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 情深似海(下集)

珠江

<p> 同学聚会 情深似海</p><p><br></p><p> 二O二三年十月十五日,金风送爽的季节,信宜合水中学一九六七届高中同学的聚会在前排镇如期举行。</p><p> 三年一次的同学聚会,今年已经是第六次举行。这次聚会,充满了同学之间想念之情,充满了同学之间关爱之情。</p><p> 我们是老三届,我们是“古稀”老人,有些同学身体不适,不能如约相见,我们利用方便条件,进行慰问探望。</p><p> 家住靠近广西地界的唐同学,年近八十,他踊跃报名参加聚会,他在和陈同学的私下通话里透露,走路时会头晕,有点力不从心,陈同学委婉劝告他不要勉强参加聚会了,并从网上购买治头晕的天麻寄过去,对他给予安慰。</p><p> 李同学家住佛山,近来腿脚有点毛病,但他有一股强烈的参加聚会的心情,他闺女深知父亲的情思,亲自驾车陪父亲来到高山上的钱排镇,让父亲得以和同学一起相聚。李同学的同学情深受感动,李同学女儿的孝顺情,也深为人感动。</p><p> 卢同学家居遥远的海南省,由于回乡祭祖,十月四日才从钱排回到海南,为了参加聚会,他转身又从海南赶回钱排, 他情深深的说:“我们同窗四年(由于文革,我们上了四年高中——笔者),如果不参加聚会,于心不忍,我决定十五日参加聚会!”卢同学的决定,感动了六七届同学群,引起一片欢呼。</p><p> 陈同学刚刚做完眼睛白内障的摘除手术,出院才五天时间,本来正是小心保养时期,为了同学聚会,他戴上太阳墨镜、带上消炎药水,踊跃参加了聚会。</p><p> 有两个同学,家住阳春市,交通不便,没有班车通行,他两租上一辆网约车,翻山越岭百余公里来到相聚地点。</p><p> 自己租的网约车,本来可以走高速公路快速的到达目的地,但是为了怀念昔日上学时走过的崎岖小路,为了怀念母校合水中学,为了半路捎上另一个同学,为了会见不能参加聚会的陈同学,他们选择了走崎岖的小路。小车一路爬山,爬过了粤西有名的永宁大山和大水岭大山。</p><p> 三个同学拜访了因戴孝不能参加聚会的陈同学,瞻仰了合水街道中心那棵古老榕树,留影了合水中学运动场上那棵母校标志的古红棉。拍照被及时的发到校友群里,引出一片乡愁诗情。</p><p> 在钱排金辉饭店门口,同学们早已翘首以盼,阳春同学的到来,一阵寒暄握手,一阵依偎拥抱……,刚见面的黄同学与陈同学,还互相指点,都说对方是“调皮仔”,虽然几年不见,但在微信群里他们经常调侃作乐。</p><p> 到会的同学,虽然白发苍苍,皱纹满面,但是个个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令人欣慰。</p><p> 聚会的日程安排的非常紧凑,当日下午就乘上租来的那辆中巴客车,直驱20公里外的高州仙人洞旅游风景区,高山流水,瀑布浅潭,击铜鼓,游竹海,尽情的游玩。昔日班中骄子张同学写下了游诗一首:沿溪拾级觅仙踪,腿脚乏力竞未穷。料是仙家幽居处,不与凡人相路通。</p><p> 游完仙人洞,我们驱车爬上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侧峰——石镬坳,那里有古老的盘古大仙神庙,有现代化的风力发电场,更有意思的是,笔者青年上高中时就是要翻越这个石镬坳,徒步一整天才能到达合水求学的学校。</p><p> 这次登上石镬坳,最激动人心的,恐怕莫过于笔者了,那时候一个人经过此地,恐怖的山鸟叫声,使人毛骨悚然。那个时候的交通小路,现在已经变成了宽阔的硬底公路,风力发电机装到了最高的山顶上。我们在这里拍照,一览众山小,高处不胜寒,我们还没有上到那风车悠转的仙境地带。足矣,开心至极!</p><p> 晚饭之后,不顾一天攀爬的疲劳,同学们继续结伴欣赏双合村的灯光夜景。双合村是三华李之乡钱排镇最美丽的乡村,也是茂名市最有名的美丽乡村。在国家的帮扶建设下,一江两岸,楼群整齐划一,河水清流,轿桥横跨。夜幕降临之后,灯光璀璨,宛如天上银河一般的美丽。同学们在此拍照,漫步谈心,流连忘返。</p><p> 聚会的第二天,在本地同学的引导之下,我们继续周边游玩。钱排镇附近有个李花谷,这里瀑布飞鸣,晴天飘雨,度桥走廊点缀,景点玲珑大器,美不胜收。</p><p> 从李花谷出来,我们的中巴走上了云茂高速,直奔罗定市罗镜镇蔡廷锴故居。抗日名将,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的故居,也是一个山水峻峭险要之处,那里一河清溪,石山矗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蔡廷锴在那石壁山腰处建立了一个小亭,名叫避弹亭,不管日本的飞机炸弹从哪里丢下,都无法炸到那个隐蔽的小亭。蔡将军在隘口石头上题有“东南一景”的题字,字体苍劲有力,同学们个个举起手机,不断的拍照,我们也照了集体留影。</p><p> 在将军的故居,展出了将军参加淞沪抗战、一二八抗战的事迹,同学们个个认真的浏览,大家都接受了一次严肃的爱国主义教育。</p><p> 在前排镇邻近的平塘镇,有一座石印庙,这庙的位置享尽风光,一座石山将沙子河拦腰阻挡,河道中形成了一个深水碧潭,石山顶上有明清时期的古老庙宇和游览亭搁,站在亭搁上远处瞭望,山清水秀,一座高速公路高架桥横跨河上,增添了不少别致风光。同学们入乡随俗,虔诚礼拜,还集体捐了香油款,“调皮仔”黄同学代表大家许下了美好的愿望。大家高兴地踏上了回归的路程。</p><p> 在前排镇急忙的吃过午饭,继续出发,我们的目标是云开高原,云开大山属大雾岭山系,著名的龙须顶海拔1300多米,我们要去的云开村就在龙须顶下,那里是个气候宜人的村庄,那里是革命的老区,“调皮仔”黄同学就是云开人,那里还有一个黄姓同学,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参加聚会,我们要去看望一下。</p><p> 中巴从钱排出发,一路爬上高高的梅子岭,又顺直而下,落到山底部的竹洞村,我们以为云开就是这个高度而已。殊不知,中巴又开始爬山,这次的山是越爬越高,硬底的公路并不宽阔,一路转弯抹角,一路到处都是崩山塌方,险境无处不在,好在司机是“调皮仔”请来的云开本地人,他对这云开之路驾轻就熟,我们的心才可以坦然。经四十分钟的攀爬,在那山坳之间,一道气势雄伟的牌楼展现在眼前,云开村到啦,我们开心至极!</p><p> 张同学又写了一首赞美的诗:云开山高不枉传,公路盘旋座驾颠。突然停下说到了,楼宇林立一平川。</p><p> 我们首先去参观“调皮仔”黄同学的家,一行同学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旁的田地里长满了苍劲古老的三话李树木,一番别致风景,相信春天来了的时候,这里一定是花的海洋。</p><p> “调皮仔”黄同学果然事业有成,他有两处小楼的家,一处是兄弟合伙合住,另一处是他三兄弟排列在一起的每人一栋的四层小楼,小楼门前堆满了码放整齐的劈柴,一个大簸箕上晒着刚收获下来的黑色黄豆,番薯、木薯散满一地,一派温馨的农家生活景象。“调皮仔”的夫人并不在家,在路上他就说自己的老婆很丑,不能让大家看到,可能她已经下地干活去了。</p><p> 时间紧,我们要赶去看望不能参加聚会的黄同学。在回头的路上,“调皮仔”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附耳告诉我:那个就是我的老婆。</p><p> 我急忙转身往回走,走到那个店铺的门口时开口就问:请问那个是达权嫂子呢?一个穿红色衣服的美丽嫂子恭敬的站立起来:我正是。我咔嚓一下,苹果手机里进来了一个大美人。</p><p> 另一个黄同学的家住在云开村的东边尽头,那里也是美丽的小楼,一条清澈透明的小溪从龙须顶上流下,哗啦哗啦的从门前流过。</p><p> 听说我们要来,黄同学两夫妇早就等待在了门口,老同学见面,一一握手相认,一条大黑狗也伴在主人身边,恭敬的迎候我们。主人忙着倒茶,我们忙着拍照留影,最后来了一个集体照片。由于阳春的同学还要赶回阳春,我们也没做过多的停留,见到了老同学,据说精神已经比前几天好多了,我们也就放心,衷心的祝福老同学万事胜意。</p><p> 思念已久的云开龙须顶就在眼前,那山顶上沐浴着金色的阳光。</p><p> 云开再见!钱排再见!同学们再见!</p><p> 陈绍才 2023.10.18</p> <p>平塘石印庙</p> <p>云开探望老同学</p> <p>黄同学旧居</p> <p>路边李树</p> <p>黄同学新居</p> <p>遥望龙须顶</p> <p>黄同学漂亮夫人</p> <p>黄同学新居</p> <p>云开街景</p> <p>黄同学屋前清溪</p> <p>会见黄同学</p> <p>黄同学恩爱夫妻</p> <p>龙须顶前留个影</p> <p>龙须顶前留个影</p> <p>下集完,谢谢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