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扬帆起航正当时

牛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秋十月,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在这硕果累累的丰收时节,我校刘占军副校长带领五名语文教师到石家庄鹿泉实验初中学习,参加第八届名师慧课教学峰会暨中小学语文“六大学习任务群”课堂教学研讨会。三天的学习生活是那样的短暂,又是那样的充实而有意义。疲惫中潜藏动力,忙碌中蕴含收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习的含义其实就是在不断听课的过程中激取名家的精华,博采众长,充实自己,让自己更快的成长,更快的进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勇老师的《孤独之旅》,反复读题引入新课学习,在读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题目的作用。教课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课前疑惑,展开新课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朗读过程中品析人物形象,感悟文章深刻内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勇老师的《梦回繁华》,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原来说明文也可以有这样的新意。他从题目解读出发,紧紧围绕说明对象,再从单元五篇课文题目入手,让学生们找题目异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知文见画,让学生们快速跳读课文,填写故宫博物院“入场礼券”,填写完成后可以观看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这个环节设置充满新意。“入画·历繁华”“出画·思繁华”的环节设定,刘勇老师紧紧围绕“画”和“繁华”解读文本,让说明文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乏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着题为《说明文的自读教学路径》的讲座。刘老师反复强调“多备而少讲,深备而浅教”,老师不是在课堂上卖拐,要让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课堂慢一点。接着刘校长从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恩樵老师讲授的《愚公移山》以三部分展开,分别是烂读、问读和比读。烂读部分提出8个问题,利用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熟悉并理解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在字音、节奏、语速和情感方面指导学生朗读,将课文读“烂”于脑于心。问读即围绕课文内容向学生层层提问,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进行小结。比读,以《明锣移山》和《愚公移山》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不同并在文章中得到启示——如何面对困难。对学生进行深入启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老师做《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思辨》的讲座,在讲座中强调了思辨的重要性,也明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把学生教聪明的指向性以及将知识设计转化为思辨活动等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忠玉老师选择了三首登临诗《登幽州歌》、《登鹳雀楼》、《望岳》做了一堂生动的群诗阅读教学。抢答:分析三首诗的相同点、不同点。抢背:背一背学过的登临诗的环节设定,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以“任务一:诵读;任务二:讲解;任务三:演讲”贯穿课堂始终。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同学们直观的体会自然山水,领会了登临诗的优美与壮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吴如厂老师的《读&lt;西游记&gt;学习成语》,不同于其他老师名著学习的思路,吴老师以成语入手,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学习成语,积累成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堂课结束,学生都能学有所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师的《“语言文学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教学解读》的讲座,告诉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意识和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阅读与写作意义重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柳咏梅老师讲授《写作立意训练》,通过一张图片,让所有学生思考,用几个词语或句子谈印象和感受,再逐个分析、点评,最后确定一个核心词语,作为故事立意的核心词,用一句话表达故事立意,最后进行学生立意训练,完成作文,这样的教学模式新颖独特,学生受益匪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柳老师做了专题讲座《巧用助学系统,推进“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历史》,让我们在座的聆听者感受颇深。助学系统确实推进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柳老师告诉我们要多关注预习提示、单元导语、插图、思考探究、注释、旁批等,以教材原文举例,教学设计尤为精彩,今后要多关注教材的助学系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梁增红老师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以讲故事的方式展开教学,请学生以不同的身份讲述《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让学生熟知课文内容,再出示删减版课件(删除了友人与元方之间的对话),以此来强调语言描写的重要性,感知删掉部分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影响并利用对话分析人物形象,接着以穿插第三视角的形式对友人和元方的行为进行评价。最后以魏晋风度和越名教而任自然作为拓展延伸结束教学。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梁老师以《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为题讲座,“在教学中既要尊重文本,又要尊重学生”,同时梁老师倡导文本细读要对文本有敬畏之心,在教学中不必刻意求新立异,要注意文本的历史语境等事项。梁老师所讲所教让人收获颇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厚江老师,做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讲授的《昆明的雨》,让我们见识到原来这真的是一篇散文,而不是一篇只是写雨的“说明文”。从找词——加词——加关键词解读文本,再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课文内容,看作者“随性”性格和写作特色。整节课让人意犹未尽。</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紧张的学习生活虽然结束了,但是真正的学习之旅似乎才刚刚开始。回顾这些名师的课,课堂上老师们那富有磁性的嗓音,那激情的语言,那亲切的面容,那新颖的设计,那创新的理论,无一不折射出名师的风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也发现了我们有太多的不足,在今后中努力提升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span></p>

学生

老师

学习

教学

文本

说明文

课文内容

解读

讲座

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