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3年十月十七日,我们一行三十六人在红马旅行社导游带领下,到壶口瀑布风景区进行了壶口一日游。主要旅游地点是壶口瀑布和克难城。</h3> <h3>这是我们在黄河岸边的合影</h3> <h3>我们给这次旅游起了个名字,叫做五个一旅行。即,一天时间,一顿午饭,一个景区,一百块钱,一路欢歌。</h3> <h3>旅行社给我们派了一个导游,主要是为我们规划行程路线,管理我们的参观出入以及午饭安排。为了便于管理联络,我们三十六人分成三个小组,分别选出三个组长,两个联络指挥,两个路途节目主持人和一个导游助理。我被大家推举为导游助理。负责在途中节目闲暇之余介绍景点情况。当然了,主要还是靠导游在景区的精准讲解,助理由于业务不熟悉,不专业,只能讲些背景资料,抛砖引玉。</h3> <h3>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br>什么叫母亲河呢?人们把把那些和自己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息息相关的,为人们生活提供资源便利的,孕育当地文化和文明的,几乎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的河流,亲切地称作母亲河。因为人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水的灌溉和滋养的。正如婴儿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乳汁。黄河就是我们华夏民族当之无愧的母亲河。</h3> <h3>黄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全长5464公里,从山东省东营市注入渤海。黄河一年中平均秒流量为1800吨左右。<br>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3500公里的流程是上游。从托克托县河克镇到郑州桃花峪1200公里的流程为中游,桃花峪到入渤海处的800公里流程为下游。<br>黄河从山西省偏关县老牛湾进入山西境内,从山西省垣曲县碾盘沟流出山西,流经山西19个县560个村庄,全程965公里,全部在黄河中游。</h3> <h3>壶口瀑布风景区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山西省吉县壶口镇和陕西省宜川县壶口乡中间。这一段的黄河是秦晋两省的界河。<br>黄河从源头流到这里,流程约有4000公里,一路浩浩汤汤,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气势磅礴,一路惊涛骇浪。突然间,河道由500米的河道,收缩成40米宽50米深的河槽,汹涌澎湃的黄河拥挤着呼啸着跌入这个窄而深的河槽里,顿时惊涛骇浪咆哮奔腾,卷起千堆雪,形成气象万千的壮观景象。正所谓千里黄河一壶收。这就是著名的壶口瀑布。</h3> <h3>关于壶口瀑布著名的山西籍作家梁衡曾写过一篇散文,叫壶口瀑布,这篇文章曾被选到了初中语文课中。文中这样描写壶口瀑布:<br><br>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br><br>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br><br>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br><br>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br><br>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br><br>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br><br>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h3> <h3>1938年,诗人光未然从延安来黄河壶口采风,他看到气吞山河的壶口瀑布,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顿时文思泉涌,一气呵成写就著名的黄河大合唱的组诗。这个组诗由作曲家冼星海作曲,便是流传海内外的千古名作黄河大合唱。<br>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成为鼓舞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冲锋号角。</h3> <h3>梁衡在壶口瀑布一文中这样评述黄河精神,他写道:<br><br>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br><br>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br><br>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br><br>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br><br>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h3> <h3>黄河气概和精神,就是一往无前,水滴石穿,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气概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民族的魂魄。所以,毛主席曾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惟独不能藐视黄河,黄河是我们民族的魂啊。在毛主席心里,黄河一往无前遇强则强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气质气魄就是我们战胜外敌侵略的内在力量和文化底蕴。由黄河的精神所内化而成的民族魂,让我们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都可水滴石穿坚韧不拔地战胜敌人,并能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自信自豪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h3> <h3>作为导游助理,为了纪念这次旅游活动,我还写了首诗。如下:<br><br>云蒸雾绕自天涯,<br>万马奔腾挟风沙。<br>天河水倾壶瓶口,<br>浩气磅礴壮中华。<br>—— 壶口瀑布旅行留念<br><br>黄河之水伴随着云的蒸腾雾的缭绕像是从天而降,(黄河之水天上来)<br><br>黄河水夹裹着泥砂,像奔腾的骏马呼啸着一泻千里。(奔腾万里不复回)<br><br>黄河流到壶口时候,就像浩瀚汪洋的天河水霎时倾倒到了一个壶口里一样,地平面上看不见了。(千里黄河一壶收)<br><br>黄河一往无前大气磅礴遇强则强的浩气和精神,内化为我们的民族魂魄,是我们战胜内外敌人的底气和力量的根源。(浩荡正气满乾坤)<br><br>毛主席在抗日战争中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干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br>毛主席在在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这样评价人民军队,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他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br>这就是黄河作为母亲河,赋予我们的民族魂。女子柔弱,为母则刚。浩荡正气满乾坤。</h3> <h3>2023年10月17日晚上八点,我们一行又乘车返回了交城。这一天,我们过得很愉快,很充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