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江南水乡古镇——甪直有一座保圣寺,据《吴郡甫里志》(甫里即甪直的古称)记载:“保圣寺,梁天监二年(503)创,宋祥符六年僧维吉重建。”由此算来,已有1520年了,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p><p class="ql-block"> 图为甪直保圣寺山门(拍摄于二十世纪20年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吴郡甫里志》还说:保圣寺“大雄殿供释迦牟尼,佛像旁列罗汉一十八尊为圣手杨惠之所摹,神光闪耀,形貌如生,诚得塑中三昧,江南北诸寺所不能及。”唐代雕塑名家杨惠之于唐开元年间(713-741)为保圣寺制作了一堂(十八尊)罗汉,深受大众所喜爱。</span></p> <p class="ql-block"> 民国七年(1918),北大学者、历史学家顾颉刚丧偶在苏州家居,应朋友之邀保圣寺游览。当时大雄宝殿内的塑像基本完好,他见到的景象是:两壁是堆塑的山,十八尊罗汉有的在山顶上,有的在山坡上,有的几个凑在一处,有的两个隔开得很远,极参差不齐之致。最好的是各有各的精神,各有各的注意对象:谈话、题壁、打坐、降龙、伏虎,他们真在山上做这些事情,并不是替三世佛排班护卫。未修过的几尊,衣褶的轻軟,可以显出衣服中的筋骨;面上的筋肉更能很清楚地表示他们的神情。大殿里还有赵孟頫所书的抱柱联: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溯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说明寺院是南梁建,罗汉是唐代塑。(下图为顾颉刚教授)</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古建筑多为木结构,保护绝对是个难题。四年后的民国十一年,顾颉刚携友陈万里同游保圣寺,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殿中明亮得很,地下满积着瓦砾,大佛座身之后几乎阮坍塌了!我最不能忘的题壁罗汉,因为塑在东北角里,也连着倒得全无踪影可!这一见真使我恼怅得说不出话来!”顾之所以“恼怅”,不仅是因为这些古塑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因为它们在中国艺术史上的独特地位。</p> <p class="ql-block"> 于是,顾与镇上坤董商量,请施补救。而寺邻小学,坤董辈为求扩大校址,唯恐此殿不毁。顾无奈只得摄影后,向各处接洽,在各种报章杂志撰文介绍保圣寺塑壁罗汉情况,呼吁各界慷慨解囊,抢救古刹唐塑。</p> <p class="ql-block"> 大殿栋梁日损,塑壁罗汉岌岌可危,甪直镇上的有识士绅也开始行动起来了。民国十四年,由沈柏寒集款,雇人将东壁的禅定、讲经、沉思三尊,西壁的降龙、智真共五尊较完整的罗汉连座拆下,存放于小学操场西侧的几间小平房里加以保护。</p><p class="ql-block"> 图为禅定(即达摩)罗汉。</p> <p class="ql-block"> 东壁拆下的讲经罗汉。</p> <p class="ql-block"> 东壁拆下的沉思罗汉。</p> <p class="ql-block"> 西壁拆下的降龙罗汉。</p> <p class="ql-block"> 西壁拆下的智真罗汉。</p> <p class="ql-block"> 说起保圣寺罗汉,就不得不提及一个日本人,他就是日本的美术史学者大村西崖。民国十五年,他来到甪直实地调查,回国后出版了《吴郡奇迹·塑壁残影》一书。在书中他认为殿中的塑像秉承唐代遗风,极具价值,得出塑像应为宋时塑造的结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根据木构形制判断出大殿为宋代建筑,并进行了科学的测绘,这也是现今保存唯一的保圣寺大殿的测绘资料,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实物照片。(图为大村西崖先生的汉服照)</p> <p class="ql-block"> 民国十六年,保圣寺大殿遭火,东壁的尴尬、听经和西壁的伏虎、袒腹共四尊较完整的罗汉被拆下,安置在原陆龟蒙宅的光明阁保存。</p><p class="ql-block"> 图为伏虎和袒腹罗汉。</p> <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七年五月,保圣寺大殿轰然坍塌,只剩残壁一堵。值得庆幸的是,有九尊罗汉已先行移出。</p><p class="ql-block"> 图为大村西崖先生拍摄的保圣寺大殿的影象。</p> <p class="ql-block"> 民国十八年,由时任教育部长蒋梦麟、次长马叙伦倡导的“保存甪直唐塑委员会”成立。有叶恭绰、蔡元培、马叙伦、顾颉刚、陈万里等19人组成,共筹集到二万三千六百银元。次年,保圣寺古物馆在大殿原址动工兴建。</p> <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一年春,“保圣寺古物馆”竣工。罗汉塑像与塑壁的修复任务交给了雕塑家江小鹣、滑田友。一次,滑田友为降龙罗汉补断臂,补了三次都不满意。事被吴稚晖知道,就来信阻止说:“既称古物馆,就全要古的,补上了新手臂就不是古物了。”于是决定罗汉不加修补。经过他们的精心施工,半堂塑壁罗汉终于在“保圣寺古物馆”安下了家,并且一直居住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 “罗汉昔睹漏雨淋,九尊今看坐碧岑。”从民国七年的惊喜初见,到后来的四处呼吁,顾颉刚的“唐塑保护行动”,在十四年后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尽管大殿已倾,塑壁已残,罗汉已缺。毕竟还有半堂罗汉枯木逢春,重驻人间。</p> <p class="ql-block"> 最近,我专程从杭州去甪直,游览了保圣寺。寺院很低调,坐落于僻静的小巷深处。</p> <p class="ql-block"> 1961年就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简单,属于第一批的。</p> <p class="ql-block"> 保圣寺天王殿。然殿内空空无物,没有任何一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前有一幡杆夹石,武康石质,北宋遗物。旧时,夹石之间高竖幡杆,白日扯庙旗,晚间悬挂灯笼照明,可作丛林标志,吸引四方信众。</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天王殿,庭院道路两侧各有一件古物。</p><p class="ql-block"> 左侧树立尊胜陀罗尼经幢一座,青石质,通高五米开外。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此幢为唐大中八年(854)建,宋绍兴十五年(1154)重立。原在山门左首,后移至大殿前。</p> <p class="ql-block"> 右侧为一明末清初所铸鉄钟,钟顶蒲牢为钮。钟身铸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八方无灾”等吉语。</p> <p class="ql-block"> 道路尽头就是在原大殿遗址上建造的“保圣寺古物馆”,已近百年沧桑。</p> <p class="ql-block"> 门楣上悬额“九罗汉圣迹”。</p> <p class="ql-block"> 跨进“古物馆”大厅,正面墙上就是一幅巨大的塑壁罗汉图。由于灯管暗淡,画面颜色深沉,让人有点阴森森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保圣寺的塑壁罗汉构图独特:只见山水洞穴之间,分布着一个个罗汉,或坐或立,姿态不同,神情各异,形貌如生,给人活灵活现的感觉。云雾缭绕的海上仙岛和栩栩如生的洞中罗汉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古雅壮观而又生动的山水人物立体画。这种大胆的构思和高明的艺术,是非常罕见的,古人称之为“海山罗汉”。</p> <p class="ql-block"> 在这幅跟展厅一般高的“海山罗汉”图中,散布着九尊罗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分别是:智真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袒腹罗汉、达摩罗汉、降龙罗汉、讲经罗汉、听经罗汉以及尴尬罗汉。他们或在山林中,或坐洞穴前,各行其是,各得其所。其构思,让人啧啧称奇;其手法让人拍案叫绝!</p> <p class="ql-block"> 智真罗汉,位于左上角。头型圆中带方,肌肉丰满,双眼半开半闭,给人以雍容敦厚、圣洁慈悲之感。</p> <p class="ql-block"> 沉思罗汉,位于左下角。面相丰腴,秀目圆睁,表情深沉,仿佛正在沉思,敦厚凝重的风姿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p> <p class="ql-block"> 伏虎罗汉,位于偏左中部。威武彪悍,粗犷豪爽,双目炯炯有神,虽然手臂残损,但生动逼真的刻画足以表现出其威武的精神气质。</p> <p class="ql-block"> 袒腹罗汉,位于伏虎罗汉的右下方。面容清秀,肌体丰腴,袒胸露腹,衣衫宽松,依岩而坐,安然随意,表现出温文尔雅的精神气质。通过寥寥几笔柔和的线条,既勾划出胸腹之间的界限,又逼真地表现出了肌肉似乎在抖动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 高居正中的是面壁修行九年的禅宗始祖菩提达摩罗汉。他结跏趺坐,闭目顿首,脸上无任何表情,作禅定状。</p> <p class="ql-block"> 与达摩一洞之隔的是降龙罗汉。圆颅大额、隆眉高鼻、络腮胡须。其右手从容按膝,左手力撑岩石,目光如炬,衣衫随身姿起伏,线条流畅,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 讲经罗汉和听经罗汉处于一个和谐的画面中。讲经罗汉为一清瘦的老者,后背微驼,大嘴微张;听经罗汉抱腹而坐,双目微合,姿态恭敬。通过一长一少、一瘦一胖、一动一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艺术上处理得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 尴尬罗汉,位于塑壁的右下角。络腮胡、倒挂眉,面部表情十分丰富,似哭非哭、似笑非笑,仿佛“尴尬人遇上了尴尬事”一般,形神刻画惟妙惟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