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欠缺某些想要的东西,是快乐的必要条件。</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必须分辨感觉和知性表述。你没有办法和感觉争辩,感觉会因为某件幸事或者生理状况而改变,但没有办法经由说服而改变。我常有一切都是虚空的感觉,要从中挣脱出来,靠的不是哲学方法,而是必要的行动。如果你的小孩病了,你也许感到不快乐,但你不会认为一切都是虚空。不管你认不认为人类的生命有其终极价值,你都会即刻想办法让孩子恢复健康。一个富人,也许常常认为生命空虚,但如果他失去所有的财富,下一餐到来时他铁定不空虚。</p><p class="ql-block">空虚是因为生命的基本需要太容易取得而生的一种感觉,人类和所有动物一样,都需要为生活而努力,某些极富裕者,可轻而易举地满足他们所有的欲望,任何事都不需费吹灰之力就可完成,却也因此失去了基本的快乐。那些想要什么就能得到的人,当然不会认为努力达成愿望可以带来快乐。</p><p class="ql-block">不要溺于情感,过度关注自己的感情及肉体的不适。要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你将充满青春与激情,感到实实在在的快乐与幸福。</p><p class="ql-block">不要过度地渴望金钱,一般人并不是缺衣少食,满足不了基本生活需求。而应该学会如何打发闲暇时光,好好地享受正在进行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不要过于竞争而强调成功。而牺牲对美好生活的感觉和智能。承认合理和安静的享受,是平衡的理想生活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无聊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将现在的环境和想象中较优的环境对比。另一个要素则是人的感官不能长期紧绷。</p> <p class="ql-block">无聊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刺激。</p> <p class="ql-block">满是刺激的生活让人疲累,在此种生活中,要得到快乐,需要寻求更多的刺激。一个习惯于刺激的人,像是对胡椒有病态的渴求,最终被呛到了也毫无感觉。为了避免过度的刺激,适度的无聊是必要的。太多的刺激不但有害健康,也会让所有乐趣都平淡无奇,它用肤浅的快感代替深度的满足,用聪明代替智慧,用新奇代替美丽。我不想过度反对刺激,适度的刺激是好的,但是就像所有其他事物一样,刺激不宜过量。太少导致病态的需求,太多则制造精神耗竭。拥有承受无聊的力量是获得快乐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安静地生活似乎是伟人的特点,他们的生活不如外界所想的刺激。所有伟大的成就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需要完全的投入,以至于你无法有多余的力量去寻找让你劳累的娱乐。当然,在假日从事恢复体力的活动例外,例如登山。</p><p class="ql-block">人应该享受和地球相关联的娱乐,能带给我们深层的满足,结束时仍余韵绕梁。</p><p class="ql-block">但我们要从小就养成承受单调生活的习惯,不需要任何生理上的活动即可享受刺激是违背天性的。无法承受单调的一代人,是无法成就大事的一代人。</p><p class="ql-block">幸福的生活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平静的,因为真正的快乐只存在于平静的环境里。</p> <p class="ql-block">现代人的精神疲劳,主要跟情绪有关。</p><p class="ql-block">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如果我必须撰写高难度的题目,最好的计划就是集中精力去想这个题目﹣﹣我能够达到的最高强度﹣﹣过了几个小时或是几天后再下达命令,这份工作就暗自开始运作了。几个月后,我有意识地回到这个写作的题目,就发现一切都水到渠成了。在我发现这个技巧之前,我经常花数月的时间担忧,因为一点进展都没有。我并没有因为担忧而提早解决问题,而那几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被我浪费了,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时间用来做别的事情。</p><p class="ql-block">类似的过程也可以用来对付焦虑。当面对不幸的威胁,严肃深刻地思索最坏的情况。直面这份可能的不幸,给自己强而有力的理由相信一切不会太糟。这样的理由总是存在的,因为最坏的结果都不致天崩地裂。当你很认真地以最坏的打算检视它,也确信"嗯,到头来,也没有太严重嘛",你会发现原本的担忧已经大大减少。也许必须重复这个过程好几次,但你若不逃避,勇于面对,最后就会发现你的担忧已经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会是某种激昂的情绪。</p><p class="ql-block">这是用来避免恐惧的寻常技巧之一。担忧是恐惧的一种形式,所有形式的恐惧都会导致疲劳。一个学会克服恐惧的人会发现日常生活的疲劳减少了许多。最具危害性的恐惧形式,发生在我们不愿意面对某种危险的时候。在某些奇怪的时刻,恐惧会直接涌进我们的心中。恐惧的对象因人而异,但每个人心中都有某种潜伏着的恐惧。也许是癌症,也许是破产,或者不光彩的秘密被揭发,或者被嫉妒的怀疑所折磨,抑或担忧小时候听到的恐怖故事是真的,并因而辗转难眠。</p><p class="ql-block">所有人大概都使用了错误的方式来处理恐惧,被恐惧占据的时候,他们尝试借由别的事来转移注意力。不去面对恐惧只会让恐惧变得更糟。面对恐惧的正确方式应该是理智地、冷静地、相当专注地思考,直到恐惧变得熟悉。最终熟悉感会让恐惧变得平淡无奇,甚至无趣。如果你发现自己长期被某些事情所困扰,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倍地、努力地去思考它,直到恐惧感被消磨掉为止。</p> <p class="ql-block">疲劳很常见的一个成因是对刺激的爱好。一个人如果能在睡眠中度过他的闲暇时光,就能保持健康,但他在工作时间里是沉闷的,所以他在闲暇时间里需要娱乐。问题在于,那些唾手可得的乐趣,以及那些肤浅却诱人的乐趣,基本上都是让神经疲劳的。对于刺激的需求超过一定限度,是性格扭曲或是某种本能没有得到满足的迹象。</p><p class="ql-block">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刺激性的乐趣并不是通往幸福的道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谨慎的人能做的就是节制自己,不让自己沉溺于令人疲累的娱乐,以免损害健康或影响工作。治疗年轻人的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改变社会的道德观。同时,年轻人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终究会结婚,选择一种会损耗精神且令人不轻松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不幸福的婚姻。</p><p class="ql-block">精神疲劳的最糟糕的特征之一,是它好像一道屏障,阻隔了人和外在世界的联系。在这个人眼中,外在世界变得模糊不清。除非被一些小把戏或者怪癖扰动,他不会注意到别人。他不再享受美食,也不再欣赏阳光,只是紧张地注意少数几件事物,对其他则视而不见。这样的状态让他难以休息,疲劳于是持续地增加,最后他只能求助于医药。这就是 和大自然脱节所遭受的惩罚。</p> <p class="ql-block">嫉妒是民主的基础。</p><p class="ql-block">老想着比较的念头是致命的。当愉快的事情发生时,该做的是尽情享受。</p><p class="ql-block">聪明的人不会因为看见他人的富足而放弃自己既有的快乐。嫉妒让人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只看到别人有的。我们需要断除无益念头的习惯。到头来,什么会比快乐更值得嫉妒呢?要摆脱嫉妒,可以享受真实存在的乐趣,做好分内的工作,或是避免和想象中的人物做比较。</p><p class="ql-block">减少嫉妒的方式之一是减少疲劳。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寻求一种能满足本能的生活方式。很多嫉妒看起来和职业相关,实际上却和性有关。一个对婚姻和孩子相当满意的男人,只要他有足够的收入好好养家,就不容易嫉妒那些更有钱或更有成就的人。人类幸福的本质很简单,简单到复杂的人无法承认他们真正缺乏的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摆脱嫉妒要扩展心灵,消除不必要的忧虑和痛苦,不断超越自己。</p> <p class="ql-block">当一个人精力充沛时,刻意用全部理智相信的观念,就应当成为他在任何时候都可信赖的准则。</p><p class="ql-block">千万不要将就地接受任何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选择,仔细地参透非理性,保持不屈服非理性的决心,别任其宰割。不论它怎么把愚蠢的想法或感觉植入你的意识,你都要马上将它们连根拔起,检视它们,然后拒绝它们。</p><p class="ql-block">一个理性的人会同等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不合宜行为。要避免这些行为的发生,要不就对其不合宜性有彻底的认识,要不就得避开会引起这些不合宜行为的环境条件。</p><p class="ql-block">对他人开放并且慷慨的态度,不但会让他人快乐,也会让自己开心,因为这样的态度会让你人缘良好。 这种态度是镇静和自主的结果,而且需要心智的整合来成就。所谓心智的整合,我指的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层层面貌,像是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都能和谐地运作,没有持续不断的互相斗争。大部分时候,良好的教育可以制造出这样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健全和谐的个性是外向、直接的。一个人应该建立自己的意念,让它与理性相信的方向一致。</p> <p class="ql-block">热烈的恋爱、父母的爱护、友谊、仁爱、对科学和艺术的奉献,这之中没有一个是理性会压抑、消除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理性的人,当他感觉到任何上述的情绪时,都会感到快乐,也绝不会做出降低其强度的事情,因为这些情绪都是美好生命的一部分,这样的生活可以带给自己和他人快乐。在上述热情中没有不理性的部分,但是很多不理性的人只能察觉琐细平庸的情感。没有人担心成为一个理性的人会让自己的生活无味,结果其实恰恰相反,因为理性主要由内部和谐所构成,达到内部和谐的人,比起那些被内在的冲突、矛盾包裹住的人,更可以自由地审视、思考这个世界,更可以使用他的能量来达到许多外在的目标。没有比被自我束缚更无趣的事,也没有比将自己的注意力和能量转向外在世界更让人精神振奋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真正令人满足的快乐伴随活跃的官能和对世界的充分认识而来。</p> <p class="ql-block">被迫害妄想。</p><p class="ql-block">第一,记住你真正的动机绝不会像它们看起来那般利他。第二,不要过分估量自己的优点。第三,不要认为他人会像你对自己一样对你感兴趣。第四,不要老认为别人要打你的主意,甚至是要迫害你。</p> <p class="ql-block">人们应该顺其自然、随性行事,只要这些想法不是刻意和社会作对即可。</p><p class="ql-block">要获得构成真正的精神自由的幸福,我们的生活就必须由内心深处的渴望所驱动,而决不取决于刚好成为我们邻居的那些人的欲望和想法,也不必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提升公众的宽容度的最好方式,就是增加拥有真正幸福的人数;真正幸福的人,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对他人的折磨之上。</p> <p class="ql-block">幸福离我们并不遥远。</p><p class="ql-block">科学家的快乐由特定的卓越能力和广泛的兴趣在工作中获得,政治家从政策的施行中得到。一般的工人也可以从自己特殊的技能的施展上得到快乐,无须全世界人的掌声。</p><p class="ql-block">从事多样化且需要创造性的工作能产生乐趣,同时,友伴和协力合作是快乐的基本要素。</p><p class="ql-block">拥有某种信念及某种兴趣也能获取快乐。</p><p class="ql-block">最根本的快乐基于对人和事物的友好的兴趣。</p><p class="ql-block">幸福的秘诀在此:让你的兴趣愈广泛愈好,且让自己对人和事的反应尽量友好,减少敌视。</p> <p class="ql-block">用兴致充实自己的灵魂。</p><p class="ql-block">有心灰意冷的感觉,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病态,虽然有时候客观环境真的会造成这样的感觉,但是一旦这种感觉产生了,我们应该尽快治疗它,而不应该认为它是智慧的更高形式。</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兴趣愈多,就愈有机会累积快乐,也就更不需要依赖命运的怜悯,因为如果他失去某样东西,他总还有其他的寄托。生命很短暂,没有办法让人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兴趣,但是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兴趣让我们每一天都充实满满,则是件好事。人都很容易顾影自怜,这样的人就算世界为其展开多种面貌,他也会移开视线,宁愿专注于自己内心的空虚。大家可千万别以为顾影自怜有什么伟大之处。</p><p class="ql-block">因此,一个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内心的人,会找不到任何值得关注的事;而那些对外界事物兴致勃勃的人,当他偶尔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灵魂,他会发现所有以前采集、累积的各式各样有趣的材料,都已经被转换重组成美丽且有价值的东西。</p><p class="ql-block">大部分人都有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能力,一旦找到这些兴趣,人生就不再单调乏味了。然而,比起寻常的兴致来说,特殊的兴趣比较难成为快乐的来源,因为特殊的兴致很难填满一个人的时间,而且一个人很有可能在全盘了解该兴趣后感到索然无味。</p><p class="ql-block">美好的生命中,不同的活动必须要保持一种均衡,我们不应该把某一项活动推到极致,以至于其他活动都无法开展,这样做只会让他生命的快乐总值降低。</p><p class="ql-block">我们所有的嗜好和需求都必须符合生活的总体框架。如果要把某些事情当作快乐的来源,这些需求得和健康的要求、我们所爱之人的感情与社会尊崇的价值一致。</p><p class="ql-block">真正的兴致,不是寻求忘却的手段,而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除非这个兴致被不幸的环境所摧残。</p><p class="ql-block">当然,一个文明世界的运行是需要对某些冲动加以限制的,因为即时的冲动只能进最简单的社会合作,却不能促进现代经济社会需要的精密合作。要冲破这些重重障碍来取得兴致,一个人必须健康且有充沛能量,或者找到令自己开心的工作。 只要能够避免心理冲突(也就是避免耗损太多能量),大部分的人都可以保有他们的兴致。兴致需要的精力比好好完成工作所需的还多,因此格外需要心理机制的平稳运作。</p><p class="ql-block">兴致是取得快乐和良好生活的法门。</p> <p class="ql-block">勇敢去爰,真诚去爱。</p><p class="ql-block">最好的爱是相互给予的;每个人愉快地接受,也大方地给予他人。</p><p class="ql-block">让人失去兴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被爱的感觉,相对地,感到被爱比其他因素更能增进一个人的兴致。</p><p class="ql-block">大部分的人,如果感到不被爱,只会沉入胆怯的绝望,只有偶尔闪现的嫉妒和怨恨才会使他们感到解脱。一般来说,这些人的生活会变得极端以自我为中心,而缺乏情感支持让他们很没有安全感,他们本能地想要逃避这种不安全感,便让习惯完全左右他们的生命。那些让一成不变的生活规律完全支配自己的人,通常是因路线,以避免和这个冰冷的世界狭路相逢。为害怕冰冷的外在世界,所以他们才持续走和昨日一样的路线,以避免和这个冰冷的世界狭路相逢。</p><p class="ql-block">给予人安全感的是被爱的感觉,而不是爱人的感觉,但这两种感觉相互依存。</p><p class="ql-block">世界如此纷乱,快乐与不快乐交杂着,想要从中找出某种条理或规律,本质上是一种恐惧的结果,实际上,也许是患有广场恐怖症或害怕开放的空间。身处被书架环绕的图书馆里,胆怯的人或许反而感到心安。如果他可以说服自己,宇宙其实也像这个空间一样整齐有序,那么走到大街上时,他就可以感到心安。这样的人,如果可以得到更多的喜爱,就不会那么害怕现实世界,也就不需要去创造一个只存在于信仰里的理想世界。</p><p class="ql-block">然而,不是所有的爱都有这种鼓励冒险的效果。给予的爱本身必须是坚定而非胆怯的;希望对方追求卓越多于追求安全,但绝非彻底不顾安危。</p><p class="ql-block">然而,我觉得比起对真实发生的不幸感到同情,对不幸的担忧还是愈少愈好。 一个顽强且具冒险精神的人,可以承受大量的关怀,也不会受到伤害。</p><p class="ql-block">情感的接受有两种作用,到目前为止,我们谈论的都是被爱和安全感的关系,但是在成年生活中,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生物功能,也就是做父母的问题。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没办法享受性爱都是相当不幸的,因为这等于失去了生命给予男女最大的快乐。丧失了这种乐趣,迟早也会破坏生活的兴致,把人们导向内向的道路。然而,一个人童年时所遭受的不幸,往往会导致他性格上的缺陷,进而导致他长大后难以获得爱情。这种情况发生在男性身上的例子似乎比女性多,女性通常是因为男性的个性而爱他,而男性通常是爱女性的外貌。在这一点上,男性比女性差劲,因为从整体上来说,男性喜欢女性的原因,比女性喜欢男性的更没有价值。然而,我并不是很确定,好个性是否比漂亮的外貌更容易获得。不管怎么说,女性对获取漂亮外貌的步骤很明白,且懂得怎么去追求,相对地,男性通常完全不了解该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p><p class="ql-block">在最好的爱中,人是希望找到新的快乐,而不是从不幸处逃离。</p><p class="ql-block">最好的爱是相互给予的;每个人愉快的接受,也大方地给予他人。</p><p class="ql-block">一个人要想充分地享受这世界,就必须逃离过分强大的自我造成的牢笼。能够真心地与他人交换情感,就是这个人挣脱自我牢笼的标志之一。光是接受爱还远远不够,还得将它给予出去,只有在施予爱与接受爱平衡的时候,爱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p><p class="ql-block">在性关系中,很少有能被称作真实的感情,有时甚至会有一种基本的敌意。每个在其中的人都把自己保护得好好的,结果只是保有最根本的孤独,毫发无损却一无所得。这样的经验一无价值。我并不是要建议大家小心翼翼地避开这样的人,因为避开这些人所要采取的步骤,很可能会干扰培养珍贵且深厚的感情的机会。但我要强调,唯一有价值的性关系,是那种在关系里没有沉默,并且双方的人格在其中融合、升华的性关系。在各种小心翼翼中,对爱的小心翼翼最容易对真正的幸福造成致命的伤害。</p> <p class="ql-block">为人父母的快乐。</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只考虑人类天性,而不考虑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那么我认为,为人父母在心理层面上无疑可以得到巨大且持续的快乐。</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和日本,传宗接代的观念则一直延续到现在。有人说,这样的观念来自对祖宗的崇敬,然而,我觉得恰恰相反,崇敬祖宗只是人们想要延续香火的表现。</p><p class="ql-block">要在这世界上享有幸福,尤其在青春春已逝的年纪,人必须要感到自己不是即将告别尘世仕的孤独个体,而是生命洪流的一部分,可以从单一的细胞胞延续到无穷的未来。</p><p class="ql-block">父母对子女的情感价值,比任何其他种类的感情更值得依靠。朋友间的感情是基于彼此的优点,情侣间的爱情是基于彼此的魅力。如果优点和魅力不存在,朋友或是爱人关系便会消失。当一个人遇到不幸时,父母的爱最值得信赖,孩子不管是在生病还是受侮辱的时候,都可以依靠父母的爱。受到别人赞许时,我们会感到快乐,但是有自知之明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赞许可能会消失。而父母爱着我们,只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子女,没有人可以改变这一点,所以比起其他人,父母让我们更感到安全。当我们身处顺境时,这份爱看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当我们失败受挫时,它为我们提供了别无他寻的避风港。</p><p class="ql-block">所有的人际关系中,让其中一方得到快乐比较容易,要让两方都得到快乐相对困难。狱卒以监视犯人为乐;老板也许以恫吓员工为乐;统治者也许享受控制子民的快感;老派的父亲乐于棒打孝子。然而,这些乐趣都是单方面的快乐,另外一方在这些情况里显然难以快活。我们逐渐感到,单向的快乐并不让人满意,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能够同时带给双方快乐。这种相互性在亲子关系上尤其重要,如今的父母从孩子身上得到的快乐比从前少,而孩子则比从前少受一些父母的折磨。我不认为其中有什么特定的原 因,虽然事实如此。但我也不认为父母应该有任何理由不去增加孩子的快乐。但是要达到这一地步,就必须像现代社会期望达成的平等那样,人与人之间得有一定程度的细腻和温柔,以及对他人相当程度的尊重,但是这些都绝非一般好斗的人可以做到的。我们在考虑为人父母的快乐时,先从其生物本质上来看,其次考虑父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时,所能获得的快乐。</p><p class="ql-block">为人父母的快乐的原始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做父母的会感觉到自己的一部分得以延续,而这个延续的生命也可能依此方式再度延续,那么生命就能不朽。另外一方面,为人父母展现了权力和温柔的完美结合,新生命看起来很无助,所以父母内心有股满足其需求的冲动,这股冲动不但满足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也满足了父母对权力的欲望。只要他们觉得婴儿无助,他们给予的爱就不是无私的,因为那是保护自己软弱的一部分的天性。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对权力的爱和为孩子好的欲望便始产生冲突,虽说掌控孩子的欲望是由天性所驱动,但如果孩子能够尽快地学习独立,也是件好事,而这和父母的权力欲相抵触。有些父母从来没有意识到这种冲突,总是专制地对待孩子,直到孩子有能力反抗。而有些人能觉察到这样的冲突,在这两种冲突的情绪下受苦,失去了为人父母的快乐。他们照顾子女,最终屈辱地</p><p class="ql-block">发现,孩子变得和他们希望的完全不同。他们希望孩子成为军人,而孩子却成为一个和平主义者。或者,像是托尔斯泰的父母,他们希望他成为一个和平主义者,他却参加了黑色百人团1。但也不是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为人父母者才感觉到困难。如果孩子已经会自己吃东西了,你还持续地喂他,那就是把对权力的欲望看得比孩子还重要,尽管你只是好心地想省去孩子的麻烦。如果你让孩子对危险过分敏感,那么你也许只是希望孩子依赖你。如果你给孩子夸张的爱护且要求他的回应,那么你是想以情感控制他。占有及冲动,让父母在或大或小的各种决策上犯错,除非他们非常小心或者确定自己的动机是纯正的。</p><p class="ql-block">现代父母了解这种危机的存在,有时候会失去照顾孩子的自信,反而更难好好照顾孩子,还不如允许自己有犯错的时候,因为没有比不确定和缺乏自信更容易在孩子的心灵种下忧虑。因此,比小心翼翼更好的方式是维持心思的纯粹。一个真心把孩子摆在自己的权力欲之上的父母,很容易就能将孩子导上正确的路,他们不需要由心理分析教科书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这样的情况下,亲子关系自始至终都会保持和谐,孩子不会叛逆,父母也不会头痛。但这需要为人父母者能够在一开始就尊重孩子的个性﹣﹣不只是原则上的尊重,而是不论孩子在道德或智力上如何,都深深感觉得到这股近乎神秘的信念,让所有的占有或是压迫的行为都变得不可能。当然,我们不是只有在对待孩子时需要这样的态度,在婚姻关系和朋友关系中,这种态度也是必要的,虽然在朋友关系中,比较容易实现这样的尊重。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这样的尊重会遍及不同团体间的政治关系,但这是一种奢求,我们还是别对此念念不忘。放眼望去,最需要这种亲善态度的就是孩子了,因为他们无助,而且脆弱。</p><p class="ql-block">在现代社会里,父母只有对孩子真正尊重,才有可能获得为人父母的快乐。只有这样,父母才不会因为权力欲被抑制而感到厌烦,也不用担心孩子自由独立之后自己会很失落。而持有这种态度的父母所拥有的快乐,比那些专制型父母于权力极盛时期拥有的还要多。被温柔洗刷过的爱,可以洗去所有倾向暴力的天性,还可以让快乐变得更特别、更温馨,还能够把寻常金属般的日常生活改造成像纯金一般神秘欢愉,这是任何一个想在这不易立足的世界上竭力维持自己的权力地位的人所享受不到的快乐。</p><p class="ql-block">当我大力鼓吹父母之爱的价值时,我绝没有想要暗示(虽然很普遍)这样的结论:母亲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尽心尽力。在以往,没有人知道该怎么照顾孩子,只能靠老一辈的妇女把一些没有科学根据的常识传给年轻妇女,那时候,母亲照顾孩子是天经地义的。</p><p class="ql-block">现代社会则普遍认为把照顾孩子的责任交给专业人士来处理更佳,这也被教育部认可为一门专业的学科。不管怎么爱孩子,母亲也可能无法教导孩子微积分。关于书本上的知识,人们明白,与其让不懂的母亲来教,还不如委托专业人士。但是书本以外的部分,无疑最好让母亲来指导。不过,当孩子愈长愈大,学的东西也愈来愈多,就更需要让其他人来教导了。如果大家都认可这样的态度,也会减轻母亲的困扰,因为她们不需要再从事自己不擅长的事。不管是对个人还是群体而言,一个拥有专业技能的女性,就算成为一个母亲之后,还是最好让她有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所长的机会。也许在怀孕后期以及哺乳期,她没有办法工作,但是孩子九个月大之后,重回职场就不再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了。</p><p class="ql-block">当社会不合理地要求母亲为孩子牺牲,这个并非圣人的寻常母亲就会过度地希望获得孩子的回报。那些强调自己为孩子牺牲很多的母亲,大部分都非常自私。即便为人父母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也不能把它当成人生的全部,否则,它就不再令人愉悦,而且会让我们变成情绪上想要牢牢抓紧孩子的父母。因此,为了双方好,身为母亲的人还是不应该轻易切断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她很会照顾孩子,她可以利用这份知识从容地照顾自己的孩子,也可以以此为职业,专业地照顾一群儿童,包括自己的孩子。如果父母已经尽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责任,只要他们不逾越专业的意见,他们有权利对谁该照顾他们的孩子和孩子该受到怎么样的照顾发表意见。但是不应该强制要求一位母亲去做她不擅长的事情。面对孩子时手足无措且对他们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的母亲并不少见,她们应该停止犹豫,就让受过专业训练的其他女性照顾自己的孩子。上天并不会赐予女人扮演好母亲角色、照顾好孩子的本能;当关怀超越某个程度,它就变成占有欲的伪装。很多小孩心理上的创伤,都是由母亲的无知和多愁善感造成的。人们通常认为父亲较不善于照顾孩子,尽管如此,孩子还是像爱母亲一样地爱着父亲。要想让女性从不必要的奴役中解放,同时也让孩子能够受益于对身心养成有帮助的科学知识,我们就必须倡导母子关系也该像父子关系一样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什么样的工作让人快乐?</p><p class="ql-block">这样看来,那些被家务</p><p class="ql-block">占满时间的女人,的确比男人或职业妇女更加不幸。家庭主妇没有薪水,也没有自我实现的方式,丈夫把她的存在当作理所当然(他基本上看不到她的贡献),她在丈夫眼中的价值来自其他的特质,和她做的家事毫无关系。当然,这样的情况可能不适用于那些特别能干的家庭妇女,她们把家布置得漂漂亮亮,整理美丽的花园,让邻居都羡慕不已。但是这样的女人很少,大部分情况下,家务带给主妇的满足远远比不上工作带给男人和职业妇女的满足。</p> <p class="ql-block">让工作有趣的主要元素有两种:技巧性和建设性。</p><p class="ql-block">最让人心满意足的目标,就是那些永无止境地将人从这个成功带到下一个成功的目标。</p><p class="ql-block">真正的幸福很难在缺乏自尊的条件下产生。</p><p class="ql-block">能够将生 命看成一个整体,是一个人拥有智慧和真正的道德的重要指标,我们也应该在教育中倡导这一点。有持续不变的目标不是幸福生活的充分条件,但它几乎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持续不变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工作中。</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外在的兴趣可以让人放松呢?因为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那些认为在做重要决定之前该先休息一会儿的人是正确的。</p><p class="ql-block">在当前的活动之外,你会拥有长远且日渐明确的目标,在这些目标中,你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带领人类走向文明的一分子。一旦你有了这种远见卓识,那么不管命运将带领你走向何处,某种深层的幸福将永远不会离开你。你的生命将和各个时代的伟人在同一个集合里,个人的死亡不足挂齿。</p><p class="ql-block">能够拓展自我灵魂的人,会大开心灵</p><p class="ql-block">之窗,让从各处刮来的风自由无阻地进入。在个人所能达到的极限内,他对自我、生命和世界都有最真实的认识,了解人类生命的短暂和微不足道,也意识到已知宇宙的一切价值都汇聚在个人的心中。而且他知道,可以映照整个世界的心灵,会变得和世界一样伟大。一旦从被命运操弄的恐惧中解放出来,人就能够体验深刻的幸福,任凭万物变迁,他仍然是一个幸福的人。</p> <p class="ql-block">闲暇兴趣的价值。</p><p class="ql-block">如果一个人只专注于少数的兴趣,而这些兴趣目前都被不幸所笼罩,那么他就很难转移思绪。一个人要想在不幸发生的时候能扛过去,最好是在快乐的时候就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心灵可以为不幸预备好一方宁静的空间,让它联结起别的思绪,以替代因为不幸而产生的难以承受的悲痛。</p><p class="ql-block">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人,能在一次次无情的打击后再站起来,战胜不幸,他的世界并不狭隘,所以一点点损失并不会造成致命的后果。那些被一件事或几件事就打倒的人不值得赞许,而是该因其生命力的衰竭而被痛惜。我们人类所有的情感都受制于死亡,而死亡可能在任何时候夺走我们所爱的人,因此,我们的生命不应该过分狭隘,不应让所有的生命意义和目的都受偶然事件的摆布。</p><p class="ql-block">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一个以明智的方式追求幸福的人,会在培养他生命的核心兴趣之外,发展出更多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中庸之道的一个必要方面是努力奋进和听天由命之间的平衡。有太多的方式可以让人运用古怪的类比和有趣的譬喻从小小的不幸中得到一些抚慰。我认为文明世界的男女都对自己的形象有所假设,当这个形象被扭曲或干扰,他们就会感到不耐烦。而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不能只有单一的形象,而是得有很多种形象,然后在适当的场合选择适当的形象。逗趣的形象再好不过了,因为长时间维持悲剧的英雄形象是相当不智的。我可不是建议大家视自己为丑角,真这样做的人其实会让人反胃。每个人都该有些分寸,才能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角色。当然,如果你相当忘我,完全不需要扮演也会令人钦佩,但是如果你已经习惯扮演,那么你要记得,你是在一出大戏剧而非专属个人的独角戏中演出。</p><p class="ql-block">很多活跃的人认为,即便极小的放弃或是少许的幽默都会摧毁他们工作的能量,同时也会毁灭他们赖以成功的决心。我认为这些人错了,那种值得做的工作,就算不刻意欺骗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或者是工作的难易度的人,还是会顺利完成工作。那些需要靠欺骗自己才能够工作的人,最好在继续他们的事业之前,先学习怎么面对真相,因为需要靠神秘的力量才能维持的现象,迟早都会从有益的变成有害的。宁愿什么都不做,也不要做任何具有伤害性的事。花少量的时间来认知事实,一点都不是浪费时间,在了解真相的基础上所完成的工作,不会像那些倚赖持续自我膨胀来刺激工作能量的人所完成的工作那般具有伤害性。面对事实在开始的时候也许会让人感到痛苦,但它却会提供终极的保护﹣﹣且是唯一可能的保护﹣﹣使你免于自我欺骗迟早会面临的失望和幻灭。长远来看,没有什么比每天耗费能量去相信逐渐不可信的事情更加累人的了。这样的放弃是得到稳固而持久的幸福不可或缺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幸福的人。</p><p class="ql-block">幸福的人是那些活得客观的人,他有自由的情感和广泛的兴趣,能从这些情感和兴趣当中获取快乐,也让自己变成他人感兴趣并倾注情感的对象。</p><p class="ql-block">事实上,一旦我们对自身之外的人或事物真正感兴趣,所有自我克制的学说提及的自我和外在世界的对立就会马上消失。经由这样的兴趣,个人能够感觉自己是生命长河的一部分,而不是像撞球一样独立的个体,只有在碰撞的时候才能跟其他个体有交集。</p><p class="ql-block">所有的不幸福都源于分裂或者不和谐,意识和无意识的缺乏协调导致自我的分裂,而自我和社会之间,也因为没有客观的兴趣和情感的力量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而缺乏联结。一个幸福的人,就是无须承受上述两种痛苦的人,这个人的个性既不分裂,也不和社会对立。这样的人认为自己是宇宙的子民,自由地享受宇宙提供的奇观和乐趣,不为死亡的念头所困扰,因为他不觉得自己和后继者毫无联系。在人与生命长河浑然天成的深邃联结之中,一个人能找到最大的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