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常平关帝祖祠,俗称“关羽家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西南12公里的常平乡常平村,距“解州关帝庙”8公里,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南面条山(中条山),北近盐湖,是解州“关公故里”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羽避祸远走他乡之前,一直生活于此。殁后,当地人及后裔为祭祀关羽及祖辈,而在此建造祠堂。故这里是当今纪念关羽最早的祠堂,也是世界上关公文化最早的发源地。</b></p> <p class="ql-block"><b> 文献记载,常平关帝祖祠创建于隋初,到金代始成庙宇。此后随着历代帝王对关羽的逐级加封,世人对关羽的崇拜不断加深,庙宇亦随之不断重修和扩建。仅自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以来,整修增建达16次之多,现存建筑多为清代建筑遗构。庙内的“娘娘殿”、“圣祖殿”以及建于金代的“祖宅塔”,在世界所有关帝庙中,绝无仅有,堪称三绝。</b></p> <p class="ql-block"><b> “关王故里”石坊,位于关公祖祠正南,次间外柱雕有“明嘉靖二年七月(1523年)巡按监察御史王秀立”。横额为“关王故里”。四柱三间,中间两根六棱石柱上刻有浮雕盘龙,石坊柱前各有一尊铁铸古人牵狮塑像。</b></p> <p class="ql-block"><b> 山门,也叫大门,是入庙的第一道大门。面宽三间,进深两架椽,悬山式筒瓦屋顶,分心用三柱,中辟大板门。始建年代不详,明代重建,两侧原有周仓、廖化的彩塑,现已无存。</b></p> <p class="ql-block"><b> 大门内,悬挂着各地各界信众弟子所捐牌匾。其中门额“根在河东”和其后的“魂归故里”正是关公在常平的真实写照。</b></p> <p class="ql-block"><b> “秀毓条山”坊,四柱三楼,庑殿式瓦顶。创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葺。</b></p> <p class="ql-block"><b> “灵钟鹾海”坊,与“秀毓条山”坊对称而立,四柱三楼,庑殿式瓦顶。创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葺。</b></p> <p class="ql-block"><b> 钟鼓楼</b></p> <p class="ql-block"><b> 祖宅塔,是一座七层八角坟茔塔。塔下原为一水井,因关公当年为民除害,怒杀地方恶霸吕熊后,遭到官府四处缉捕,官府又派兵诛灭关家九族。关公父母年迈,行逃不便,为避免关公在外牵肠挂肚,双双投井自尽。后人为纪念关公父母,便在井上建塔焚香祭拜。据塔铭载,此塔创建于东汉中平元年(184年),重建于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塔前原建有一座房屋,内塑关公父母金身,现已无存。</b></p> <p class="ql-block"><b> 塔高约15米,六角七级,底部为方形基座,四壁镶嵌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明嘉靖八年(1529年)、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和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等四通碑碣,除塔刹不存,整体保存完好。</b></p> <p class="ql-block"><b> 关公的宝刀“青龙偃月刀”和坐骑“赤兔马”(又称“追风伯”)。</b></p> <p class="ql-block"><b> 于宝庙,又称“庙中庙”,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末。是当地百姓为纪念同乡人于宝修关公家庙有功而建。</b></p> <p class="ql-block"><b> 仪门,是祖祠的第二道门,是官署大门之内的门,取“有仪可象”之意。面宽三间,进深两架椽,分心用三柱,中辟大门,悬山式筒瓦屋顶,始建年代不详,清代重修。</b></p> <p class="ql-block"><b> 仪门的前额书“神盈宇宙”,后额书“福天寿地”。中间及两侧,亦挂满牌匾。</b></p> <p class="ql-block"><b> 东侧廊内,有数尊不同材质的关公塑像,有站有坐,气宇轩昂,威风凛凛。</b></p> <p class="ql-block"><b> 碑亭,东西碑亭对称而立。东西墙边还建有碑廊。</b></p> <p class="ql-block"><b> 献殿,亦称“享亭”,创建年代不详,献殿前后檐敞朗,梁枋简洁,皆饰彩绘,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建,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悬山式筒瓦屋顶,殿内平面宽敞,前后露明,是朝拜者祭祀关帝、陈设贡品、敬香叩拜的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崇宁殿,是常平祖祠的主殿。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追封关公为“崇宁真君”,故而得名。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初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重修,现存实物为明建清修之遗物。建于砖砌台基之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回廊,重檐九脊歇山式屋顶。殿内供奉关公彩塑帝装像,两名侍者恭立两侧。</b></p> <p class="ql-block"><b> 虎柏,院内虎柏树龄188年,树干周长4米,因树根部凝聚的树瘤,酷似猛虎之头,故称虎柏。当地百姓在此树绕红毛绳几圈,以求关帝保佑“望女成凤”。此谓给女儿“认干爹”,系当地风俗。</b></p> <p class="ql-block"><b> 龙柏,院内龙柏树龄1800年,因树形入苍龙,昂脊奋身,势欲凌空,故称龙柏。当地百姓常常带上儿子,在此绕红毛绳于树干之上,并裁下一截戴在儿子脖颈,以求关帝保佑“望子成龙”,此谓“认干爹”,系当地风俗。</b></p> <p class="ql-block"><b> 九灵殿,亦称“娘娘殿”,重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面宽进深均为五间,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宋金之时,已建专殿奉祀,殿内供奉关夫人塑像,头戴凤冠,身着霞帔,神态安详自然,颇具唐塑遗风。</b></p> <p class="ql-block"><b> 关夫人姓胡名玥,字金定,解州东胡村人氏。当年关公避祸远走他乡,关夫人隐姓埋名,携子在中条山以采药为生,为百姓治病,被当地百姓尊为“药娘娘”。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被封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故娘娘殿又称“九灵殿”。</b></p> <p class="ql-block"><b> 竭忠殿,又称“关平太子殿”,位于祖祠寝宫。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被封为“竭忠王”。与“关兴太子殿”分列娘娘殿两侧,面阔三间,进深三架椽,前设穿廊,悬山顶,内奉关羽爱子关平及配偶塑像。</b></p> <p class="ql-block"><b> 显忠祠,又名“关兴太子殿”,位于祖祠寝宫。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关兴被封为“显忠王”,与“关平太子殿”分列娘娘殿前两侧。面阔三间,进深三架椽,前设穿廊,悬山屋顶,内奉关羽爱子关兴及配偶塑像。</b></p> <p class="ql-block"><b> “五世同堂桑”,位于娘娘庙前,树龄300年(一说逾500年)。这棵古桑,每年自春至冬枝叶繁茂,五根粗枝伸向天空,花果五开五熟。这一奇异现象,被百姓盛传为:因庙中奉祀关公三代祖先及其父子,花果五开五熟,是为供奉关帝家五代,故称此树为“五世同堂桑”。</b></p> <p class="ql-block"><b> 云柏,树龄800年,因柏叶十分茂盛,与众不同,呈云朵状,故又称“彩云柏”。此柏,亦称“热柏”、“化雪柏”、“无雪柏”,每当冬季大雪纷飞时,此柏落雪必化,从不见有雪覆压,可欣赏到“柏树枝头雪不停”的奇观。</b></p> <p class="ql-block"><b> 云柏(图中粗壮的一棵),树干中裂,以铁箍环护,树身倾斜,与地面成45度角,直指8公里外的解州关帝庙。</b></p> <p class="ql-block"><b> 圣祖殿,创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面阔三间,进深三架椽,前设穿廊,悬山式屋顶。殿内供奉关羽始祖夏大夫忠谏公关龙逄;东侧供奉曾祖光昭公、祖父裕昌公、父成忠公;西侧供奉曾祖母、祖母和母亲塑像。其中,始祖关龙逄塑像的造型艺术堪称一绝。“圣祖三公”为清雍正五年(1727年)所封。</b></p> <p class="ql-block"><b> 在关公故里的传说中,关公的始祖为夏代忠臣关龙逄。关公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均为耕读传家、淳朴善良的百姓。这座天下关帝庙中所独有的“圣祖殿”以及殿内所供奉的关公先祖塑像,使关公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深刻和系统。</b></p> <p class="ql-block"><b> 焚炉,是关帝祖祠祭祀时,焚烧丝帛及纸糊“三牲”的器具。此炉六角攒尖,上有宝顶,檐角挂风铃,底座六角为狮首,古朴端庄。</b></p> <p class="ql-block"><b> 位于关帝祖陵“汉城”东边山峰顶部,屹立着一尊由黄铜打造,世界最高、最大的关帝圣像。总高80米,其中基座19米,象征关公在家乡生活了19年;圣像体高61米,象征关公一生为捍卫蜀汉江山驰骋沙场,度过61个春秋。圣像面朝故乡盐湖,背靠巍峨中条山,形神兼备,英姿盖世。</b></p><p class="ql-block"><b> 本文图片拍摄于2023年9月6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