战太行的震撼场景。它是一座见证历史的丰碑,也是一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红旗渠纪念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讲解员手持麦克风给游客尽情讲解着红旗渠,我却怎么也听不见,一瞅原来她是闭环给旅游团队讲解,团队游客人人都戴着一对精致的小耳机,无奈我只好贴近讲解员使劲听她从嘴唇角边边发出来低微的余声,通过听解说获取红旗渠的前世今生信息知识,了解修建红旗渠历史背景、地理条件和奋斗过程,认识红旗渠精神深刻内含和伟大意义。</p> <p class="ql-block">林州大地十年九旱,缺水是人们千百年来最深痛的记忆。历史上曾经历过大旱、连旱、凶旱、亢旱等旱情。滴水贵如油,也时甚至一担水比命还贵。在纪念馆墙壁一幅图片讲述这样一个凄惨而真实的故事,聂耳庄的桑林茂老汉仰天绝望跪在自家茅草房前,水桶也倒在地上,这天正是大年三十,他一早就起身去山下黄崖泉排队挑水,直到天黑才返回来,刚刚过门的儿媳妇半路上去接公爹,由于天黑路滑一不小心将一担水全洒了,羞愧难当的儿媳妇非常自责,在三十夜里上吊自尽。让人看的心酸听的落泪呀!</p> <p class="ql-block">水!水!水!水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必要物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彻底排脱干旱缺水民不聊生的苦难困境,因此,1959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决定引漳入林,1960年2月10日引漳入林总指挥部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动员令。2月11日正式动工。并且相继成立了以公社为单位的各分指挥部,下设营、连、班战斗单位,高举旗帜壮志凌云就是要把龙王大权掌握在人们的手中。</p> <p class="ql-block">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起点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渠尾位于林县任村镇红旗渠分水闸处(红旗渠纪念馆址)。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1:8000,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采取拦坝截流大部份河水改道入渠,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全长1500公里红旗渠全面建成通水。多条干、支、斗渠分布全市乡镇,形成了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有效灌溉面积达54万亩,彻底的解决全县56.7人口和37万头生畜饮用水。据计算,若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接起来。可是当时困难重重,一是动工在特殊困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二是全县仅300万储备金无法保障工程支出;三是连年干旱少雨粮食欠收生活无保障;四是全县仅28名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最高学历为中专难以支撑这样大的工程。而且开始还低估了引漳入林工程艰巨性,曾错误认为10万大军开进,2月份动工,大干3个月,5月1日就能通水。林县人民不畏困难,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坚定意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决心,欲与天空试比高的雄伟胆量,乘风破浪永向前的冲天干劲,历时近十年,共削平山头1250座,架设渡槽151座,开凿大小隧洞211个,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方达2225万立方米,总投资6865.64万元。在上世纪一穷二白的60年代,生产力极其低下生产工具非常简陋,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林县10万大军风餐露宿铺地盖天硬是手握锤钎,腰系绳索淩空作业,凭血肉之躯与天斗与地斗,自力更生自制水泥石灰和炸药,革命加拼命,让高山低头,使河水改道,共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改天换地彻底改变了林县人民靠天吃水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如一条玉带围系在太行山腰,被人称为“人工天河”,浩大的工程是“新中国的奇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水到渠成开闸放水万众欢呼,70年代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都江堰有李冰,红旗渠有杨贵。红旗渠就是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宛如一座绵延起伏的“水长城”大动脉。被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缓缓流淌了50多年,润泽了林州大地粮食连年高产丰收,伟大的工程也造就一大批能工巧匠富裕了百姓,鼓舞了林州人勤劳致富的勇气,改写了林州的命运。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十年工程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将永运镌刻在中华民族精史册上。</p> <p class="ql-block">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把巨大的物质财富变为精神财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使命担当刻不容缓。河南省委作出了建立红旗渠旅游景区的决定。2016年10月,红旗渠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7年1月,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名单。短短几年己接待近千万人观光旅游。</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漫步在红旗渠心中自然产生一种自豪感,浩大的工程需要伟大的精神来支撑。红旗渠不单单是一条渠,它是插在太行山脊的一面旗帜,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而一路走来我却发现红旗渠水流速缓慢,为什么不能有水快流呢?当看到下面这幅测量雕塑我明白了,原来70.6公里总干渠首尾落差仅有14.7米,由全程1:8000米坡度系数来控制的。测量水准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成败,绝对麻糊不得。工程未动,测量先行。工程技术人员历经春夏秋冬踏遍千山万水,风餐露宿吃尽千辛万苦,以自己的艰辛付出为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打下了坚实可靠基础。体现了高度的敬业精神。</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的修建逢山凿洞,遇沟架桥,211个隧洞洞洞有故事。创业洞、青年洞、老炮眼等工程更体现了林州人民的智慧和凝聚力。</p><p class="ql-block">团结洞。之所以把总干渠此隧洞命名为团结洞有着历史原因。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来自林州市各个乡镇,临淇镇也赫然在列,而临淇镇位于林州市最南部,淇河流经全境,是全市为数不多用不到红旗渠水的乡镇之一,也可以讲是红旗渠的非受益乡镇,但是,为了早日引漳入林解决全市吃水问题,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村民们都自觉奋战在修渠一线,率先承担第10号隧洞任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经过8个月艰苦掘进,终于1961年6月顺利凿通,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为了纪念这种团结协作精神,所以将此洞命名为“团结洞”。</p> <p class="ql-block">老炮也叫烧炮,因这里的岩石属于石英砂岩,石质非常坚硬,锤子砸下去也只有一个小白点,修渠民工就决定在这里放老炮,他们先找准炮眼位置,打成了直径为1米多,纵深10米余的老炮眼,再装上炸药1000余公斤进行爆破,就这样半座山应声倒下,也就有了在修渠过程中“一炮崩开半架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来到鹰嘴山也就步入了红旗渠景区中心区域。此处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相目远眺,欲展翅腾飞,充分体现巨大震撼力。</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距离渠源24.5公里,处于豫、冀、晋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总干渠上的咽喉工程。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青年洞全长616米,宽6.3米。1960年3月动工修建,当时正处于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按照上级关于实行“百日休整”的指示精神,县委决定抽调300名青壮年坚持开凿青年洞,其余民工全部回家休整。经过17个月的英勇奋战,300多名青年于1961年7月15日终于征服了这一天险。因凿洞民工由青年组成,故取名为“青年洞”。如今也是红旗渠旅游的核心景点。自然景观如凌空栈道、步云桥、天下第一滑道、一线天、人文表演凌空除险、铁姑娘打钎都集中在此,身临其境坐游船穿越隧洞如同穿越时空隧道,一下子就把人们拉回了那年那月那惊天动地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心中收获的绝对是一种震撼。</p> <p class="ql-block">山碑提词、功臣雕像、露天崖居,点点滴滴都在无声无息讲述着修建红旗渠感人动天的往事。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伟大的人民缔造了红旗渠这样伟大的工程,英雄群体已化作一座巍峨的山碑,与太行山永恒。壁立千仞,渠流万古。英雄的故事如流淌的红旗渠水也不断叙述着。承前启后,激励后人。</p> <p class="ql-block">在陡峭的天梯处一群中小学生正在攀登,翻过高山又有一群少先队员扛着红旗在老师领导下也来参观红旗渠。红旗渠建设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程,红旗渠是林州人民在20世纪60年代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杰作,是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纪念碑耸立,进军号再吹,小车不倒直管推,让我们走在空中“红飘带”亲手触摸绝壁山腰“水长城”,现场感悟红旗渠精神实质的伟大意义,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争做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p> <p class="ql-block">长江后浪推前浪,长征接力有来人。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浩瀚的红旗渠气势恢宏,是林州人民干出来拼出来的,是林州人不认命不服输用生命换来的,这条大动脉源源不断输入新血液,林州大地郁郁葱葱,群山连绵,岁月如歌,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