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杏月令》是亳州籍作家李丹崖先生的一篇散文,写了杏树在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表达了对杏树的喜爱,对家乡风物的依恋,对大自然的尊重的思想感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篇文章,出卷老师设计了五道题目。第一题是选择题,接近一半的学生做错,说明对这篇文章没有读透,文章读得不仔细,缺乏深入思考;第二题相对简单,只梳理了四个月中杏树的变化,得分率稍高;第三题“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因为我们在学习第一单元写景抒情类散文时,反复做过此类题目,所以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但依然有同学存在答题不全面的现象,可能与他上课的专注性有关;第四题问“结尾为什么要写蜡梅、月季和冬青的表现”,一大部分学生答出了对比,但没说出作用,或把作用写错。也有一些学生根本没认真审题,绕开了主题去答题,跟题干要求不沾边,这一题错误惨重;最后一题都答成了“标题的作用”,实际上是问“以‘杏月令’为题,逐月记叙的好处。”学生的关注点错了,这一题失分率最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决办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平时训练要求学生读明白文章的大意,先明白中心意思再去做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要求学生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多斟酌每一个字的含义,明白题目让我们干什么,回答哪方面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注意把中考题型融入课堂中去,教给他们解题思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杜绝听课开小差的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意义不大的作业少布置,给学生留下一些时间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项呈现的办法就是查看他们的阅读笔记,比如摘抄随笔之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习语文,要带着学生去欣赏文字之美,只有把好的文字内化于心,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