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语文课堂

安雅

<p class="ql-block"><b>  2023年10月17日上午,建始县——武汉洪山区“手拉手”研培活动正式启动。不巧得很,15日下午我在去往教室的楼梯上一脚踩空,致左膝盖内侧韧带拉伤,行动很不方便,这个研培活动我准备请假,但校长建议我坚持。我也从研培活动安排得知有陈茜老师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示范课,就很想学些新东西。听完课,我觉得幸亏我选择了坚持,确实不虚此行。当然,任何一堂课都是有瑕疵的,这里,我只谈我学到的东西。</b></p> <p class="ql-block"><b>  陈老师的课堂实现了去模式化、去概念化,没有老生常谈的作者简介、背景链接、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小说主题……PPT总共只有9页,且页面简介。课堂从“你觉得文中的我是谁”开启,然后借用“若瑟夫”的眼去发现:</b></p><p class="ql-block"><b> 一见:若瑟夫看见或听见的人、事、物有哪些?请大家阅读文本,圈点勾画。然后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这些人、事、物合理串联起来。这一步,其实就是在梳理文本故事情节,但不是刻板地提出“梳理故事情节”这么一个概念,学生不畏难不反感,反而觉是很有趣的文字游戏,都在积极思考。这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b></p><p class="ql-block"><b> 二见:文中若瑟夫眼里的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陈老师没有刻板地出示“分析人物形象”这个概念,让学生从若瑟夫的角度去看待于勒这个人,为接下来的“三见”做铺垫。这其实就是在分析人物形象,但不刻意,一切都是顺势而为。</b></p><p class="ql-block"><b> 三见:找找文中的“有情人”;探究是什么让这种“情”一点点消退。通过前面的“文本热身”“一见”“二见”,学生很容易得出“都是钱惹的祸”,也因此明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其实就是归纳小说主题。没有出示刻板的概念做冗长的分析,一切都是水到渠成。</b></p><p class="ql-block"><b> 预见:多年后,若瑟夫会遇见一个怎样的自己?用“若瑟夫能(),他就不会成为()”的句式进行合理猜想。这其实就是“文本拓展”,没有概念,一堂课好像就是师生在随意交流,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润物无声。这个环节凸显了正确的育人导向。</b></p><p class="ql-block"><b> 终见:一句话作结“众生皆有情,天地皆温暖”。还是凸显了育人导向。</b></p><p class="ql-block"><b> 读写联动:假若于勒在船上认出了菲利普夫妇,故事又会如何发展?请你写下来。我们学语文,最终是为了用语文。这个环节,实现由读到写的过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很好的锻炼,从而潜移默化树立文化自信。</b></p> <p class="ql-block"><b>  凡事有因才有果,陈茜老师利用“若瑟夫”的眼去发现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明确小说主题,设计巧妙自然。抛弃以往的模式化、概念化,根据解读文本的需要淡化“作者简介”“背景链接”,体现学界“作者已死”的观念。将书读薄,是提炼;将书读厚,是思考。</b></p><p class="ql-block"><b> 去模式化、去概念化、去冗长的分析、去繁多的PPT,有清风徐来的惬意,有水到渠成的引领,有别开生面的角度,有育人导向的坚持,有语言运用的赋能。这是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加油][加油][加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