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诗圣遗风,探访坪上书院”————2023年平江四中语文教研组采风活动

娜娜

<p class="ql-block">  湖南平江安定镇坐落着一座不同凡响的建筑——杜甫祠堂,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就长眠于此。今天,平江四中语文教研组就怀着敬意拜谒了久仰的平江杜甫祠堂。</p><p class="ql-block"> 祠堂共占地10亩,总建筑面积3865平方米。墓祠合一,独具特色,构成一组极具文物、史学、观赏价值的古建筑。且此处杜甫墓是1984年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认定的杜甫真身墓葬。</p> <p class="ql-block">  步入祠堂,敬慕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祠堂古朴、肃穆,书厢之隅,无不渗透着诗书的高雅、清香,我们不由自主地深深呼吸几口这里的笔墨幽香,聊籍以草堂之灵感及氛围提升自己的诗华才气。</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和史学家考证,杜甫晚年漂泊湖湘。公元768年(唐大历五年)冬,杜甫携妻儿乘船离开四川到达岳阳,次年春到达长沙。湖南兵马史臧玠举兵造反。为逃避战火,杜甫半夜乘船顺湘江到达郴州的舅父家。船到达耒阳方田驿的时候,遇大水而不能前行,又掉转船头返回长沙。由于思乡心切,杜甫又独自乘船进入洞庭湖打算回家。途中因旧病复发,钱财用尽,只得沿汨罗江在昌江县(今平江)附近寻找朋友求医。不久,杜甫病逝,葬于小田天井湖。他的子孙为他在小田立下了墓,并且在此地为他守墓,杜甫的后代也从此定居于平江,现在小田村共有2000多名杜氏人士。&nbsp;</p> <p class="ql-block">  杜甫墓合径1丈,高5尺,墓顶是坚固的原石板结构。此外,旁边附有石板,后面附有后园,杜甫墓前10米有杜公祠,是清光绪七年重修的,两进一天井,内有官厅、铁瓶诗社等,祠门正上方有青石匾,上刻“诗圣遗阡”四字。</p> <p class="ql-block">  走进杜公祠,人们觉得不是置身于庄严的庙堂,而是和谐温馨的民居。杜公祠跨越千年的历史时空,历经风霜雪雨,饱受战乱烽烟,至今形制依然。整座建筑没有雕梁画栋,没有斗拱飞檐,就连封火墙上的翘角也无常见的堆花彩绘。有如一首田园诗,清淡而恬静。站在杜甫墓前,但见苍柏郁郁,清静幽雅,我们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杜甫在湖南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多时光,留下诗作近百首。这些诗篇是杜甫生命的最后年月、也是他一生中最潦倒的时刻所作的,因此大多是凄凉漂泊生活的写照,表现了他暮年落魄江湖而又关心天下安危与百姓疾苦的感情。朴实无华的墓祠,诏示了杜文贞公的凛然浩气与天地长存。</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朗诵杜甫诗词,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同行到了平江坪上书院,它的故事开始于乾隆39年,在当时是一栋五进院落,由彭家大屋的东西厢房和另一幢上世纪60年代的民居组成,外观保存了当时的风格和旧貌,内设房间布置古色古香,环境优美,莲花池、竹林、四百年古樟树、虫鸣鸟趣、清新自然的空气,是可以觅一处的心之休憩之所。</p> <p class="ql-block">  走进书院大门,像是穿越了时光隧道,门外是烟火,门内是时光。木门、木桌、木椅,木制陈设,地上铺设着青石板,整个布局<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保留了湖湘书院文化独有的古朴与厚重。</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把诗意与文化融入古老山村,用最自然最低调的姿态,慢慢享受它的静谧,感知这浸润着书香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平江四中语文教研组通过本次采风学习,培根铸魂,追寻杜甫足迹,瞻仰诗圣遗风,增强家国情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探访私塾坪上书院,</span>体会翰墨人文之情。<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于开展诗词创作,弘扬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歌颂当今伟大的新时代,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 活动虽已落幕,但教研任重而道远,唯有俯身耕耘,砥砺前行!且行且赏,且行且撷,一路吐蕊,一路芬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