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躲过“国庆黄金周”的喧嚣,约俩好友开启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西安自驾,沿包茂高速一路北上,甘泉西收费站驶出,留下178元买路钱,顺甘志路继续导航甘泉大峡谷。</p><p class="ql-block"> 途径下寺湾毛主席旧居。1935年10月,毛主席率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后经保安(志丹县),沿洛河南下,11月2日来到下寺湾。在这里,毛主席出席了群众欢迎大会,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及时制止了陕北红军肃反扩大化错误,解救了刘志丹等一百多位好同志。11月4日,毛主席离开下寺湾,前往瓦窑堡。</p> <p class="ql-block"> 甘泉大峡谷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世界活丹霞,中国梦之谷”。门票98元,摆渡车费70元。持退役军人优待证可免门票。</p> <p class="ql-block"> 甘泉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当地村民称之为“雨岔大峡谷”。2017年初北京的一位地质摄影爱好者在拍摄黄土地貌时,意外发现了它,随后一个隐藏在黄土地里神秘的地质奇观惊艳了世界。</p> <p class="ql-block"> 雨岔大峡谷一共有七个沟,分别是桦树沟、牡丹沟、一线天、蛇河沟、凤凰沟、花豹沟和龙巴沟。其中最美的沟是桦树沟,现只开放了前三个沟。</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约在千万年前这里发生过强烈地震,黄土高原上的山体出现一条裂缝,宽窄不等,经过雨水的长期冲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里奇特的丹霞地貌。正午阳光直射沟底,呈现出美妙的光柱效果,蜿蜒曲折的沟壁色彩斑斓美不胜收,随着光线变化,形成了“情人吻”、“一线天”、“月牙谷”、“魔爪”等奇妙景观。</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甘泉大峡谷的游览,临时起意直奔宜川县城。</p> <p class="ql-block"> 宜川县位于延安市东南部,西接洛川,南邻黄龙,是渭北高原与陕北丘陵沟壑区之间的过渡地区。有黄河壶口瀑布、秋林抗战纪念地、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著名景区。附近还有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 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瓦子街镇,建于1949年4月4日,园内安葬着我军在宜瓦战役中牺牲的714团团长任世鸿、参谋长武治安等5287名烈士。</p> <p class="ql-block"> 1948年1月20日,西北野战军在米脂杨家沟中共中央驻地召开第一次前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西北野战军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首战宜川,围城打援。2月上旬,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主力从陕北分途南下,直扑黄龙山区。</p><p class="ql-block"> 2月24日我军包围宜川城。宜川守敌告急求援,胡宗南急令国民党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火速增援。29日凌晨,战斗突然打响,我军主力把刘戡部压缩包围在东西不到10公里,南北不到5公里的狭小地带。3月1日拂晓总攻开始,敌中将军长刘戡眼看败局已定,用手榴弹引爆自戕。宜瓦战役,西北野战军共歼灭胡宗南部一个整编军军部、两个整编师师部及5个整编旅近3万人马。</p> <p class="ql-block"> 1984年4月5日,清明节,黄龙县雨后初晴,瓦子街战役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委员、装甲兵司令员黄新廷,中顾委委员王世泰,中纪委委员、彭德怀同志夫人浦安修,当年参加瓦子街战役的部分老战士和兰州军区、陕西省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及群众代表五百余人参加了典礼。国家领导人习仲勋、王震、余秋里、廖汉生等同志敬献了题词和花圈。浦安修同志宣读了她自己书写的祭文。</p> <p class="ql-block"> 前往黄河壶口瀑布途中,我们还游览了秋林抗战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山西省吉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西渡黄河,后将山西省政府及第二战区司令部设在了距壶口瀑布约30公里的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时间长达八年之久,以秋林为中心的黄河西岸成了山西省的临时省会,一时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黄河岸边偶遇退休老领导携夫人游览壶口瀑布,交谈中得知他们也是国庆节后出来的,悠哉游哉八、九天了。</p><p class="ql-block"> 他乡遇故知,喜哉、巧哉!</p> <p class="ql-block"> 黄河壶口瀑布东濒山西省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宜川县壶口乡,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p> <p class="ql-block"> 黄河奔流至壶口,将山西和陕西东西分割,两岸石壁峭立。瀑布的上游水面在不足500米的距离内,河宽迅速由300米,压缩成20-30米,之后从20多米的陡崖以每秒1000立方米的水量落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她奔腾着、咆哮着,高高抛起,快速落下,水滴四溅,彩虹升起,云蒸霞蔚,蔚为壮观。她孕育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历史的长河里滚滚向前势不可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