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明方向 初心促前行——郑菁名师工作室参加第九届《巴蜀新课堂》初中语文观摩研讨会

青青悠悠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观摩名师代表课,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聆听名家专题讲座,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2023年10月14日至15日,郑菁名师工作室成员在郑菁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沙河校区)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第九届《巴蜀新课堂》全国中学名师优课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专家来自浙江、广东等地,研讨会采用专家系统构建+名师示范课+名师说课、议课形式,极具特色。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学习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肖培东老师以《再塑生命的人》和《苏州园林》示范自读课和说明文的教学方式,极好地阐释何为一堂朴素而艺术的语文课。肖老师用这样深沉而优美的课堂告诉大家坚守语文的初心,既是语文课堂的原点,也是落脚。在课后的专题讲座《语文教师的课堂追求》中,肖老师也强调上一堂朴素而艺术的语文课是历代语文教师的追求,这份追求立足于解读文本能力,语言品味能力。</p> <p class="ql-block">  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三位老师同课异构《皇帝的新装》,精彩纷呈。杨静老师通过童话拼图,将学生代入情境。杨晶晶老师设计大单元教学,话题为人工智能会抢作家饭碗吗,通过层层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想象之宝贵。王君老师巧妙地设计给人物、情节、主题挑刺,环环相扣,课堂气氛活泼,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思辨能力。</p> <p class="ql-block">  来自浙江宁波的刘飞耀老师用一首民谣《大梦》,构建了一堂语文味十足的生命课堂。郑菁老师认为:这节语文课不只是呈现了“歌词的力量”,更彰显了语文老师对课堂从“主题化”向“问题化”转化的超越。</p> <p class="ql-block">  当感动的情感还在眼眶里倾泻,刘飞耀老师又开始了一堂理性而发人深省的讲座:当我们在讨论课堂时,我们在讨论什么。刘老师指出语文老师一定要立足课堂、理解课堂、超越课堂。当我们谈论课堂时,我们谈的不仅仅是分数、技术、形式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功利和表象,我们应该谈论课堂的情调与自由,谈论课堂的生长与生命,谈论课堂带给我们生命的延存、深厚与广博,它是令学习真正发生的高级内因,能让学生成为精神明亮的人。</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来自王君青春语文工作室的黄友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专题讲座:文化自信视域下古诗文教学的价值追求。讲座聚焦当前新课标,提出提炼大主题、创设大情境、整合大资源。黄老师说课标强调教学中要整合教学内容,设计语文学习任务。传统文化也可以整合创新,让学生在实践性更强的课堂中,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神的了解,生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只有赢在课堂才能赢得未来。通过两天的学习,工作室的小伙伴们纷纷表示:每一次“巴蜀新课堂”系列专题教研活动紧扣教研热点,针对现实缺憾,名师引领得法,课例示范性强,专业提升迅速,每一次参与都有惊喜和新收获。</p>

课堂

老师

语文

名师

一堂

工作室

郑菁

教学

学生

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