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 藏书屋 他心灵的栖息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文/刘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抚顺这座城市里,有一位不平凡的藏书人——辛宝贵。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0月3日,抚顺作协第十六文学活动10名会员,在组长王东武的带领下,来到了浑河北岸一幢很普通的住宅楼前。辛宝贵的藏书屋就在这幢楼的顶楼。</p><p class="ql-block"> 上楼时,辛宝贵不停地向我们介绍他的藏书。开门的瞬间,一种特有的纸墨香气扑面而来。走进房间,更是让人惊叹,那满墙泛黄的旧书映入眼帘。更让我感到震惊的是,这套60多平米的房子,竟是他为了藏书专门购置的。</p> <p class="ql-block"> 辛宝贵是土生土长的抚顺人,从祖父和父辈开始,他们就行走和生活在浑河两岸的这片黑土地上。从小他就深爱着自己的家乡,总是想知道家乡从古至今的许多事情。二十多年前,辛宝贵意外地得到<span style="color: rgb(62, 62, 62);">一本《抚顺市志》,让他爱不释手,也因点燃了他对书籍、抚历史的热爱,便突发奇想:何不将有关抚顺的各种书籍全部收集起来。</span> <span style="color: rgb(62, 62, 62);">他为自己的这一想法激动不已,并很快付诸行动。从此,他以一种近乎偏执的态度开始收集一切与抚顺有关的书籍。在抚顺大街小巷的旧书摊前,在角角落落的废品回收站里,时常能看到辛宝贵的身影,不论是早已绝版的地方志,还是泛黄的照片集,或是记载着抚顺人民奋斗史的回忆录,他都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妥善保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62, 62, 62);"> 一开始,他的想法甚至让身边的人觉得有些异想天开。抚顺,这座钢铁与煤炭的城市,在大多数人眼里或许只是一个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然而,他看到的却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值得被记录下来。为了一本1938年版的《抚顺史话》,他不惜花1000元买下此书,20年前,1000元,那几乎是他全月的工资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2, 62, 62);"> 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舍得花那么多钱买一本旧书时,</span>辛宝贵说:因为我认为值得。他还说<span style="color: rgb(62, 62, 62);">:我收藏的全是关于抚顺的书籍,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抚顺,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如果有人想要记录抚顺、宣传抚顺,到我这里查资料就好啊!多么朴实而又发自内心的话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62, 62, 62);"> 在辛宝贵书房南屋东墙的书架上,存放的是我们抚顺作协会员撰写的长篇小说、诗集、报告文学、散文集、书评、纪实文学和戏曲等书籍。我一边感叹抚顺作家文学成就的可喜可贺,一边赞叹辛宝贵的用心良苦。另一面墙的书柜里收藏的是抚顺政协文史、建筑院和抚顺社科院出版的各类书籍、满族文学和与满族文化有关的书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62, 62, 62);"> </span>丹青吐彩,书墨飘香。辛宝贵<span style="color: rgb(62, 62, 62);">从小喜欢读书,长大后喜欢藏书。多年来,他每个周末都到地摊“淘书”,甚至买菜的路上都会到旧书摊走一走,以至于忘了妻子交给他的买菜任务。无奈妻子见他又拿回一摞书,只好自己再去买菜。时间长了,妻子也理解了丈夫的喜好,她知道丈夫做的是正事,是受益于抚顺人和我们下一代的好事。就像他和妻子说的那样,我的藏书能做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可以了。所以,不知不觉中,受辛宝贵的感染,他的妻子也成了收藏书籍的倡议者。</span>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020年春天,辛宝贵上欢乐园儿收书,一上午只收了一本书。回家的路上,在将军桥下坡时,自行车闸突然断了,他的脸摔伤流血,还被网友拍摄发到网上。妻子在微信群里知道了这件事,急忙骑上自行车向医院飞奔而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收藏使辛宝贵体会到了酸甜苦辣,也让他找到了人生目标。藏书屋就是他心灵的栖息地,有时间他就会到这里坐一坐、看一看、想一想。辛宝贵常说:藏书不仅仅是收集,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的确,他的藏书不仅仅为自己服务,更成了大家学习和研究抚顺历史的宝贵资源。许多学者、作家、甚至只是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慕名而来,希望能从这些书中找到他们需要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次,一位国际友人的后裔慕名找到辛宝贵,他想查证自己祖先的一些家庭往事和历史渊源。没成想,竟然在辛宝贵的藏书架里找到了祖先遗留的原始材料。热心的辛宝贵还把自己收藏的十多本相关书籍,赠送给了这位友人。几年来,辛宝贵在收藏旧书资料上花销无数,却总是津津乐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辛宝贵堪称辽宁的收藏奇人,在书界藏品里,涉及抚顺的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工业、农业、科技、医疗等方方面面。用权威人士的话说,辛宝贵的收藏资料可圈可点。他却说,媳妇不支持我,不给我钱,何谈收藏。是媳妇的支持,我的小型藏书馆才得以建立。下一步,我会全身心地投入藏书的分门别类上。在我有生之年,让记录抚顺往事的书籍,与阅读者见面,是我最大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看着辛宝贵那充满热情和执着的眼神,我不由在心里赞道:他不仅仅是对书的收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追求,一种精神寄托。他或许不是英雄,但他的行为却有着不凡的意义。他在藏书之初也许只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时至今日他会说这更是一种对文化、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一本本书,就像一块块拼成抚顺这座城市的拼图片段,不可或缺。他通过藏书,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抚顺,爱上了抚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021年,辛宝贵被评为辽宁省第十届全民读书节活动最佳藏书人。<span style="color: rgb(62, 62, 62);">他已收藏了近3000册抚顺地方史志和抚顺本土作家的书籍。真可谓书中自有黄金屋,更有抚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告别前,我再次回头望向辛宝贵的“图书馆”,让我有理由相信:那里藏着的不仅是书,更是抚顺这座城市的灵魂和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辛宝贵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 辛宝贵,抚顺供电公司退休人员,抚顺地方文史资料收藏爱好者,抚顺文保自愿者!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在2021年辽宁省读书节活动中被评为最佳藏书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刘燕,辽大中文系毕业。抚顺作协会员,辽宁电视家协会会员。配乐舞台剧《蝴蝶泉的画眉鸟》获国家级优秀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