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农场的故事牵引与自走</p><p class="ql-block">“牵引”与“自走”其实是兵团人给收割机起的名字。所谓“牵引”,就是一台履带式东方红拖拉机牵引一台谷物收割机的联合收割机组,它一次性完成谷类作物的收割、脱粒、分离茎杆、清除杂物等工序,从田间直接获取谷粒的收获机械。“自走”是在牵引谷物收割机的基础上技术取得突破性进步的一种新型收割机械,特点是实现了机具一体化, 具有作业效率快、脱粒清选效果好、动力储备充足,收割效益好的专业功能。</p><p class="ql-block"> 20世纪20年代,联合收割机首先在美国的小麦产区大规模使用,随后迅速推广到了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欧诸国。上世纪50年代,中国从苏联购买了一批谷物收割机,也购买了制造技术。50年代初收割机被称作康拜因,上世纪60年代兵团在新疆兵团建厂制造谷物收割机,各地兵团农场先后购买添置,那时候,在农业机械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兵团康拜因操作手是相当光荣和让人羡慕的职业。</p><p class="ql-block"> 牵引收割机最大缺点是每一块麦地需要先开出一条近2米宽的割道,拖拉机牵引收割机才能进地收割,以前没有自走收割机的时候,要靠人工用镰刀割出一条收割道,以后有了自走就省事多了,自走绕麦地收割一圈,就自然开了一条割道,牵引收割机就能顺利进地作业。</p><p class="ql-block"> 记得1983年夏收,我所在兵团的西片4个连队有20000亩小麦收割面积,当时连队收割机都是牵引,只有2台自走,一台在7连,一台在我连,因此,每年农场都把两台自走收割机调由三夏指挥部统一指挥,为各连队麦地收割开道。</p><p class="ql-block"> 夏收讲的是龙口夺食,83年夏收刚好碰上连阴雨天,各连队都在趁雨停间隙加快收割进度。一天晚上,正当牵引收割机转场到另一块麦田需要开道时,自走收割机却被指挥部调到二连,我当时心急,不停地给指挥部打电话,要求自走赶快回连队给麦田开道,可答复都是后半夜才能调回。 这时眼看大雨就要来了。当时也是年轻气盛,想不出办法,一急之下,就让牵引收割机开进麦田,压出一条收割道,直接开始收割,好的是赶雨前这块400多亩麦田总算收完了,回过头,我们还又对那圈碾压的麦地压低割刀重新进行了收割和捡拾。第二天早上,指挥部知道此事后,领导找我谈话,提出了严肃批评,又派工作组到那块麦田,丈量测算损失情况,由于我们采取措施及时,落在地上的麦粒损失有几百斤,放在当时这可是严重错误,给了个通报处分,三夏结束,还扣发了奖金。</p><p class="ql-block"> 当今的中国农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就说收割机吧,八十年代使用的牵引收割机早已被性能良好的收割机取代。今天的中国农村,各种收割机械应有尽有,在新疆兵团,你可以看到收获棉花、收获西红柿的机械,在江南水乡你可以看到收获水稻的收割机械,在广袤北方,你可以看到各种大马力的谷物、玉米、马铃薯等收割(收获)机在田野里驰骋。如今,农场的机械化优势正在被农村追赶,部分农民还自己购买了大型农业机械,不但收割自家的田,还搞起了远程收割经营。我想,今天在我们说牵引和自走的时候,也许不久的将来,收割机又发展到卫星定位、无人驾驶、自动操作了吧。</p> <p class="ql-block">80年代的牽引收割机</p> <p class="ql-block">80年代康拜因(联合收割机组〉</p> <p class="ql-block">兵团领导检查收割质量</p> <p class="ql-block">小麦收割机</p> <p class="ql-block">谷物收割机</p> <p class="ql-block">豆类收割机</p> <p class="ql-block">水稻收割机</p> <p class="ql-block">油菜收割机</p> <p class="ql-block">西红柿收获机械</p> <p class="ql-block">棉花收获机械</p> <p class="ql-block">玉米收割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