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到过大连这座海滨城市,不只可感扑面而来的朝气与浪漫,还有她那温和,包容,亲切。这次随缘又去,再次暖感,还意外邂逅了一位陕西老乡,成了我特殊的忘年知音。</p> <p class="ql-block"> 说他特殊,非在他乡偶遇,年事已高,而为这个地地道道的陕北人,有着源自血液的浓浓红色基因,深合了我那灵魂里的陕北情结。幼时记忆,爷爷这个豪爽的关中汉子,有几个陕北拜把子兄弟,因之家里常可见到陕北人,他们特有的白羊肚手巾,翻羊毛的外衣,还有说话特有的浓厚鼻音,行事的豪爽仗仪,坦诚实在,都留下了不可磨灭印象,至今想起依然温馨可人。爷爷去世后,我上了大学,以至后来工作,还与他们的后人有过来往。因之,见到陕北人,总有种骨子里的亲切。</p> <p class="ql-block"> 这陕北情结,自然延续到了后来我的文字工作。在县委办做秘书时际,领导让写县情介绍,我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区位介绍不自觉加入一句:“富平,是联结渭北的杻纽,通往陕北的要冲。”这句话,在我调离县委后,还被沿用了多年,现在尚在否就不得而知了。我的家乡底店,恰在这个部位,——嵯峨的频山南麓,扇形延展开来,山上为铜川上店、陈炉,旧时北往陕北仅有一条山路,底店便成了这出入山的咽喉。县志记载,当年陕北红军贺炳炎部曾在底店驻扎过,解放前此地曾做过通往延安的地下交通站。无论情感,人事交集,还是区域方位,乃至历史渊源,都让我对陕北元素,在崇仰,在亲近,总是不由自主的。</p> <p class="ql-block"> 说这老者为知音,还在一种缘分,更在一见如故,言投意合。大连盘桓数日,一个向晚时际,应同舍文友之邀,同去拜访一位嗜好文史,古道热肠的富平乡党,没想到在他的工作室,不期而遇这位叫作白成林的陕北老者,身在异乡,听闻那久违的一满满陕北原腔,内心拂过无边感动。这老者,额宽眼炯,满脸慈祥,声若清亮宏钟,简直让那“矍铄”从字典走在了目前,精气神颇感染人。更何况,他还是个颇有故事的陕北老革命后代,已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多年,更让我肃然起敬。有如此背景底蕴,却毫无架子,尽见温心随和,让人放松自在,如沐春风,如遇家人,心早在了一片柔软。</p> <p class="ql-block"> 几人围坐在工作室偌大的茶案,煮茶品茗,论文谈史,让这相遇浮在了一片茶香与文化融境,添出别样韵味。老人听说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嗜读写作者,欣然说自己也爱好文学,闲暇常写东西,更重要的是还与我有契通共鸣处:每天不读书,便觉空落落的!这感受真是源自心与心的触鸣,让我分外慨叹,这样的年龄,仍看书不辍,的确难得!何况这自有的陕北元素,早牵出了我深在灵魂里的幽情,不由在默然心解老人那耐人寻味的名字。不觉联想到了那逐日的夸父,驰而不息,终精神感化以成邓林,而眼前这可敬的老人恰名成林,不正见出一种精神么?眼前顿展林木葳蕤,铺阵丰茂,果见境界之大矣。</p> <p class="ql-block"> 老人虽与我隔着人,但其言谈句句入耳进脑,非因声音宏亮,发言高远,而是谈起他所读过的书,个人思悟,文字理解,不时口吐莲花,自带芬芳,似对一桌人而言,实感专对我吐着心曲,心有戚戚焉。他谈到路遥、陈忠实两位前辈的诸多好处,因着与路遥同为陕北人,还风趣幽默,畅谈了其诸多轶事。末了还提到了高建群,我前些年恰好读过他的《大平原》,这本写高氏家族的书,有许多陕北篇段,拿之与老人分享交流,时时生出灵犀,也增出老人浓浓的念乡之情。这伴茶而来的话语,真似一双柔软的手,拨动彼此心弦,在灵海上起出无数涟漪。饶是上了年纪,老人记性依然如此好,博闻多识,还不乏人生深解,的确让我醍醐灌顶,学到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老人的妻子也来了,恰好坐我旁边,盈头银发,颇有民国时大家闺秀之风,一看就知性贤淑,雅致清隽。我默察,老人说话时,她望向夫君,满眼柔爱,尽是发自心底的欣赏。我的脑屏蓦映“相濡以沫”,顿觉这妻子的“优雅”,老人的“优秀”,深感了她的“气质”,他的“气度”,真可谓现实版的齐眉举案,相敬如宾,端的让人钦敬。这潜在日子里爱情的忠贞厮守,不离不弃,还有那无言的默契幸褔,是任何文字难以形容的。</p> <p class="ql-block"> 不只我钦慕,大家的话题不知何时转到了两位老人的婚姻上。老人坦诚是父母包办,因了父辈的关系,大抵岳丈好像是老人父亲的秘书或警卫员,因了嘈杂,我没大听清,只觉不乏指腹为婚,缘份天注定的风味。想想如今多少自由恋爱结婚者,频频见诸民政局,婚姻曲终人散,不由人不深思。我的思绪做着这样的游走,两位老人虽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绝可是在对的时间,遇住了对的人;虽是包办,却有郎才女貌的般配。我的心在笑了,这老人或许那时就心中有数,而这妻子也许早有心倾,天造地设好似就是比譬他们的。这姻缘还真是“千年等一回”,竟脱口而出,大家颇觉妙好,不由举起茶杯,敬了两位老人。他们颊飞红晕,又见羞涩,仿若身又在了青葱岁月,心正琴瑟和鸣。</p> <p class="ql-block"> 听闻老人参加了大连陕西老乡会,还在其间急公近义,颇让我欣喜。身在异乡的人们,或闲暇,或节假,浓浓的乡音碰触,自会让那点点乡愁多出慰藉,闪出火花,该是怎样的好!这人在那里,乡念便跟在那里,老人的妻子还与我说了一个秘事,听过我眼底发潮。原来在这里,他们只要遇见出差办事或游逛的陕西人,那浓浓的乡音便让他们似见到亲人,总要请回家,吃碗面条或饸饹,这是自上辈就传承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 知音难觅,欢娱苦短, 离别在及,两位老人眼闪莹亮,我们也心在隐惜。回去的路上,老人的眼晴还闪在目前,融在了这城市夜空如星的灯光,不由人感系万端。文友告诉我,老人的老家,正在陕北网传出过三位白姓省委书记的那个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 我心在讶异,更在赞叹,这个素朴纯厚的红二代,如此低调务实,深耕在自我情怀,可圈可点,真是难得的知音啊!</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11日,大连青泥巷</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巴漠,嗜读写作者,文学学士,渭南市二黄水文化顾问,曾在省内外各种刊物发表论文、散文、小说近百篇,出版作品二百万字,著有诗文集《驼铃声声》,文论集《跋涉集》,散文集《水怡》,长篇小说《火山口》(陕西传媒网连载)、《黑石村往事》,小说《白马道》获中华文学星光大道、《今古传奇》第二届全国优秀小说奖,获2022年度网络“最佳诗词奖”、《华文月刊》最佳小说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