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远离都市的喧嚣和嘈杂,走进古镇与老街,踏上古老斑驳的青石板路,顺着历史留下的痕迹前行,寻味慢时光里的记忆与情怀。这就是我们旅行的目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 石板古街贵人映。闲时小镇别样情,当踏入古镇,你会发现,转角有桥面,沿街有烟火,远方有未来。</p> <p class="ql-block"> 提起江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梦里水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知道曾经迷倒过多少人,很多人的心里从此便有了一个江南印记。</p> <p class="ql-block"> 上海竟然也藏着一座如此低调的古镇,这里遍布宋元明清四朝古桥,被誉为“江南第一桥乡”,“古桥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追溯金泽古镇的历史,其实早在1958年的时候,这些地方都属于江苏,只是当时为了支持上海的发展,嫁给了上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泽的娘家也算是古老的江苏水乡古镇了。</p> <p class="ql-block"> 金泽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西南,南临太浦河,北靠淀山湖,是江浙两省进入上海的西大门,也是上海唯一与江浙两省交界的镇。</p> <p class="ql-block"> 早在公元960年前的宋朝这里就已建镇,所以有“兴于宋,盛于元”之说,它于2014年被公布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 金泽古镇历史悠久,一条南北流向的市河贯穿全境,镇内江湖河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到全镇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呈现出了一派水网密布的江南水乡风情。</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水多的地方自然多桥。据《金泽志》记载:古时金泽有“一塔、六观、十三坊、四十二虹桥”,且有“庙庙有桥,桥桥有庙”的桥庙民俗,今天的这里更是汇集了宋、元、明、清四朝古桥,因此它也被誉为“古桥博物馆”、“江南第一桥乡”。</p> <p class="ql-block"> 古时候的金泽居民“出门即过桥,人家尽枕河”,“粉墙风竹动,水巷小桥通”,光读一读这样的诗句,唯美的意境就已经跃然纸上了。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钱君匋先生在游历金泽古镇后,曾为之题写了“金泽古桥甲天下”七个大字,足以见得这里的桥真的是美极了。</p> <p class="ql-block"> 沿着古老的河边,跨着小桥漫步的时候,真的很难想象在这千年历史的长河里,这一座座桥怎么会保存得如此之好?</p> <p class="ql-block"> 它们共同见证了朝代的更迭,见证了世人的潮起潮落,不禁让人想起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p> <p class="ql-block"> 金泽古镇的建筑多以白墙青砖为主,虽有些破旧,但沧桑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古镇里也遍布着很多的新式民房,古今风格在这里交织碰撞,倒也平添出了一番趣味。</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青石板路平整干净,沿途也感受不到浓厚的商业气息,留下的只有宁静与古朴,恍若在这里走着,只觉一脚便踏入了历史的长河。</p> <p class="ql-block"> 站在古桥上,徜徉江南水乡美景,看游船在脚下缓缓划过,我在桥上看风景,而船上的人在看我,这幅画面真是灵动万分。</p> <p class="ql-block"> 金泽古镇少了很多其他江南古镇的商业化喧嚣,这里的居民千百年来枕河而居,仿佛一处隐秘的世外桃源,这里清丽静谧,古朴低调,有时间过来走一走,给心灵放一个假。</p> <p class="ql-block"> 金泽有句谚语:金泽四十二虹,万安桥居首。</p><p class="ql-block"> 万安桥位于金泽镇核心区北面,始建于宋景帝年间(1260)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由于万安桥河东有佛阁,河西有财神阁,一桥挑起两座庙,这就是传说中的“桥挑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万安桥是金泽最大、最老的石桥。不远处的镇南,还有一座规模稍小、建成时间晚几年的普济桥与之遥相呼应。两桥并称为“姐妹桥”。万安桥是“姐姐桥”,普济桥是“妹妹桥”。</p> <p class="ql-block"> 普济桥建于南宋(1267)年,也是单孔石桥。该桥的特别之处在于,桥两边引桥都建有小小的助桥,蹋上五六级助桥,才转向上正桥。</p> <p class="ql-block"> 在这么多的古桥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建于宋朝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的普济桥了,它也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这座桥采用紫色武康石,因此也有“紫石桥”的俗称。</p> <p class="ql-block"> 因其采用弧形拱,所以坡度平缓,护栏低矮,不加修饰,呈现出了古朴典雅的感觉。当代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曾称赞其:“论上海古桥之古,当推金泽普济桥”。1987年11月17日,这座桥被列入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国古桥中的一种特别形态,它解决了桥高而引桥过长的困难。此外,普济桥的材质也很特别——紫矿石。</p> <p class="ql-block"> 它用一种非常珍贵的石料,通体呈紫褐色,每逢蒙蒙细雨,紫矿石会显出晶莹紫光。特别在盛夏雨过天晴时,蓝天上彩虹飞架,金溪河上普济桥紫光闪烁,真的恍若仙境。</p> <p class="ql-block"> 午后的老街上,一方小桌和几把矮椅,点上一杯咖啡和小店主人聊着天,依着栏杆,望着清澈的河水发呆。</p> <p class="ql-block"> 或者坐着小船随波逐流,就这么慵懒地让时间不知不觉地流走,想必是很多都市人向往的休闲生活。</p> <p class="ql-block"> 如意桥始建于元代,清代进行了重建,是金泽现存古桥中最完好的一座石拱桥。因为桥南堍原有祖师庙,_所以如意桥又被称为祖师桥。如意桥整座桥体称得上是一件完美的工艺品,建筑与水中倒影虚实相接时,恰为一个整圆。</p> <p class="ql-block"> 历代诗人词客,总会以桥诗入画,或以诗画记桥,触绪牵情,幽思怀古。拱桥的故事说不尽道不完,纵有万种风情,它也只是不争不抢。与身旁的万物相和谐,将自己的身子压低,才能共同撑起了一片好光景。</p> <p class="ql-block"> 当下的金泽古镇,新老并秀,古今交融。古镇宛如画,长卷之上,春秋水、唐宋镇、明清屋、现代人,交织共融的生活日常,正描绘出一幅独属于金泽的《清明上河图》。空余之后,来青浦金泽水乡,共赏四朝古桥,与千年光阴畅谈。</p> <p class="ql-block"> 若问至爱古镇哪座桥?大史几乎不假思索地找出手机里一张图——迎春桥。“霞光漫天,站在宽阔的桥面上,再多的烦心事,此时此刻都能抛于脑后。”</p> <p class="ql-block"> 无栏、无台阶,六柱五孔梁式石桥。在金泽,迎祥桥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它位于古镇南首,也称南桥,始建于元年间(1335一1340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是目前难得一见保存完好的元代桥梁。</p> <p class="ql-block"> 用现代眼光看,迎祥桥采用的简支连续结构与如今的高架桥很相似,而且它的建造材料也很特别,用砖、石、木拼砌而成,桥柱是青石块,石柱上架着条石作为横梁,横梁上架着的是楠木,桥面两边外侧,整齐地覆贴着水磨方砖,这既保护了木梁,又增加了桥梁的外观的柔和美观。</p> <p class="ql-block"> 迎祥桥·建于1335-1340年(元代)桥面全部是斜砌的青砖,虹形的桥面,虽然没有台阶,但因青砖是逆向斜砌,每隔一步,还有微微突起,所以上下桥绝不会打滑。而这罕见的无阶无栏结构,相传是因为元代蒙古族以骑兵著称,经常要骑马过桥,为骑士所需。</p> <p class="ql-block"> 迎祥桥·建于1335-1340年(元代)</p><p class="ql-block">桥面全部是斜砌的青砖,虹形的桥面,虽然没有台阶,但因青砖是逆向斜砌,每隔一步,还有微微突起,所以上下桥绝不会打滑。</p><p class="ql-block">而这罕见的无阶无栏结构,相传是因为元代蒙古族以骑兵著称,经常要骑马过桥,为骑士所需。</p> <p class="ql-block"> 放生桥位于金泽镇南端的放生桥始建明代,公元1628年重修。放生桥在如意桥之北,约50米处,因桥下有放生河,故称放生桥,又因桥堍有总管庙,故也称总管桥。此桥系单孔石拱桥,桥长25.2米,桥高4米,在明清以后多次重修。桥石采用花岗石和青石,质地较坚,桥柱上刻有楹联,清晰可认,系后来修建时所加。</p> <p class="ql-block"> 楹联曰:“桥连如意接康衢,水出湾潭通秀气。”表明此桥连接如意桥,通向康庄大道;桥下清水,流向淙淙小河。这副楹联既写出如意桥的气概,又写出如意桥流水美丽清秀。古人的楹联,抒发了热爱古桥的思想感情。</p> <p class="ql-block"> 天皇阁桥始建于明代,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位于青浦区 金泽古镇 景区北段,因桥北堍有托塔天王庙,故也称为“天王桥”。</p> <p class="ql-block"> 天王桥是金泽唯一一座三孔石拱桥,桥长21米,宽2.9米,中孔拱跨6.8米,高4米,边孔拱跨4米,高1.8米。拱券采用横联分节并列砌置。桥的护栏上雕刻着八只石狮子,桥面上有“轮回”“宝幡”“莲座”等浮雕图案,拱券石内侧刻有“鸳鸯剑”“芭蕉扇”“葫芦”等暗八仙吉祥图案。桥的东侧刻有楹联为“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p> <p class="ql-block"> 普庆桥原名汴水虹桥,原建于北宋汴京城内,是宋代画家张泽端笔下《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座桥,是中国古代木建桥梁的典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美国电视公司为拍好建造汴水虹桥这部古桥艺术的电视片,请《中国桥梁史》主编唐寰澄先生从史书考证汴水虹桥的长度、宽度以及结构,于1999年9月,在桥乡金泽再现当年桥姿风采。</p> <p class="ql-block"> 普庆桥为单孔木栱桥,桥长16.8米,宽4米,是古代桥梁复制的杰作。严格按古代建桥工艺,采用无支架施工法,没有榫头,不用钉子,全部用捆绑式结扎起来,连成一片。</p> <p class="ql-block"> 桥的两旁有木栱,桥的坡度平坦,拾级而上,行走平稳。拱桥的两端,分别雕刻狮、虎头像,既增加木桥的外表美,又反映中国的建桥特色和民族风格</p> <p class="ql-block"> 林老桥位于金泽镇北市,南北向,跨三里塘,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始建,因由林姓老人所建,故名。又以北堍原有关帝阁,故俗称“关爷桥”。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2000年修缮。现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新时代以来,中国美术学院提出“以乡土为学院”的育人理念,扎根中国大地,把最具艺术学科特色的深入生活的下乡传统,转换成为社会感知与乡土重建的行动,在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在人民生产生活的现场中,培养对中国社会具有深度感知力、高度认同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一种融实践教学、思政育人、服务社会为一体的育人新机制,让艺术教育在新时代发展成为一种联通社会、深入乡土的“有为之学”。</p> <p class="ql-block">新阳远影照残桥,长记当年雨雪浇。</p><p class="ql-block">慧眼行人常眷顾,不笑如今老又糟。</p> <p class="ql-block">一孔风光灿烂桥,南边玉水洗蛮腰。</p><p class="ql-block">穿山有路迎歌舞,四海英才奏玉箫。</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历史,犹如沧海一粟,一点点淡淡的烟火气息,还存在于空气中。</p> <p class="ql-block"> 古镇十里长堤,古树依依,绿草茵茵,呈现出一派“杨柳青垂驿,蘼芜绿到船”的江南水乡景象。</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这样一个古老的小镇。它安静而充满生命。没有商业城镇的喧闹,没有都市繁华与浮躁。在石板路上漫步,尽有历史的记忆和沉淀。</p> <p class="ql-block"> 江南人民总是靠水而居,繁衍生息,古村,古镇,经历岁月变迁,依然穿越时光而来。轻舟划破壶中月,梳洗丁香玉面藏。</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镇。如果喜欢安静就来这里吧!踏着斑斓的石板老街,细细的走街串户,寻访小镇往日的人情旧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