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游记

ChenDH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7 - 17日</p> <p class="ql-block">厄瓜多尔行结束后,我们其中三家朋友接着参加了Gate 1旅行社组织的11天秘鲁游。下面是这次旅行路线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7日</p><p class="ql-block">乘飞机从基多(Quito)到达利马(Lima),入住Jose Antonio Deluxe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9月8日</p><p class="ql-block">乘旅游大巴,前往帕拉卡斯(Paracas),参观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和纳斯卡线(Nazca Line)。</p> <p class="ql-block">由于海水中有大量叫做Blanton的藻类,使海水呈绿色。</p> <p class="ql-block">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Paracas National Reserve):</p><p class="ql-block">本来这次活动的次序是先乘小飞机观看纳斯卡线,但由于飞机延误,所以就先参观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化石遗迹(图1)</p><p class="ql-block">地下全是盐(图3), 因此道路十分结实。</p><p class="ql-block">曾经宏伟壮丽的海上拱门教堂(图5),是帕拉卡斯海岸的地标。可惜在2007年的地震中塌陷,现状如图4。</p> <p class="ql-block">纳斯卡线(Nazca Line)</p><p class="ql-block">纳斯卡线是秘鲁南部沙漠中形成的一组地理符号或者叫做地画。是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00年间,由古人在沙漠中地面上刻出约30厘米宽10-15厘米深的凹槽,除去最上层棕红色的三氧化二铁和鹅卵石,暴露出灰黄色的土壤。那斯卡线形成有两个阶段,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Paracas阶段,公元前200年至公元500年是Nazca阶段。由于与世隔绝、地处偏僻且干燥无风,大多数被自然保存。</p><p class="ql-block">到2020年止,人们使用无人机已发现80-100个地画,最大图案有370米长。这些地画主要位于10公里长4公里宽的长方形地带,图形复杂程度各不相同,但大多是动植物,如蜂鸟、蜘蛛、鹰、苍鹭、猴子、蜥蜴、狗、猫和人类以及树、花草等等。</p><p class="ql-block">最好乘小飞机从500米的高空观看,虽然从附近的某些山上也可以看到部分图案。</p><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推迟两小时乘小飞机实属万幸,一是烟消云散、晴空万里,能见度非常好;二是空腹,飞机在天上画弧线般上下翻滚、左冲右突时,已无食可吐。</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虽不惊险、但很刺激、难忘且难受的90分钟经历。</p><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Hotel Paracas, A Lucury Collection Resort。</p> <p class="ql-block">在飞机上拍摄到的部分地画:</p><p class="ql-block">图1,地画分布图;</p><p class="ql-block">图2,螺旋;图3,太空人;图4,蜂鸟;图5,猴子;图6,鲨鱼</p> <p class="ql-block">9月9日</p><p class="ql-block">参观巴列斯塔斯群岛(Islas Bulledtas)</p><p class="ql-block">巴列斯塔群岛也称之为秘鲁的加拉帕戈斯群岛(Islas Galapagos de Peru),是太平洋上的一组岩石小岛,属于鸟粪群岛(Guano Island)、小岛(Islets)和海角(Capes)国家保护区,靠近位于秘鲁南部的帕拉卡斯(Paracas)镇。这里是企鹅、鹈鹕、海狮、海豚等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家园。定期有人上岛采集鸟粪。可从帕拉卡斯镇乘船游览。</p> <p class="ql-block">在沙坡上雕刻的烛台图像,是帕拉卡斯国家保护区巴列斯塔斯岛上的史前地质遗迹(Prehistoric Geoglyph)。</p> <p class="ql-block">扎西洛(印加燕鸥), Zarcillo (Inca Tern)</p> <p class="ql-block">海狮</p> <p class="ql-block">下午乘旅游大巴回到利马,中途在亚洲商场休息。</p><p class="ql-block">行车途中导游介绍秘鲁国情:全国有三千二百万至三千三百万人口,利马有一千万人口。委内瑞拉人有一百万,约占3%。与本国人的区别是他们一般人高马大。小孩6-10岁上小学,11-15岁上中学,然后上五年大学。利马有44座大学,8个是公立大学,其中4个公立大学是好学校。私立学校每月需要1000至2500 秘鲁元(Soles),公立学校每学期交400 Soles。</p><p class="ql-block">过去有不少中国人在秘鲁干苦力,他们善于修铁路。中午时他们嚷着“Chifa” (吃饭),现在所有中餐馆都被称为 “Chifa”。利马中国城在离主广场七个街区处。秘鲁的监狱有人性化管理,夫妻可独处,过夫妻生活。探监时不能穿长裤和有皮带,以防囚犯用来自杀。门口有女人做寄存生意。</p><p class="ql-block">下图背景为中途休息时的亚洲商场。</p> <p class="ql-block">晚上参观拉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拉斐尔. 拉科. 埃雷拉考古博物馆是在秘鲁利马市普韦布洛区的一所私营博物馆,座落在一所十八世纪的副皇家建筑内(Vice-Royal Building)。</p><p class="ql-block">1925年,拉斐尔. 拉科. 埃雷拉(Rafael Larco Herrera)从他姐夫阿尔弗雷多. 霍伊尔那里获得了一些花瓶和其他古董,总共约600件陶器。激发了他儿子拉斐尔. 拉科. 霍伊尔(Rafael Larco Hoyel)作为收藏家的热情。很快,父亲就让儿子接管。同年,霍伊尔收到了他叔叔维克多. 拉科. H的建议,敦促他建一个新博物馆,以保存不断挖掘出来的古文物,于是他就采纳建议来承载父亲的遗产。还购买了两大类藏品:罗阿(Roa)的8000件藏品和卡兰萨(Carranza)的6000件藏品。此外他还购买了其它藏品。一年之内藏品数量显著增长。</p><p class="ql-block">1926年7月28日独立日,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名称为拉菲尔.拉科. 埃雷拉考古博物馆,其内容全面概括了秘鲁哥伦布前时期五千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9月10日</p><p class="ql-block">飞往库斯科</p><p class="ql-block">乘旅游大巴前往圣谷</p><p class="ql-block">下图为当地农民耕种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参观Duacca社区,当地居民采用古老安第斯传统纺织驼羊毛线,用植物、矿物和昆虫染色。</p> <p class="ql-block">秘鲁玉米</p> <p class="ql-block">导游让我们品尝当地大饼。</p> <p class="ql-block">晚上用歺时欣赏当地艺人民间音乐。</p> <p class="ql-block">9月11日</p><p class="ql-block">参观马拉斯盐矿(Maras Salt Mines)、马里梯田(Moray Terraces)和奥扬泰坦博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拉斯盐矿</p><p class="ql-block">马拉斯盐矿是由印加人在Qori Pujio山坡中部开凿的6000个盐池组成,开釆了500多年,现在仍被当地人经营。它位于库斯科东北50公里处的印加圣谷。矿井远处看就像一层雪,呈现出白色和土棕色的各种色调。</p><p class="ql-block">盐矿一度被收归国有。当地农民于1977年要求重新拥有盐田,1980年获准。此后 Maras和Pichingo社区成立了Marasal S.A.社会公司, 负责提取、精炼、估价和销售池中生产的盐。数百名当地矿工在池塘边工作,展示他们祖先使用的古老技术和方法,生产出珍贵的秘鲁粉红盐。此外,当地家庭将日常生产的盐存放在Marasal S. A.的官方仓库中, 公司负责向国内和国际市场推广、包装、分配和销售盐,并将利润分配给当地的生产家庭。</p><p class="ql-block">曾经问过导游承包盐池塘位置的问题,导游说各有利弊。靠上位置方便、省力,但发洪水时容易被冲毁,需要修复;靠下位置需更多次蓄水和蒸发,盐袋从下面扛上来费劲,但较少受到洪水灾害影响。两方面比较,劳力成本基本上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当地集市</p> <p class="ql-block">马里遗址</p><p class="ql-block">距离库斯科不远的印加圣谷,有一个叫马里(Moray)的偏远乡村,坐落着你将看到的最有趣的考古遗址之一,是一个绝佳的旅游景点。马里咋一看像一个圆形剧场,实则是印加人的农业实验室,很多因素例如深度、设计以及太阳和风的朝向都表明了这一点。难以置信的是,在最低平台和最高平台之间有15摄氏度的温差。</p><p class="ql-block">我们已经知道印加人是优秀的农业家。专家认为,不同的梯田都提供了不同的小气候,可以种植不同的作物,使他们能够进行测试,看到什么最有效。他们甚至使用杂交和改良技术。你可能听说过秘鲁以土豆而闻名,事实上,他们有数千个品种,可能有6000种之多。这一切要归功于印加人进行的实验,并用科学来创造杂交品种。他们在这里种植的其它作物还有藜麦、猕猴桃、可卡叶、南瓜和许多药草。</p><p class="ql-block">古代文化非常先进,他们能够模拟海岸和山区气候来种植尽可能多的农作物。印加人富有创新精神,马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对现场的土壤进行的研究表明,它们实际上来自不同的地区,肯定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所有这些都表明,它是用于实验和研究。最后一个重要的观察结果是无论下多大雨,马里都不会被洪水淹没。这表明存在着地下水渠排水系统。</p> <p class="ql-block">梯田之间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牧羊人</p> <p class="ql-block">奥扬泰坦博遗址(Ollantaytambo Ruins)</p><p class="ql-block">奥扬泰坦博是位于库斯科西72公里处的秘鲁南部城镇,位于印加圣谷,是印加考古遗址。海拔2792米。在印加帝国时期奥扬泰坦博是帕查库蒂(Pachacuti)皇帝的皇家财产,他征服了该地区并建造了城镇。该镇为印加贵族提供住宿。城镇建造了梯田和灌溉系统,由皇帝的家臣Yanakuna管理。</p><p class="ql-block">在西班牙征服秘鲁期间,奥扬泰坦博成为抵抗运动领袖曼科 . 印加(Manco Inca)的临时首都。他加强了对前印加首都库斯科的进攻。1536年,在附近的马斯卡班巴平原一度击败了西班牙远征军的进攻。尽管取得了胜利,科曼. 印加第二年仍决定放弃奥扬泰坦博,撤退到森林茂密的Vilcabamba,建立了新的印加帝国。</p><p class="ql-block">奥扬泰坦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印加人在此修建了仪式中心。因地势险要通常被称为堡垒,但主要功能是宗教场所。通往仪式中心的主要通道是一系列的楼梯通向顶部。场景主要分为三个区域:梯田上方的中间区、南边的圣殿区和北部的殡葬区。太阳庙(Temple of the Sun)圣殿区部分是用切割和镶嵌的石头建造的,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未完工的六块巨石墙。而山上的其他两个部分是用粗石堆积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1,印加神像,神像的右边是几座仓库。仓库位于高海拔地区,风较多,温度较低,可以防腐烂。还建有通风系统。仓库用来储存本地周边农业梯田的产品。谷物会被倒入建筑物的上坡一侧的窗户中,然后通过下坡一侧的窗户倒出。</p><p class="ql-block">图2,上圣殿的通道和梯田。Pumatallis梯田比普通印加农业梯田的标准更高,例如有更高的墙壁,用切割的而不是粗糙的石头砌成。</p><p class="ql-block">图4,背景为未完工的六巨石墙。</p> <p class="ql-block">9月12日</p><p class="ql-block">乘车赶往奥扬泰坦博火车站,乘火车到达马丘比丘山脚下小镇,然后换乘客车上山。再步行上马丘比丘。</p><p class="ql-block">图2、4、6: 乘坐的火车</p><p class="ql-block">图3、5: 火车沿途的风景</p><p class="ql-block">图1: 到达的马丘比丘山脚下小镇</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城堡</p><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是一座15世纪的印加城堡,位于离库斯科西北部80公里处,在乌鲁班巴省马丘比丘地区的圣谷上方,<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东科廸勒拉(Eastern Cordillera) 山脉2430米高的山脊上。乌鲁班巴河(Urubamba River)流经此地,切过科迪勒拉山脉形成峡谷,具有热带山地气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丘比丘是印加帝国城堡建筑的典范,通常被称为印加“失去的城市”。印加文明没有书面语言,在16世纪末由西班牙士兵Balthasar Ocampo发现该处后,一直到19世纪没有任何欧洲人到访过。因此没有这一遗址的书面记录。直到1911年Hiram Bingham III在一当地向导和一名警察的帮助下找到这里,发现了“埋藏在丛林中由大小各异的墙组成的迷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些建筑物的名称、其假定的用途以及其中居民组成包括坟墓都是通过现代考古学家根据实证确定的。根据新的碳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在1420年至1532年之间有人居住。马丘比丘的建造似乎可以追溯到两位伟大的印加皇帝Pachacutec Inca Yupanqui(1438-1471)和Tupac Inca Yupanqui(1472-1493)。考古学家一致认为,Pachacutec是在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之后,下令建造这一皇家庄园作为度假村。使用80年后被废弃的原因可能是在西班牙人到达之前,大多数当地人死于旅行者传播的天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庄园使用期间约有750人居住在那里,其中包括宗教专家和临时专业工人,很可能是为了统治者的福祉和享受服务。在严酷的季节,工作人员减少到100仆人和少量从事维修的宗教人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丘比丘庄园位于马丘比丘山和华拉比丘(Huayna Picchu)山之间的狭窄马鞍上。在盖丘亚(Quechua)语中,马丘是老的意思,比丘是金字塔或圆锥体。而华纳则是年轻的意思。庄园位于老山和幼山之间。马丘比丘以经典印加风格建造,拥有抛光的千石墙,它的三个主要建筑是因蒂瓦塔拉(Intihuatana)神庙,太阳神庙(Temple of the Sun)和三窗神庙(Temple of the Three Windows)。大多数外围建筑都经过重建,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初的样子。到1976年马丘比丘已修复了30%,至今修复工作仍在继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图为马丘比丘城堡全貌。其中广场左侧近处的斜坡上建筑为皇家区,是最高贵区域,左侧后方为宗教区。广场右侧为居民区,是下层人士居住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如图1所示,图2的大门晚上是要关闭上锁的。</p> <p class="ql-block">严丝合缝的印加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庙(Temple of the Sun)</p><p class="ql-block">其中图3为书面介绍:当每年6月21日(冬季),太阳从窗口直射进太阳庙中心;每年12月22日(夏季),太阳则从与其垂直方向的另一窗口照进太阳庙。</p> <p class="ql-block">居住人的身份和等级往往用房间的形状或颜色来区分。例如公主的房间是梯形结构,卫兵屋只有三面墙,聪明人(Amati’s- Wise People)住所用红墙标志。</p><p class="ql-block">下图应为聪明人住所。</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一工作人员一直想找到如图2所示的石块,但只找到图1那块,一个半边的结构。直到有一天,太阳照在该石块上,其阴影正好显示了下半部分,两者合在一起即为全部。此人一拍脑袋,明白了:印加人也讲究阴阳合一、虚虚实实,另一半原来就是阴影,不得不佩服印加人的辨证思维,哲学家呀!</p> <p class="ql-block">三窗庙(Temple of the Three Windows)</p> <p class="ql-block">地面上两圆圈是水镜,用来观察天空。</p> <p class="ql-block">9月13日</p><p class="ql-block">库斯科(Cusco或Cuzco)</p><p class="ql-block">库斯科是库斯科地区和库斯科省的首府,是秘鲁人口第七大城市。有500,000人口,海拔约3400米。从13世纪到16世纪西班牙征服期间,这座城市一直是印加帝国的首都。1983年库斯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遗产,并被命名为库斯科城。现已成为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每年接待2两百万游客。秘鲁宪法(1993)指定库斯科为历史首都。</p><p class="ql-block">库斯科名字来自短语“猫头鹰的岩石”(Qusqu Wanka), 与阿亚尔兄弟姐妹建立城市的神话有关:</p><p class="ql-block">奥亚尔 . 奥卡(Ayar Awqa)获得了翅膀,并飞到了未来城市的所在地,在那里他的变成了一个岩石。然后阿亚尔 . 奥切(Ayar Oche)站了起来,展示了巨大的翅膀。他称自己应该是作为偶像的人,以便与他的父亲太阳神交谈。他上了山顶,飞向天空,他回来后告诉阿亚尔 . 曼科(Ayar Manco),太阳命令他使用曼科 . 卡帕克(Manco Capac)这个名字,去他曾经去过的小镇(库斯科)居住。在神像的作用下,奥切变成了一块石头,是他本人的样子,还带着翅膀。科曼卡 . 帕克和他的同伴在四个女人的帮助下建造了一座房子,种植了玉米。</p><p class="ql-block">库斯科被印加人称为“宇宙的肚脐”,是西班牙人在印加神庙和宫殿的废墟上建造的。现在和印加帝国全盛时期一样,人类活动熙熙攘攘,这座城市是南美洲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拥有热闹的安第斯文化、印加建筑和丰富的殖民宝藏。更不用说作为通往马丘比丘的独特通道,是任何秘鲁之旅的必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印加帝国(1438-1533年)Inca Empire(1438-1533)</p><p class="ql-block">印加人最初是12世纪库斯科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在印加斗士Patacuti和儿子Topa Yupanqui的带领下,印加帝国在1463年开始从秘鲁扩张到厄瓜多尔。到1500年,Tupa的儿子Huayna Capac将大部分厄瓜多尔并入印加帝国。</p><p class="ql-block">好景不长。1526年,西班牙征服者Francisco Pizarro和他的兄弟们到达了印加边界。1529年西班牙女王签发了入侵和征服印加的宪章(Charter)。1532年,印加皇室兄弟为继位发生了内乱。同时天花、流感、斑疹、伤寒和麻疹从中美洲席卷而来并迅速扩散。欧洲流行病也杀死了Huayna Capac和他的继承人以及无数印加人。</p><p class="ql-block">Pizarro开始与印加人谈判。印加人提供金杯盛的Chica酒,但西班牙人不领情,拒绝喝酒还要求印加人接受西班牙国王查尔斯一世的统治,并加入基督教(Christianity)。印加皇上Atahualpa脸上挂不住了,严词拒绝并下逐客令,让西班牙人有多远滚多远。</p><p class="ql-block">一场大战不可避免,Pizarro的军队由168人、一门大炮和27匹战马组成,装备有长矛、火绳枪、钢匣和长剑。印加人则有6万武士,使用木头、石头、铜器作为武器,身穿羊驼纤维制成的铠甲。印加军人根本无法刺穿西班牙人的铠甲。在Cajamarca战斗中,印加人中计被伏击,成千人被杀死,Atahualpa被生擒作为人质,西军迫使印加人合作。</p><p class="ql-block">Pizarro同意印加人用足够填满囚禁Atahualpa小屋的金子和双倍的银来换其自由。但收到金银后仍拒绝放人。印加首领Huascar被暗杀事件发生后,西班牙人竞栽赃给被囚禁的印加皇上,并以此为罪名在1533年将他处死。此时印加大势已去,部落一些小头目于是反水,将西班牙人作为解放者来迎入,就像当年为印加霸主服务一样继续效力,只不过这次主子是西班牙人。到此印加帝国基本画上了句号。</p><p class="ql-block">后续的故事是西班牙人扶持Athualpa的兄弟Manco Inca Yupanqui上台, 以为他好控制。但Manco Inca可不是省油的灯,他搖身一变,成为扺抗运动领袖。他利用西班牙人内部争斗,在1536年重新占领库斯科,可惜后又被西班牙人夺去。最后他转移到Vilcabamba山区,建立了一个新的印加国,在那里偏安一隅,统治了36年。也算尽力了,临死时觉得还是有颜见列祖列宗。但其子Tupac Amaru很快被抓捕并被杀害。</p> <p class="ql-block">印加古城观后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16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宝杯敬酒恼怒羞</p><p class="ql-block">不服就战死方休</p><p class="ql-block">众不敌寡鸟兽散</p><p class="ql-block">千金难消靖康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御弟大怒揭竿起</p><p class="ql-block">昙花一现夺古都</p><p class="ql-block">偏安屈栖丛林地</p><p class="ql-block">星火燎原缺石𤠣</p> <p class="ql-block">萨克赛瓦曼太阳庙(Saksaywaman Temple of the Sun)</p><p class="ql-block">基尔克(Killke)人在十一世纪开始建庙,但该建筑群主要是后来由印加人在十五世纪扩充而成,特别是在萨帕 . 印加 . 帕查库蒂(Sapa Inca Pachacuti)及其继任者统治时期。现场用巨大的石头建造了千石墙。每天有20,000名工人出勤,其中4000人采石,6000人运输,其余负责基建。工人们小心切割巨石,将他们严丝合缝地组合在一起,无须依赖砂浆粘连。</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印加帝国统治结构较松散。国民给国家的税收就是服劳役,劳役期间如生病可以请假,还是有人性化的管理。国民得到的回报就是节日期间在庆祝场所享受食物和饮料。</p><p class="ql-block">根据口传,图帕克 . 印加记得他的父亲将库斯科称为狮城,尾巴是流经它的两条河交汇处,身体是大广场和周围的房屋,而头部这个是他们想要建的这座堡垒。</p><p class="ql-block">2008年3月,考古学家发现了这一拥有古庙、道路和渡槽系统的遗址。该庙占地250平方米,有十一个房间,保存神像和木乃伊,长期用于宗教和军事目的。</p><p class="ql-block">印加人将萨克赛瓦曼建筑群分成三层,最下一层是蛇的世界,代表阴槽地府;中间一层是美洲狮(Puma),代表人世间;最高层为猎鹰(Falcons), 代表神的世界。</p><p class="ql-block">图1,十一角巨石。</p><p class="ql-block">图3,左边为睡鸭(Sleepy Duck), 右边是兔(Rabbit)。</p><p class="ql-block">图4,萨克赛瓦曼塔遗迹,仅底部可见。</p><p class="ql-block">图5,蛇</p> <p class="ql-block">琴科(Qenko)</p><p class="ql-block">琴科是弯弯曲曲(Zigzag)的意思,是由岩石的天然形状造成的库斯科最大圣地(Huacas),被认为是个用于祭祀和制作木乃伊的地方。此处被秘鲁国家文化院指定为库斯科地区的文化遗址。</p> <p class="ql-block">普卡 . 普卡拉(Puka Pukara)</p><p class="ql-block">普卡 . 普卡拉是俯视库斯克山谷和坦博 . 马凯(Tambo Machay)的要塞。虽称为要塞,但其作用仍是个谜。</p> <p class="ql-block">坦博 . 马凯(Tambo Machay)</p><p class="ql-block">坦博 . 马凯是与印加帝国相关的考古遗址,西班牙语称之为印加浴场。由一系列渡槽、运河和瀑布组成,流经梯田岩石。它坐落在两股温泉附近:一个叫做Timpuc Puquiu, 来自Timpuc河北岸的沸腾温泉,另一个则是Huaylla Cocha社区附近的温泉。</p><p class="ql-block">坦博 . 马凯的作用不确定,有可能是政治精英的浴场渡假村或皇家浴场,也许是宗教用途因为几乎所有主要印加寺庙如阿波达卡(Pisac)、奥扬泰坦博(Ollantaytambo)和马丘比丘(Machu Picchu)都有圣水喷泉。</p> <p class="ql-block">金庙(Qorikancha-Golden Temple)</p><p class="ql-block">金庙是库斯克城内第一座太阳庙(Temple of the Sun),是最神圣和最受尊敬的印加帝国重要建筑之一,由严丝合缝的石块砌成。而现在的圣多明哥修道院(Church and Convent of Santo Domingo)是西班牙殖民者于十六世纪在印加太阳庙的原址建立起来的,很多石块都是就地取材、拆旧砌新。</p><p class="ql-block">金庙内最吸引人的是印加瓦卡(Wakas)分布图和主祭坛金像图。</p><p class="ql-block">印加人将他们的帝国称之为Tawantinsuyu,分成四个省,分别称之为Chinchasuyu(北)、Antisuyu(东)、Qullasuyu(南)和Kuntisuyu(西),Tawantinsuyu是各省的联合体。印加首都及周边地区有许多神殿、寺庙和其他神圣的地方,如巨石、岩洞、泉水等,受到库斯科人民的崇拜。所有这些地方都被称为瓦卡(Waka),通过金庙辐射出来的假想线(Seges)连接起来。</p><p class="ql-block">图1显示出印加帝国四省和瓦卡的分布,一共有328个瓦卡和41条假想线,有的假想线上有多达11个瓦卡。据说Seges系统与印加历法密切相关,一年中的每一天对应一个瓦卡。在那一天,人们对它进行崇拜并献上祭品。此外,瓦卡还是天文观测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图4为印加主祭坛金像图,作者是卡纳斯和坎奇斯省总督的后裔,这幅图是在被逐出多年之后绘制的,其信息可能基于社会口传。</p><p class="ql-block">图6显示印加建筑所采用石块的锁匙结构,两者凸凹相交、连丝合缝,非常坚固。</p> <p class="ql-block">库斯科主广场(Plaza de Armas)</p><p class="ql-block">库斯科主广场位于库斯科市的历史中心,在西班牙殖民前是主要公共场所。在该地区的地质研究表明,这里最初是一片沼泽。到印加帝国时期沼泽干涸,转变为帝国的行政、宗教和文化中心,是举行各种仪式和庆祝印加军队胜利的地方。西班牙征服后,改造成广场,在毁坏印加宫殿的废墟上修建了天主教寺庙和宅坻。如今是现代库斯科的中心地段。</p><p class="ql-block">这座城市的两座最重要古迹是库斯科大教堂(Cusco Cathedral)和耶稣会教堂(Iglesia de la Compania de Jesus),在1972年被宣布为秘鲁历史古迹。1983年作为库斯科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宣布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图1,库斯科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图5,库斯科主广场</p> <p class="ql-block">库斯科耶稣会教堂(Iglesia de la Compania de Jesus)</p> <p class="ql-block">参观旅店收藏和观看表演</p> <p class="ql-block">9月14日</p><p class="ql-block">乘大客车长途旅行: 从库斯科出发,中途参观拉克齐(Raqchi)遗址,最后到达普诺(Puno)。</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途导游拿出秘鲁国旗照相。</p><p class="ql-block">秘鲁国旗分好几种:</p><p class="ql-block">1)民旗(Civil Flag),中间是白底无国徵;</p><p class="ql-block">2)国旗(State Flag), 中间是白底上有国徵(如下图);</p><p class="ql-block">3)战旗(War Flag),中间的图案与国徵相似,但略有差别。由军队和国家警察使用;</p><p class="ql-block">4)帥旗(Bara de Proa),正方形,只有红框中的国徵,在最高指挥官所在军舰上悬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地点是亚马逊河的发源地之一,远处的雪山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参观Gate1资助的民族幼儿园/小学。</p> <p class="ql-block">拉克齐(Raqchi)</p><p class="ql-block">拉克齐是坎奇斯省(Canchis Province)沈佩德罗区(San Pedro District)的印加考古遗址,距库斯科城110公里。该古迹亦称之为维拉科查神庙(Temple of Wiracocha),尽管神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古迹大多被4公里长的围墙包围,周围有八座矩形建筑,可能是为旅行者提供的住宿场所。建筑群有几个不同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功能,可能是宗教或行政官员的场所,可能被用作军队的营房。附近有大约220座圆形建筑,可能用作仓库。山坡上有灌溉的梯田。太阳教可能占据周围的土地来饲养美洲鸵进行祭祀。</p><p class="ql-block">维拉科查神庙是一座巨大的矩形两层屋顶建筑,长92米,宽25.5米,由约18至20米高的中央土坯墙和安山岩底座组成,两侧各有一排十一根柱子。墙壁和柱子地基高4米,均为经典的印加石雕建筑。神庙附近设有一个泉水和游泳池或浴室,可用于举行仪式。</p><p class="ql-block">根据印加神话,维拉科查来到印加人称为卡查(Kacha)的地区,当时人们不认识他,试图攻击他。他见状便让火从天而降,烧毁了百姓周围的山丘。卡查这才知道遇到真神了,去找维拉科查,请求宽恕。他扑灭了大火并解释他是谁,后来卡查人在他站立的地方建立了一座神殿。</p><p class="ql-block">图1和图6: 神庙的中央墙壁和两旁的石柱。</p> <p class="ql-block">9 月15日</p><p class="ql-block">参观乌鲁斯浮岛(Uros Floating Islands)</p><p class="ql-block">乌鲁斯人是美洲最原始文化部落的后代,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神奇的历史,传说是讲现在已失传的Pukina语言人的后裔。保持着祖先的浮岛生活状态。这是弱势群体不得已的自我保护措施:面临入侵时,他们就将岛偷偷地移到湖水深处。刚开始这种敌进我退的战略有效,但后来印加和西班牙人还是发现了他们的浮岛,所以也没有少吃苦头。因为不断与岸上的Aymara部落贸易和通婚,他们的Uru母语在500年前已放弃,而讲Aymara语,但他们仍然保存自己的一些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乌鲁斯人住在离普诺(Puno)几英里之遙的滴滴喀喀湖(Lake Titicaca)上,总共约2000人。所有房屋、船只甚至岛本身都是用托托拉芦苇制造的。</p><p class="ql-block">托托拉浮岛的制作大有学问。在每年十一月至第二年三月期间湖水上涨,芦苇的浮力将托托拉树连根拔起,岛民收集到最好的树根。关键是土壤含量:其树根需要一定的土壤以便在湖中漂浮状态下继续生长,但土壤不能太多,否则不能漂浮。将收集到的树块绑在一起,让它们继续生长半年,连成一体。然后在上面横竖交错、层层叠叠铺上很多芦苇。有时邀请很多人举行活动,就是为了将芦苇踩踏结实。铺设芦苇并踩结实的时间又是半年。岛屿建成后,用桩固定到靠岸边的托托拉植物上。每个岛上有3-10家不等,互相有姻亲关系。岛上有了望台、卧室、厨房、厕所、鱼池等,有现代化的太阳能和卫生设施,岛民拥有电视和手机。岛上还开设幼儿园和小学,但中学以上必须上岸学习。岛民基本上靠打渔、捕鸟和掏鸟蛋为生。用鱼类与岸上居民交换农产品,一斤换一斤。现在主要收入靠旅游业,每个岛在每周可以轮流接待游客一次。</p><p class="ql-block">岛屿的寿命有30年左右,在雨季每周添加一次新芦苇层,在旱季则每月添加一次。总共约120个岛,由于不断合併、拆分、消毁和新建,所以具体数字经常变动。</p> <p class="ql-block">下午参观普诺市区</p><p class="ql-block">图1,普诺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Puno)</p><p class="ql-block">图2,整装待发的警车</p><p class="ql-block">图3,原市长之家,现在是咖啡店、商店和餐厅</p> <p class="ql-block">放学归来的女学生们</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歺馆就歺时欣赏当地舞蹈演出。</p> <p class="ql-block">9月16日</p><p class="ql-block">乘大客车前往Juliaca机场,飞往利马。下午在利马观光。</p><p class="ql-block">利马是世界上第二大建在沙漠上的首都,仅次于埃及的开罗。利马从来不下雨,顶多在空气中湿度大时会在天空中挤出几滴眼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1,利马主广场</p><p class="ql-block">图3,1650年建的青铜喷泉</p><p class="ql-block">图2和4,背景为政府宫</p><p class="ql-block">图5,市政宫</p> <p class="ql-block">利马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左侧为大主教宫</p> <p class="ql-block">Caretas杂志总部大楼</p> <p class="ql-block">圣马丁广场(Plaza San Martin)</p><p class="ql-block">圣马丁广场是秘鲁利马是最有代表性的公共场所。于1921年7月21日为秘鲁独立100周年而建。作为利马历史中心的一部分,在1988年被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图1,荷西 . 圣 . 马丁塑像,以纪念他穿越安第斯山脉的航行。</p><p class="ql-block">图2,街头艺人表演悬空的行为艺术。</p><p class="ql-block">图4,Ramon Castillo塑像,此人曾担任三任秘鲁总统和1863年的临时总统。</p> <p class="ql-block">利马爱情公园(Love Park, Lima)</p><p class="ql-block">公园建于1993年,爱情塑像是Victor Delfin的大作,描述了他本人和妻子的深情接吻。据说当地市长曾跟这对夫妻比赛,看谁能赢得最长时间的接吻。</p><p class="ql-block">公园有彩色马赛克石墙和西班牙文或Quechua文标写的爱情短语或情诗。</p> <p class="ql-block">航海玫瑰歺馆(Restaurante la Rosa Nautica)</p> <p class="ql-block">9月17日</p><p class="ql-block">飞离秘鲁,顺利回家,旅行圆满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