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0月17日上午,河南省初中地理优质课观摩交流会在漯河市如期举行。观摩课共举行两天,共有9名省优质课老师进行展示。我们有幸在市地理教研员李邵敏主任的组织下参与了这次会议。</h3> <h3>商丘市张锦老师的《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以法国种植业为例》,课程中引导学生读图说出法国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并讨论法国南部的适合种植葡萄的气候,地形,土壤。接着引导学生探讨葡萄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旅游。以葡萄酒展开对法国的一系列分析,并引申到中国宁夏葡萄酒应该如何从技术,政策,市场得到优化。</h3> <h3>开封市张羽老师的《无惧风雨,挑战地球之巅,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课程中以攀登珠峰为目标,两组学生进行PK的形式展开。学生首先分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植被、温度随海拔的变化,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阅读材料分析了南坡和北坡登珠峰的利弊。从而得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结合河南7.20特大洪水事例分析河南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并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h3> <h3>驻马店李娜老师的《探中国蚝乡,逐深蓝之梦》,课程中师生首先探讨了程村生蚝肥美的原因,程村临海的地理位置,海水温度(温度带),海水盐度,周边红树林植被净化水源等。第二,探讨了如何做“蚝”产业,优势。第三,探讨深海养殖生蚝的意义优势。并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清洁能源,爱护环境。</h3> <h3>洛阳王君君老师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以北方为例》课程以漯河卫龙辣条展开,辣条的主要原料——小麦,走进河南,了解河南纬度,地理位置,名字由来。小组讨论河南家乡的小麦的习性,生长环境,生长期。接着,探讨辣条由原产地湖南平江迁移到河南漯河的原因,分析漯河地理位置,交通,食品业,政府政策,劳动力等。最后,“数”说河南,带领学生一起品味河南,探寻河南味,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h3> <h3>安阳申雪老师的《大国发展之路——俄罗斯》,课程以习主席会晤普京为切入点,提出俄罗斯经济的特点,中俄两国如何合作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逐步分析俄罗斯的位置,面积,地形和气候,自然资源,这些因素对俄罗斯工业的影响。安老师提出俄罗斯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薄弱,那么俄罗斯如何突破工业偏向,发展新的市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调整俄罗斯工业模式。</h3> <h3>信阳老师潘璐璐老师的《南极地区》课程,以1983年一次屈辱的国际会议展开,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澳大利亚关于南极地区的会议,中国代表团被无情的请出会场。引发学生爱国之情,并提高学生对南极地区的好奇之心。课程以南极考察团的形式讲授,第一关,学生读图回答南极的地理位置,南极第一个科考站。第二关,读材料分析南极的自然环境,,南极冷的原因,中国第一个科考站建立。第三关,南极科考站建设的月份进行分析。科考站建设的设计理念,南极的新能源等,第四关,科考与环境,如何保护南极环境。弘扬我国南极科考员的南极精神。</h3> <h3>濮阳王延琪老师的《解锁土地密码,谱写乡村振兴》。课程以美丽“丰”景导入,学生研学路为链条展开,逐步分析淅川县的位置,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寻找九重镇的土地密码,发现土地问题。组织讨论,如何为淅川发展献言献策。最后学生研学归来收获。</h3> <h3>郑州郭蕾老师的《邮行万里,通达天下——交通运输》课程,以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传递为切入口展开。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快递点,快递路线。并跟随小记者走进“邮政”。了解我国的交通线,高速公路,重点我国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通过阅读材料,以中欧班列为例,展开讨论,中国信阳茶叶和法国红酒如何进行传递。</h3> <h3>郑州张琼老师的《“黔”景广阔,非你莫“数”》,带领学生一路“黔”行,寻山问水。了解贵州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特征,优势资源。逐步分析了贵州成为“中国机房”的原因,贵州建设数据中心的优势。学生通过图文材料讨论数据产业对贵州的有利影响。</h3> <h3>省地理教研员杨慧茹主任对授课老师进行点评。第一、提出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有大单元教学的理念,不能使学生只了解“片面”地理。第二、课程设置中预设和生成要对应,还要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第三、要注重问题链。第四、强调地理核心素养,树立人地协调观。第五、地理教学中要注重人文要素补充。</h3> <h3>编辑:郝好芳、古锦岩<br>审核:李邵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