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司令

<p class="ql-block">  “ 汤司令……到 ”!这是电影“战上海”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影片中1949年,上海大战即将拉开,国民党各党政高官紧张的忙碌。从门外传来“汤司令……到”!倾刻所有高官立即放下手中一切,挺胸立正列队迎接汤恩伯到来。那场面那派头,用现在话的来说一个字 “牛”!至此汤司令也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独有偶,影片地道战也出现了一个汉奸汤司令,一口大龅牙,对鬼子奴颜屈膝,为虎作伥。从小心中充满了对他们的仇恨。</p> <p class="ql-block">  时间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不知何时汤村的公路边立了块“汤恩伯故居”的牌子。心中疑惑,之后多次路过,终于起了好奇心。在如今都是正能量的今天。那故居会展示什么?难道还有一个不一样的汤司令,终于有一天怀着好奇,走进了汤村,走进汤恩伯故居。</p> <p class="ql-block">  汤村位于浙江武义白洋街道。距武义县城约10公里。村子很小,背靠大山。只有几十户人家。经过村口两棵大樟树,绕过一口水塘,汤恩伯故居就在眼前。汤的故居是两层小楼的四合院,砖木结构。内有天井,厢房和厅堂,里面保存完好。看得出汤家祖上比较富有。</p> <p class="ql-block">这是汤村古景</p> <p class="ql-block">汤村俯瞰。</p> <p class="ql-block">这是汤恩伯故居。</p> <p class="ql-block">汤恩伯故居已成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故居大门紧闭,里外空无一人。既然来了心有不甘,凑近一看。门环上有根细绳吊着,并未上锁。斗胆解开绳子,擅自进入。</p> <p class="ql-block">  客厅上挂着汤恩伯的戎装像。两旁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挽联“南口余威思大将,东方再造失长城”。南口战役是汤恩伯指挥的一场抗日山地大战。意汤的余威犹在。横批为蒋中正提词的 “功在旗常” 。意思是汤对国家有功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进大门,便见前言介绍:</p><p class="ql-block"> 汤恩伯(1900~1954)国军第一抗日名将。少时受祖辈民族气节陶冶,立志精忠报国,八年抗战出战频繁,功绩卓著。被抗日史学家誉为中国的巴顿将军,日本天皇则将其列为天下“第一号大敌”。 </p><p class="ql-block"> 看到此介绍,瞬间让我惊掉下巴,“功勋卓著 ” “第一抗日名将 “ “中国的巴顿将军。” 孤陋寡闻的我怎么从未听说?他如何能配上这个美誉?</p> <p class="ql-block">这是汤恩伯去世10周年,台湾各界对他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客厅两旁挂满了台湾各界对他的题词。对汤赞誉有嘉</p> <p class="ql-block">叶剑英与汤恩伯曾是干训班同学</p> <p class="ql-block">  南口战役</p><p class="ql-block"> 三七年七七事变。日寇占领北平,天津,为了灭亡中国,日军紧接着津浦,平汉,平绥三线扩大侵略,当时汤恩伯部署在昌平居庸关一带阻击日军。</p><p class="ql-block"> 南口被人们称为绥察之前门,平津之后门,华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阻止日军占领察哈尔省,进而分兵晋绥之图谋。</p><p class="ql-block"> 南口战役,打响是37年8月26日撤退,历时20天。战斗中日军凭借优势兵力,飞机坦克大炮,每日向我军阵地倾泻数千发炮弹,依山修建的工事修好便被摧,再修再被毁,但中国军人仰仗保卫祖国的誓死决心,以步枪,手榴弹,大刀与敌军拼杀,战斗异常惨烈,残酷。</p><p class="ql-block"> 战士们组织敢死队奋勇冲锋。面对死亡,前仆后继。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英勇型像。</p><p class="ql-block"> 37年的南口会战是抗日时期,中国军队首次向日本发起进攻的野战会战。在日本战史中。将南口会战冠于亚洲最大的“山岳作战”之名。是中国精锐对阵日本精锐。日本参战的是日军最精锐板垣第五师团,也是日军排名第一的精锐师团,有4个机械化团。中国军队投入兵力6万。日军投入7.5万兵力。 中国军队按上级要求坚守8天,面对日军现代化武器进攻,殊死战斗。大量杀伤日军。最后中国军队战死9703人负伤23,989人。而日军伤亡约15,000人。</p><p class="ql-block"> 战疫期间恩伯多次激励下属,“人生百年,终须一死,我死则国生,我贪生则国死”。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范长江发表(南口喋血记)中记载,见到汤恩伯几天几亱没合眼“瘦的像鬼一样。赞誊“汤恩伯为抗战铁汉子”。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称“南口战役这一光荣战史将长久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2016年根据历史事件改编的战争影片(南口1937)在全国上映。影片中汤恩伯魔下的苏珪团赢得了抗战杀敌“四大名团”的美名。</p> <p class="ql-block">汤恩伯参加无数次大的战役。这是台儿庄战役。</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张照片深深的震撼着我,这位中国军队士兵身上挂满手榴弹。这是他人生最后一幅影像,他的生命将定格在这一刻。随后他将扑向日军装甲车,与敌军同归于尽。据统计,平均要有10多个战士前扑后继的牺牲,才能炸毁一辆日军的装甲车。向这位年轻的中国军人致敬!</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布满了敌我双方士兵的尸体。</p><p class="ql-block">一寸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黄土一抔魂。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p> <p class="ql-block">我党刊物(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庆祝台儿庄战役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这些资料都来纪念馆历史照片。</p> <p class="ql-block">汤的语录</p><p class="ql-block"> 人生百年,终须一死。</p><p class="ql-block">我死则国生,我贪生则国死</p> <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汤恩伯受命为京沪杭受降主官。受民众夹道欢迎。</p> <p class="ql-block">接受日军投降,那是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是汤司令最风光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汤恩伯代表中国军队接受日军投降。这是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1954年,汤恩伯上将在日本病逝。台湾方面高规格派军舰接汤的遗体回国。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陈诚主持追悼会。蒋介石亲自参加追悼大会,公子将经国扶棺。</p> <p class="ql-block">汤恩伯死后,被安葬在宝岛台湾。再也看不到汤村后岭山花,家门前的池塘再也不会留下它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这漂亮的四合小院再也迎不到它的主人了</p><p class="ql-block">借用苏轼悼念亡妻的诗</p><p class="ql-block">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p><p class="ql-block">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p><p class="ql-block">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满霜。</p><p class="ql-block">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p><p class="ql-block">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p><p class="ql-block">料得年年肠断日。明月夜,短松冈。</p> <p class="ql-block">汤恩伯后人大多在美国和加拿大及台湾。离开了他曾殊死拼命守护的故土。</p> <p class="ql-block">  村口的池塘依然静静的躺在那里,没有一丝波澜,更没有片片浪花。人们经过只留下一个个倒影,人走即失。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p> <p class="ql-block">  池塘边的大樟树挤满了翠绿,布满了沧桑,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挺拔,枝繁叶茂。晚风吹来,片片绿叶在风中摇曳,散发着阵阵清香。它穿越了时空,见证了300多年来汤村的点点滴滴,儿女情长。仿佛正向人们叙述着过去,它曾见证了汤恩伯呱呱坠地,也曾凝视汤恩伯每一步成长,聆听了汤恩伯出行归来时轻盈的步履。可终于有一天,他走了,再也等不到他的归来。</p> <p class="ql-block">  如今武义高铁站就建在汤村,过去的大山早已变成通途。村边的山坡上种满了橘子。秋天的季节,丰收的日子。在阳光的斜射下,满山遍野一片金黄。汤村的早橘甜而无渣,深受人们的喜爱。汤村也已被人们誉为水果之乡。先人们曾奋勇为之守卫的故土,人们已平和安详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因是一场反击外来侵略的卫国战争,也是一场反西法西斯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诸多像汤恩伯一样的中华勇士功不可抹。因此中国也成为联合国发起国和常任理事国,同时废除了鸦片战争以来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中国至此昂然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p><p class="ql-block"> 由于日军武器之利,手段之狠,阴谋之毒,致使中国遭受巨大的牺牲。武义因是萤石之乡。也曾半壁乡土沦陷,军民伤亡近万。被掠夺莹石40多万吨,国耻难忘日,民怨难平!</p><p class="ql-block"> 我们屡次谴责日本党政要员参拜靖国神社。我们为什么欠缺对自己民族英雄应有的尊重和哀思?</p> <p class="ql-block">汤恩伯与夫人,及两位胞弟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看完故居展览,让我看到汤恩伯不一样的人生。回想当年,文革时壶山大街。一群老头老太排着队被游街示众,一众人低头弯腰,神情沮丧,目不斜视。被悬挂的牌子写着汤恩伯遗老遗少,深深记得老太们还裹着小脚,步履蹒跚,走起路来巍巍颤颤,狼狈不堪。从现在的资料看,这些人应该是汤恩伯的叔伯亲。在那激情的年代,作为红小兵的我们,曾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举起拳头高呼要打倒他们,批到批臭他们。 今天看来,他们都是民族英雄的亲眷啊!而今我为自己的无知深感不安。 </p><p class="ql-block"> 如今值得庆幸的是,汤恩伯故居保存良好。“汤恩伯故居欢迎您” !看来 故乡并没忘记汤司令,反而以此为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