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江南段)骑游记( 3)

天路客

<p class="ql-block">  南长街的江南小楼依旧是江南水乡最典型的风貌,家家流水,户户养花。雕花木窗和竖条扇门将小楼衬托的更加具有典雅古朴的风味,而且这里的家家户户门前都有自家的小码头,方便乘船出行,如今的南长街中留存的小楼,有一小部分是明清时期建造的珍贵文物,剩下的绝大多数都是上个世纪初建造的,而且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小河边也建造起不少西洋的别墅和美式的小楼,这些独具特色的外国文化与中国源远流长的吴越文化相互交织,相互碰撞,谱出一曲非常和谐美好的江南水乡的曲调。</p> <p class="ql-block">  南长街的商铺也是非常丰富的,沿街开放的小商铺都会仿照从前的样式,在门楣之上悬挂一个造型别致的旗幡,上面写着自家售卖的商品。</p> <p class="ql-block">  结束南长街的游玩,于是赶往下一站运河遗产点“望亭驿”。</p> <p class="ql-block">  在这条全世界里程最长的运河上,年代最早、贸易最繁忙的一段是从镇江到杭州的江南运河,其中最繁华的非苏州段莫属。</p><p class="ql-block"> 而大运河苏州段的起点,就是被誉为“运河吴门第一镇”的望亭。</p> <p class="ql-block">  运河流到望亭,北接望虞河,由此离开无锡进入姑苏,地理位置尤为重要。设立在运河边的望亭驿站,始建于隋朝,建立时命名为御亭驿,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处所。驿站内,一座六角亭静静伫立。</p>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虎丘塔一直是苏州城市的标志。古时,远道而来的人们远远的看到伫立在虎丘山上的塔,就意味苏州城已经到了,故有“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城”之说。</p><p class="ql-block"> 虎丘现为国家AAAAA级景区,云岩寺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枫桥风景名胜区是以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枫桥古镇和古运河“五古”为主要游览内容的省级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  D4:苏州~吴江盛泽镇</p><p class="ql-block"> 一早乘着人少,游玩苏州的阊门、山塘街、盘门景区,然后继续沿着京杭大运河骑行,寻访遗产保护点宝带桥,平望驿,小九华寺和安德桥等。今天骑行65公里。</p> <p class="ql-block">  阊门是苏州城八门之一,位于城西北。</p><p class="ql-block"> 阊门享有盛名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明清时期这一带曾经是全苏州最繁盛的商业街区。 </p> <p class="ql-block">  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命名。</p><p class="ql-block"> 唐宝历元年(825),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利用自然河滨开挖成直河(有阊门外护城河直达虎丘山麓),称山塘河,便于行舟。又将挖出的泥土堆成长堤,长堤宽阔成路,也直通虎丘,当时虎丘称武丘,山上有武丘寺,故诗人笔下直称为武丘寺路,后人称“白公堤”。亦即如今山塘街。</p><p class="ql-block"> 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阊门外西北,东起阊胥路北首渡僧桥,西到虎丘西南麓西山庙桥。河道逶迤平行,绵延至虎丘长达七里,故而有“七里山塘”之称。</p><p class="ql-block"> 山塘河的东段民居大多都是临水构筑,水榭和水阁都是有木桩支撑着的。河的西段水面则疏朗宽阔,两岸种植花木绿树。水面上横跨的古桥或平或拱、或单孔或三孔。山塘街沿街两侧的古建筑,大多数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山塘向来是帝王国君、文人墨客的钟爱之地,无论是康熙乾隆,亦或是唐伯虎秋香,都曾流连于山塘河两岸。</p><p class="ql-block"> 主要景点:古石桥、古戏台、博物馆、五人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盘门座落于苏州古城区西南隅的盘门景区,拥有久负盛名的瑞光古塔、绝无仅有的水陆城门、享誉海内外的吴门古桥,分别为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盘门具有传统古典园林“一池三山”格局的中央庭院及古建精品、水乡风情、山池亭榭、湖光山影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盘门位于江南运河苏州城区运河故道上,是连接大运河与苏州古城的一个重要节点,是苏州古代军事水运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苏州盘门景区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p> <p class="ql-block">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遗产点—宝带桥</p><p class="ql-block"> 宝带桥又名长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长桥街道,傍京杭运河西侧,跨澹台湖口,与赵州桥、卢沟桥等齐名。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公元816-819年),是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修筑,因形似宝带而得名。全桥用金山石筑成,桥长316.8米,桥孔53孔薄墩连拱,是大运河沿线现存跨度最长、桥孔最多、结构最轻巧的连拱石桥。现桥由明清两代修建,是我国古代桥梁营造技艺的杰出典范。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中国大运河重要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公元816年,为筹集建桥资金,苏州刺史王仲舒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来,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  1985年邹家华副总理的题词“整治苏南运河,繁荣国民经济”。碑阴有铭文介绍苏南运河整治情况。</p> <p class="ql-block"> 一只怀抱小狮子,一只踩着绣球,对望着。</p> <p class="ql-block">  离开宝带桥,行至苏州吴江区“盛家库”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  平望镇,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隶属于苏州市吴江区,连结长江三角洲中的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p><p class="ql-block"> 平望是一座被运河包围且滋养起来的小镇,天光水色,一望皆平。因为运河给平望带来了大量的人流和物流,平望驿成为平江府两大水驿之一,直接造就了平望水运时代的“大商、巨舶、奇货充溢”,让平望成为了著名的商业码头和客货基地。</p> <p class="ql-block">  平望小九华寺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616年),占地百余亩,殿堂楼阁300余间,僧众500余人,碑刻经幢,佛遗物宝繁多,是苏州地区的名寺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