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注:昨天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主题是“现代人为什么不幸福?”的视频。其中讲到了感知到内心幸福的一个基础条件是:悠闲。并列举了古人生处农耕社会下,是如何通过“悠闲”得到幸福感的?</p><p class="ql-block">转发时我加了个备注:“你连悠闲都丢了,那你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心役于物,心役于名,心役于子女,心役于必死之身,为奴为役,此生安得脱身?</p><p class="ql-block">也许,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物质匮乏、辛勤劳作、生活不便利的古代农耕生活,应该是艰辛的,何来幸福可言?</p><p class="ql-block">正好我自己就是从小在尚处在农耕社会的农村长大的,所以写这篇文章~《论幸福》做一点补充说明,如下:</p> <p class="ql-block">关于古代人是否生活的幸福?我来讲一个我自己的小故事,聊以旁证,如下:</p><p class="ql-block">我51年前出生在乡下,那时候大家都很穷,而我家是村里面最穷的~因为家里人口多,而劳动力只有老娘一个,老爹虽在城里上班,但欠了一屁赌债~也极少回家。所以我经历过盼着天天能吃饱的日子。后来读中学时,得了重型甲肝~因为那时候老娘在镇上的一家饭店打工,隔三差五能带回家客人吃剩老板又不要的肉食,正在长身体的我为贪吃才被感染到了。人连坐着的力气都没有,因为家里没钱,所以只能在家里躺着硬撑,足足躺了两个月,病好了,人也皮包骨头了。</p><p class="ql-block">因为生活所迫,我8岁开始就跟着老娘到菜场去卖自家种的菜了,夏天到城里去贩卖水果。</p><p class="ql-block">当时老娘继承了外婆的一个重担:外婆8岁时就到城里一个大户人家做丫鬟,解放后那户人家落难之后,外婆就一直帮衬着那两个破落的财主儿子~每次进城时给他们带点蔬菜鸡蛋啥的。那两个财主儿子也一直对外婆以姐弟相称。后来外婆跑不动了,所以每次老娘带着我进城卖菜时,就会把最好的蔬菜送到那户人家,那时候改革开放了,他们已经“落实政策”~住在城内西水墩的独立洋房里。</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跟老娘给他家去送菜,那家的老太太突然问老娘:你家孩子读书好吗?一定要让他读书啊,以后上了大学到城里来工作,日子就好过了,因为乡下太苦了!</p><p class="ql-block">我在一旁听着很诧异:乡下苦吗?我怎么一点都没觉得?乡下那么好玩~田野里一年四季有无穷无尽的各种玩法。唯一遗憾的就是难得吃到肉而已,除此之外,乡下就是个天堂。(那时候的)城里一片乌糟糟的,臭烘烘的,最吸引我的也只有,装满镜子的国营水果店门内飘出的水果香味。</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乡下人虽然很穷,但真不苦。劳动对于一辈子干惯了农活的农民来说不是苦,再说农忙也就两三个月而已,其余都是农闲时间,男人们基本上都会有一门手艺,木匠,竹匠,泥瓦匠啥的,再不济就种点蔬菜,做点豆腐酒酿送到城里去卖。而小孩子们也没有读书的压力,整天想的就是“今天我们一起玩什么?”</p><p class="ql-block">因为家家户户条件也都基本上差不多,所以相互之间虽然免不了有些鸡零狗碎,但总体上没有什么好攀比的。民风很淳朴,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民间风俗和仪式~清明节游鸿山祭泰伯,新年里每个乡村不同时间段的赶庙会啥的,很热闹。</p> <p class="ql-block">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觉。客观上讲,它来源于内心价值观对外界环境条件的一种投射。与物质当然有一定的联系~最起码你不能天天饿着肚子。</p><p class="ql-block">人为什么会内心感到幸福?知足而已~我的价值观让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很满意了,很幸运了。</p><p class="ql-block">而人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同理,是因为我的价值观让我觉得对现状不满足。满足和不满足,只是因为有一样东西在那里~攀比。</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错误的认为,是贪婪带来了痛苦,而只有知足才能带来幸福。错了!</p><p class="ql-block">人性的本能,甚至连最低等的生命体的本能,除了第一要义生存之外,便是自我的无限扩展。外在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动物而言的先生存,再强壮而获得交配权而繁衍。对于人类而言,除了这一动物天性之外,还有更高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本能的希望在这有限的此生里,能够获得更多,感知更多,享受更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如果说这条路有一个终级的话,那只有一件事情:永生。</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自己不可能永生,所以我们转而投向其他方面的永生~家族繁衍,建功立业,青史留名,造一座风水极佳的大墓,刻一个万古不化的大石碑啥的。</p><p class="ql-block">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我们需要先活着,然后,我们需要强大自己,因为只有这条路,能够让我们娶一个自己心仪的好姑娘,然后家族繁衍。然后我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希望做别人的老板,而非终身为别人打工。然后,有了些钱之后,我们又想多做好事,因为做好事就是建功立业,就有可能青史留名,能玩到这一步,有一个多大的坟地和多大的石碑已经是次要的了。</p><p class="ql-block">你说你只想简简单单的活着,扪心自问,你不是一个曾经为了梦想而奋斗,如今却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那就是一个已经被生活摧残了意志生命力,最终早早放弃梦想的人。因为即便是出家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自己成仙成佛,或者普渡众生啥的。</p> <p class="ql-block">如上所述,人类天性中对现状的不满足,是促使我们这个物种文明不断进化的核心动因。这与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却有着本质的不同。</p><p class="ql-block">什么是攀比?攀比,是指: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客观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向高水平比较,互相攀比增长速度。所以攀比这一行为本质上是盲目的,非理性的。但凡是这类行为模式,其指向的行为结果,必然是不良的。</p><p class="ql-block">所以,与其把心思用在(必然导致不良结果的)互相攀比上,不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不断取得进步。而后者,就是解决“不满足现状”的唯一可靠之路。</p> <p class="ql-block">是什么让你内心觉得幸福?登山揽海月,面壁读奇书。是因为经由你自己的各种努力,突破了你原有的能力范围和对生命的认知范围,本质上讲,只有你自己觉得自己在成长了的那一刻,你的内心才会幸福。形式当然是各种各样的~你做出了比原来更好吃的某道菜;你追求到了你心爱的姑娘;你发现一只蚂蚁长得居然如此的精巧;你只是打着工,有一天你却发现你的老板其实比你苦多了;因为你的艰苦戍边你的家人和国人在享受太平;你曾经拥有一切,如今却放弃了一切,最终获得了自由,……即便你躺在病床上垂垂等死,但隔壁病床的老王昨天已经走了。</p> <p class="ql-block">幸福的三个基本要素:第一活着,有饭吃有床睡,第二关系,与生存生活环境的关系处理能力,第三,悠闲,独乐乐也可众乐乐。</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的文化,源出于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追求的是与天地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其中当然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斗争,但斗争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生存环境得到和平以及和谐。社会和谐加身心和谐,便能演化出如上三个幸福的基本要素,就是一个人能产生幸福感的基础条件。</p><p class="ql-block">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追求终极目标~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p><p class="ql-block">而如今,我们(中国人)处在一个物质极其丰富,生活极其便利的伟大年代,但有多少人,能够经常觉得自己活得很幸福呢?</p><p class="ql-block">难道幸福不应该是比别人有更多的钱,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有出息的孩子,更好的名声,更……更大的坟地和更大的墓志铭石碑吗?所以你活得不幸福。</p><p class="ql-block">如果有能力,我们当然要去追求更大的房子,更多的钱,更好的车子啥的,这些外在的获得,本身也是内心幸福的一种来源而已,但仅仅只是一种而已。获得幸福的渠道有无数种,为什么你专挑这一条路走呢?如果你没有条件,有更大的房子,更大的车子啥的,这眼前的天空和大地,是你和所有人一起共有的,空气是免费的,公园是免费的,长了几千年的树随你看,小吃也很便宜,地铁只要两块钱。爬个楼梯能减肥,少吃点肉能长寿,孩子长大了,让他自己去奋斗,对他更靠谱些,……你还要哪样?你还需要什么攀比?你只需要去做一样事情,就能获得内心的幸福:超越曾经的你~尤其是你对生命的认知。</p><p class="ql-block">就像爬山一样,山谷,山腰和山顶,风景是不一样的,都很美,如果你的体力足够你爬到山顶,一览众山小,你会很美,很幸福~并不是你超越了别人,而是你超越了那个曾经停在半山腰,累的半死而不想往上爬的你自已。</p><p class="ql-block">如果凭我自己的能力,我只能在山谷转悠,山谷也很美,不是吗?秋天到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你已经看过春天的漫山杜鹃花,和享受了夏天无比的阴凉,你超越了曾经的你,你还要哪样?</p><p class="ql-block">至于冬天漫山的雪景,你可以进山来看,你也可以远观,也各有各的美。</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心中有爱,你能看到这世间无处不在的美,美是什么?美,是你心里那份感觉~幸福。</p><p class="ql-block">(完)</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17日,于惠山景徽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