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而遇怀热爱 沐光而行赴山海——大庆市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工作站课例展示活动纪实

大庆市英语单元教学工作站第二组

<h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秋风徐徐,吹来了收获的气息,工作站也在这初秋时节迎来累累硕果。2023年10月11日早8:00,在大庆市教师发展学院初中英语教研员王红军老师的组织下,英语工作站第一组、第二组全体成员相聚大庆市外国语学校,聆听了分别来自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刘晓强、刘艳方两位老师带来的优秀课例展示。 </h1> <h1><b> 本次活动大体上分为三个环节:</b></h1><h1>1. 课例展示 引路示范---两节展示课。</h1><h1>2. 碰撞思想 智慧共生---观察员评课,组长总结。</h1><h1>3. 专家引领 策略领航---初中英语教研员王红军老师做活动总结。</h1> <h1> 首先由刘晓强老师展示新标准七年级上册“Module8 Unit2 choosing gifts”。本课属于 “人与社会”的主题范畴,是一节阅读课。语篇对大明的爷爷奶奶和妈妈,Betty的堂妹,Tony的姐姐以及Lingling的阿姨和叔叔的喜好和日常活动进行了一系列描述,学生需要通过这些描述为他们选择合适的礼物。全文结构清晰,分成了五个自然段,通过反复运用like doing sth 以及频率副词,清楚地呈现了不同人物的喜爱。为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情,刘老师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了前测。前测结果显示,经过之前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于一些有关礼物的单词都比较熟悉,例如:T-shirt,football,ticket,CD等;对于频率副词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但是他们对于like doing sth这个结构掌握还不到位,尤其是动词的形式容易出错,另外对于如何为他人挑选合适的礼物也缺少思考。这节课她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自主分析和思考,教学内容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h1> <h1>  课例展示后就是观察员的评论环节。来自第一组的四位观察员老师分别从目标的制定,目标的描述,目标的达成及目标的实施分享了自己对于本节课的观察结果。</h1> <h1>  王馨甜老师从目标的制定展开。王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非常赞同,并且还与自己的想法相结合。刘老师的这节课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如何表达喜好,总结选择礼物的规律,接着运用规则,学会选择礼物,最后,理解送礼物背后所传递的关心和爱护。通过教学设计,能够看出刘老师是十分注重分析语篇和利用语境的,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知识在语境中的表意功能,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和语用能力,使学生从语篇整体的视角思考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在刘老师的教学中,她的课程紧密的围绕着教学目标,循循善诱,一直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输出。</h1> <h1> 袁常颖老师从目标的描述展开观察,袁老师认为刘老师的教学内容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袁老师强调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例如,"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也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复述课文...”另外教学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英语的机会。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h1> <h1>  孙冬雪老师从目标的实施进行观察,孙老师认为晓强老师非常善于创设情景,并从不同视角出发,联系生活实际,是非常有用,值得学习的一堂课。在本节课三个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整堂课都置身于情景之中,逐步感知,内化,运用中逐步掌握,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语用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文化品格,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本节课在人与社会的范畴下,选择礼物的主题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不同视角的体验中,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人与人的关爱,也学会了表达爱。</h1><h1>  杜鹃老师从目标的达成出发,杜老师认为本节课学生的思维活跃,气氛热烈,能做到知,情,意结合。学生们学的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大部分学生都能拥有展示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课堂效率及目标达成度较高。刘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时刻关注着对学生的评价,并以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从而进一步促成了本节课目标的达成。尤其在本课的应用与实践环节choosing birthday presents,活动设计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文本出发将新知识rules of choosing proper presents融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进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综合提升。在最后的小组展示环节为学生们搭建了展现对他人的关心与爱的平台,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升,进一步突显了大单元人与社会这一主题意义。</h1> <h1> 最后,由马超组长进行本小组的总结,她提到目标达成是任何追求有效性的课堂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对目标达成的观察旨在解决“有效教学”的问题。探讨课堂中的目标是多维度的考量,不是单纯的看学生每次上完课后的分数就可以作出判断,这时需要思考什么是目标达成,在观察中出现了怎样的行为或事件可以判断学生达成了目标。目标在课堂观察中相当于脚手架,搭建起了我们观察一堂课的核心架构,通过这一架构,我们能够迅速厘清一堂课的脉络,这样课堂中的零散片段才具有了规整的意义,才能在一一框架内加一探讨。</h1> <h1>  第二组刘艳方老师展示的课程为新标准七年级上册“Module4 Healthy food Unit1 We’ve got lots of apples. ”,属于 “人与自我”主题范畴,涉及健康饮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意识。通过对语篇的研读,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及迁移创新三个角度设定了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刘老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游戏“猜测老师的包里有什么”练习have got句型突破了重难点;通过查看课前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探讨班级学生的饮食习惯是否健康以及如何更好地去保持健康,引导学生进行超越语篇、联系实际生活的活动,做到真正运用语言,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迁移创新。</h1> <h1>  第二组的观察员们将座位摆成圆弧形,采用了相互问答讨论的形式,进行了形式新颖、内容细致的观察点评。范佳琳老师对课程性质进行了观察,并指出课堂性质包括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体现在最后的生成,艳芳老师通过三个批判性思考将本节课推向了高潮。人文性体现在后两个批判性思考上。范佳琳老师建议要细化教学目标。</h1> <h1>  梁娇娇老师主要从课堂观察量表中教师教学的的环节维度进行观察阐述。本节课属于人与自我这样的一个主题范畴,梁娇娇老师认为如果把“逆向设计”看作一个果,那么理解则是果中之核,所以艳方老师也是给我们展示了一节追求“理解”的课堂,这种理解体现在学生能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h1> <h1>  陶晶老师从课堂文化角度,对本节课进行观察并设置了三个问题:</h1><h1>1.教师的行为怎样?师生以及学生之间关系如何?</h1><h1>2.教学设计与情景创设与资源利用怎样体现创新?</h1><h1>3. 本节课,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对“健康”的理解引发思考?</h1><h1>  陶晶老师指出《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同时为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文化渗透做铺垫。</h1> <h1>  观察员杨丽丽老师对课堂中的学习是否真正的发生,深入到学生中去真实发现。杨丽丽老师选择了两个量表,一个是学生学习的观察量表,一个是目标-教案环节一致性观察表,来作为观察的依据。杨丽丽老师说学生学习量表中需要我们从全体学生的课前准备,倾听的程度,互动的范围,自主学习和目标达成度五大方面来考量。通过巡视教室,看到大多数学生课前准备充分,预习单填写完整,个别学生字迹潦草,没有认真书写,需要教师纠正不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课倾听老师及同学的发言方面来看,大多数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最后杨丽丽老师指出让学习真正发生,就应该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围绕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展开教学。</h1> <h1>  工作站第二组的组长黄云涵对本次的课例展示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总结:首先黄云涵组长介绍了在教学设计方面所作的工作。第二组组员带着对UBD理论探索的欲望,相约在咖啡店对整个一本书进行了一次复盘。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生成了许多用自己语言表达的观点和理论。带着这些感悟,结合平时所学的新课标理念,参考第二本书《单元整体教学30课例》。组成了专家团队,对艳芳的课进行了系统的打磨。</h1><h1> 其次,黄云涵组长对本次的课例进行了评价。她认为整节课印象深刻的是艳方老师对于问卷星的使用其实非常巧妙。在学习本节课之前,艳芳老师对于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做了一个初调查,孩子们对于他们心中的health有一个界定,那么在学习完本节课之后,在层层递进的critical thinking中,通过再次呈现问卷星,引导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之后,对当初自己的饮食习惯进行了一个复盘,从而衍生出you are what you eat的育人理念,促使学生的观念自我更新。</h1><h1>  最后,黄云涵组长对课堂观察又进行了整体评价,她认为本次的观察模式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把观察和评课、议课进行了融合,做到真观察、真体会、真生成。四个观察员第一次看到现场课,彼此之间也不认识。要创造现场的交织,其实很有难度。云涵组长觉得观察员们整体表现还是不错的。观察员团队有三名来自偏远的地域,但这并没有阻碍他们学习的热情。</h1> <h1>  会议的最后王老师进行总体点评,同时也将本次会议推向了高潮。首先王老师对课堂观察进行总结,第一组的观察属于主题式观察,有利于我们集中在一点,针对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课堂观察是一种框架,让所有的老师都能参与其中,并且反观自己,实现自身专业化成长。</h1><h1> 其次王老师表达了欣慰之感,两位来自同一学校的老师设计出了两节完全不同的课。我们拥有工作站这样一个平台,把大家相聚到一起,突破了地理区域,拓宽了我们对于课例的思考。王老师也提到无论是大单元教学还是课例展示或是课堂观察,都要根植于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以往我们的课例展示漏洞百出,但现在我们能围绕一个点,不断深化,延伸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受到启发,最终达到提升课堂的效果,这就是我们的进步。</h1><h1> 王老师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比如用“找朋友”的方式引导学生,让每一个人都动起来,让学生自己输出,而在此过程中也必然有新的生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新生成推进课堂教学。</h1> <h1>  本次活动的课例展示将大单元理念融入课堂,多维度的课堂观察层层深入,将教学理论有教学实践相结合。观课教师受益匪浅,感悟至深。每个人的心中逐步形成对大单元的认识和对课堂观察的理解。 </h1><h1>  心存希冀,追光而遇;目有繁星,沐光而行。眼前的硕果不代表我们就此停歇,探索之路仍在继续,创新的步伐亦不会放缓,大庆市初中英语单元教学工作站第二小组全体成员也将在大庆市教师发展学院初中英语教研员王红军老师的专业引领下继续精进、求索,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在未来会与大单元碰撞出更多绚丽的火花。</h1> <h1>撰稿:侯淑雁 李春雨 祝雪莲 张佳琦 丁晓丹 于歌 陈辉<br>图片编辑:高璇<br>美篇编辑:高璇 <br>校对:黄云涵<br></h1><h1>审核:王红军 马超 黄云涵</h1>

学生

老师

课堂

观察

教学

目标

课例

学习

展示

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