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半烟火一半仙

哈登

<p class="ql-block">泉州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一共有22处遗产点。</p><p class="ql-block">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p><p class="ql-block">生于斯长于斯的闽南土著古称百越族。两晋中原动荡,大批士族百姓避乱入闽,沿江而居,母亲河晋江也因此得名。滨海先民“以网罟为耕耘”,海上交通悄然兴起,南朝便有了与南海国家友好往来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唐代,泉州港是与交州、广州、明州齐名的中国四大港口之一。北宋,随着陆路丝绸之路被阻,改走海路,泉州港顺势崛起。宋室南迁后,1129年朝廷将349名皇亲国戚迁至至泉州,泉州与中央的关系也前所未有的好,海外贸易畅通无阻,泉州港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并开辟了多条海上贸易航线,向世界输出丝绸、茶叶、瓷器等。</p> <p class="ql-block">元代的刺桐即泉州。来自于马可波罗游记的一个15世纪抄本,元朝基本延续了南宋的海外贸易政策,泉州与世界上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等西方旅行家都将刺桐(泉州的别名)港描述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并举的“东方第一大港”,西方人甚至误以为刺桐城是中国的首府。</p> <p class="ql-block">明初,东南沿海倭寇为患,明政府实行“海禁”。明末清初,郑成功在闽南沿海与清军对峙40年,清政府采取了更严厉的海禁,规定沿海居民从海岸线后退30~50海里,彻底切断闽南人与大海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后,海外通商贸易每况愈下,属于泉州、漳州的港口时代落下大幕,闽南人纷纷将眼光瞄向海外。当他们在南洋建立起新家园后,又开始反哺家乡,为辛亥革命出资出力,返乡投资办学办厂,建起一座座南洋风格的番仔楼。</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闽南再次迅速致富,曾经征程在大海的闽南人,在商海中同样游刃有余。泉州GDP连续多年领跑全省,几乎每个县都有一套致富经。尽管有着骄傲的经济硬实力,行走在闽南各地,你感觉不到土豪式的霸气外露,只有一砖一瓦间的历史印迹和柴米油盐的家常感。</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路线是步行游览古城古巷</p><p class="ql-block">起点:开元寺</p><p class="ql-block">终点:府文庙</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泉州开元寺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是开元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遗物。</p> <p class="ql-block">西面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北政和四年(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东面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改七级砖塔,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间重建,高48.24米。</p> <p class="ql-block">然后从其对面西街上的紫云屏后进入象峰巷,接着拐进三朝巷走到底,左转入古榕巷。</p> <p class="ql-block">左手边的梨园剧团旧剧场内有一处②南外宗正司遗址,可去里面的遗址陈列馆参观一番。前行并左转入旧馆驿,右侧金碧辉煌的③董杨大宗祠是国内仅有的异姓联宗祠堂。</p> <p class="ql-block">南外宗正司遗址</p> <p class="ql-block">董杨大宗祠</p> <p class="ql-block">走出旧馆驿,过西街到对面的台魁巷,会看到一棵枝繁叶茂的“白来叶”老树,树下的④保和堂始自清嘉庆年间。再往前的⑤粘氏古厝内曾住着金国名将后裔,如今内部改为泉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展。</p> <p class="ql-block">保和堂始自清嘉庆年间</p> <p class="ql-block">粘氏古厝</p> <p class="ql-block">从炉下埕穿到裴巷,左手边有泉州最好吃的⑥康庄满煎糕。一路向南,⑦⑧小西埕文创市集看起来与古城气质格格不入。</p> <p class="ql-block">康庄满煎糕</p> <p class="ql-block">小西埕文创市集</p><p class="ql-block">(不想照=重庆小熊夜市🐶🐶🐶)</p> <p class="ql-block">再度穿过西街,进入井亭巷,右手边有户民居院内耸立着一座五层五檐八角、高约4.5米的⑨定心塔,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又名城心塔,顾名思义此地是古代泉州的中心。回到西街,经过⑩肃清门遗址,唐朝修建的子城西门如今只剩空空如也的肃清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定心塔,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又名城心塔,顾名思义此地是古代泉州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肃清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从⑪钟楼右转入中山中路,这条骑楼街经过修缮已面貌一新。过了⑫基督教泉南堂后,留意右手边345号的⑬陈光纯故居,这栋清水红砖建筑是泉州最老的洋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泉州——钟楼</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泉南堂</p> <p class="ql-block">陈光纯故居</p> <p class="ql-block">然后转入通政巷,位于王氏宗祠内的⑭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即老木偶剧团)每周有固定公益演出。</p> <p class="ql-block">老木偶剧团</p> <p class="ql-block">经会通巷转入奎霞巷,这条街遍布时装店。纸品厂改建的⑮觅鲤文创园内有一处蚵壳厝。穿过中山中路到镇抚巷,51号是大司马⑯黄宗汉古宅,过去这条巷子里半数房子都属于黄氏的产业。直行到底,从沟尾下可以穿至隔壁的承天巷。</p> <p class="ql-block">觅鲤文创园(等于重庆紫薇路)</p> <p class="ql-block">黄宗汉古宅</p> <p class="ql-block">接近中山中路时有一处⑰崇阳门楼遗址,曾是唐朝泉州子城四门之一,清朝改名丽正门。再度沿中山中路向南走,然后转入金鱼巷。这条街因曾出过五品以上的官员而得名(唐代五品以上官员有佩戴鱼袋的传统),鱼形图案贯穿全巷,你可以在巷口的⑱海丝金凤吃碗泉州特色的汤圆,晚上隔壁还有南音可赏。</p> <p class="ql-block">崇阳门楼遗址(只有介绍牌🐶)</p> <p class="ql-block">海丝金凤</p> <p class="ql-block">泉州朋友不要弄我🐒</p> <p class="ql-block">走出金鱼巷(又是紫薇路🐶),从濠沟墘穿过新门街,进入莲灯巷不久,留意市舶司遗址的指示牌。顺着拐入一条小巷子走到底便会看到水仙宫内的⑲市舶司遗址,宋元时期外国商人上岸后都要来此报关,院内有个专题展,可以进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市舶司遗址</p> <p class="ql-block">接着沿着水沟走到竹街,在⑳南薰三义庙前转入水门巷,水门也曾是泉州七座城门之一。除了一路看看水产,它也是条有名的小吃街,你可以在㉑水门啊琴姐石花膏买一盒固状的石膏,在㉒水门国仔老店吃碗面线糊,巷尾还有几家炸物店。</p> <p class="ql-block">南薰三义庙</p> <p class="ql-block">水门啊琴姐</p> <p class="ql-block">水门国仔老店</p> <p class="ql-block">左转入中山南路,这一段中山路还保持着原来的风貌。路过供奉保生大帝的㉓花桥慈济宫,留意宫门和主殿上明代大书法家的真迹。穿过涂门街向东走一小段,便会到达本次步行游览的终点㉔府文庙。如果还有精力,可以继续向北前往百源清池和承天寺,或向东去清净寺和关岳庙。</p> <p class="ql-block">花桥慈济宫(随便找一张,太多神了不想照了)</p> <p class="ql-block">泉州府文庙(提前去了晚上就没有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