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的回忆—献给上海市卢湾中学建校70周年

陈明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卢湾高级中学的前身是卢湾中学,1953年建校,是建国后上海市人民政府首批创建的新型完全中学之一,1978年被列为卢湾区重点中学。1999年卢湾中学高中部与上海市第十二中学高中部合并,更名为卢湾高级中学。2005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自2010年实施“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2012年与加拿大合作开办BC海外高中课程项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海市卢湾中学1953年建校,1999年市教委实施重点中学初高中分离,学校成为一所独立的公办初中。1999年至2003年期间,学校又先后与弘德中学、陕西中学合并。2017年学校加入卢湾学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学校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黄浦区,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坚持以创建一所教育改革先行校、创新教育标杆校、轻负高质的优质校为动力,紧紧围绕“人文立魂科学树人”的办学理念,以“众教育”办学策略统领全局,以学习者为中心创变育人方式,树立“无边界课程”的品牌和科学教育的办学特色,打造独特的“无边界”文化,努力让学校成为一个“全员*全程”“全息*全景”的教育生态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3年10月15日是母校建校70周年大会日。我们兴高采烈赴校参加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刚到学校门口,就被热烈欢迎声感动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会场外气氛热烈,大家赶忙拍照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徐琳和儿子昌山一起。他也是卢湾中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后来考取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签名留念不能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徐琳和彭印冲老师在会场上。彭老师是这次返校中1953年就在学校教学的唯一个健在的老师。能和他一起拍照很不容易,因为等候的人太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会场的面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开场序曲—民乐《花好月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会议主持:上海市卢湾中学书记、校长张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院士寄语—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会圆满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校的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是1960年进校的高中生。当时大家都为能进上海市十所之一的重点学校而高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的教学楼是二层呈工字型,所以教室无论是通风、光线都很好。学校有一个标准足球场,学校的绿化在当时的环境中,可以说令人羡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校的教学,十分重视从德、智、体上全面发展。组织我们学习党史,让我们知道新中国的建立是千万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教学强调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经常开展科技活动。记得有一次为了学会菌菇的种植,近十名同学兴致勃勃不惜拉着板车走了四、五十里去西郊公园取马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学校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很重视,积极鼓励大家开展体育活动。我班就有多名同学喜欢单、双杠活动。练就了不用脚就能用绳轻易地攀登三、四米的高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卢湾中学无论办学新理念,还是教学活力在学校群里都是屈指可数,今年是学校建立70周年,作为一个卢湾人,我有切身体会。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1963年高中毕业生,我亲眼目睹学校发生翻天覆地的根本性变化。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3年政府针对当时劳动人民子女上学困难的状况,建立了一所有规模的新完全中学,学校始终在创造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开心的好环境。我在校园尝到了甜头,老师上课非常生动有趣,每天课后作业不多,放学后在操场蹦蹦跳跳,打篮球,踢足球,学校开展学习先进事迹,让我不断进步,在高中期间我加入了共青团组织,为我以后提高思想觉悟,争取入党打下良好的基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80年代后的卢湾中学更是光彩夺目,新的教学创新楼,符合学生需求的运动场,各种各样的拓展探索知识的实验室,满足学子追求愿望,由于教师立德树人,学生在健康快乐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70年来,母校培养的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在祖国的东南西北发挥着知识和科技的作用与力量。尤其是近五年多来,学校不但是挂在墙上的金牌多了,更令人注目的是给社会留下的点赞口碑,我是见证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爱教育,我爱卢湾中学,我的成长离不开母校的鼓励,是母校送我走进教育天地,站上讲台,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工作,我成长,我成熟,我成功,我的一切成绩和进步都是高中三年校园美好生活的缩影和延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因为有新时代教育的追求和目标,所以卢湾中学一直在奔跑,让社会刮目相看。为自己曾经是卢湾人而感到骄傲与光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和我的同学衷心的感谢母校,更祝贺卢湾中学在跨越式提高和前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向明初级中学时任校长 徐志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在母校的培养教育下加入了共青团。高中毕业后进入上海化专(现在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继续学习。我没有忘掉母校的属望,进校第三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进入工作岗位后,牢记入党宣誓,努力工作。当工作顺利取得成绩时不忘乎所以,当碰到挫折受到打击时,想到母校的培育和先烈们的奋斗,淡然处之,继续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退休以后,不忘初心,尽自己的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工作和公益活动,决不辜负母校的培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班的同学毕业后凡是考上大学的,都义无反顾地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工作和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到九十年代,通讯和物质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不再是少数几个的联系,开始班级间的聚会。刘国平同学为寻找长期失去联系的同学下了很大的功夫,终于找到了二十七位同学。可惜他在最近永远离开了我们,在此表示我们深切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聚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就是在班团支部书记郑雪珍的公司招待所进行。虽然我们每年都要聚会一次,但人数再也没有超过这一次!这就是自然规律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朱民杨同学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常熟工作並立家。他也多次邀请同学们去那里聚会游览,大大丰富了聚会的内容。可惜他也较早地永远离开了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徐志喜同学因为工作关系,和母校保持着关系。所以我们也能参加母校的重要活动,和教过我们的老师邱荫章、张正则等保持着关系。在此要感谢徐志喜的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徐志喜和徐琳的儿子在电视台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最近二年来的聚会只能保持一桌人的水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加校庆以后,大家再到顺风大酒店相聚祝贺自己的八十大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卫乾亮同学身体虽然不适,但他还是赶到酒店和大家一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感于10.15日老同学聚会,正逢70校庆,皆大欢喜。虽然已见不到一位教过我们的老师,但也见到了母校的长足发展。我们高中的同学因岁月不饶人,以及生活情况的变化,每年参会人数逐年减少,由最初的三桌人到今天的一桌人。但期间,由于郑雪珍等老同学的努力与坚持可以说已经创造了奇迹。恐在上海,要找出第二个八十高龄的同学年年相会至今的群体,太难太难了!当然要感谢郑雪珍与之一起努力的老同学。在上海,当然也难找出第二个郑雪珍。愿你健康快乐长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沈伟清同学的感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期待同学的聚会能坚持常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谢谢观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