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喀布尔

丹平

<p class="ql-block">  此行三进三出喀布尔机场,经伊斯兰堡飞此进出,又经此来回坎大哈和马扎里沙里夫。每次感觉都是戒备森严的,第一道关是外围搜身,一百米后行李过安检,然后进入候机厅,又来一次搜身和脱鞋与皮带行李全部再次安检,拿到登机牌后才是平常乘机的安检。团友带的飞行器就在机器安检时被截下,只能暂扣,直到离境再三交涉才取回。在马扎里沙里夫买了装饰的花瓶,每次安检都被发现要拿出来细查和解释,担心文物走私。我还算好,每次都挺顺利,反倒国内两次安检都要我开箱,说里面的插排和充电线太多,不知被看成是啥玩意。</p> <p class="ql-block">  喀布尔第一晚住的酒店在半山,据说曾做过美军指挥中心,在山门就得人和行李下车安检。次日早餐发现,阳台向着东面,总算拍到15天行程中唯一一次日出,而且是居高临下俯瞰喀布尔。此后还要在喀布尔住三晚,但有团友反映房间没热水,就没再选择这家了。其中有两晚就住在中国使馆旁边,透过窗户就看到伊朗使馆。那条街也是戒备森严,车子进入都要检查证件,但走过街口就是喀布尔高档的美食街了,我们在喀布尔最后的晚餐就在那里最豪华的餐厅吃了一顿阿富汗大餐,只是进入时还是得被搜身。</p> <p class="ql-block">  喀布尔只是此行转移城市的留宿地,都是见缝插针拍摄,照片没啥特别。本以为起码也有几个可以打卡的旅游点,诸如伊斯兰堡的纪念塔和清真寺,机上的杂志曾推介了三个点,但导游说现在那都是政府机构,进不了。印象最深的倒是“结婚的地方”,首次抵达的当晚,之前刚好下了大雨,出了机场看见积水中倒影着一幢金碧辉煌的建筑,翻译说那是当地人结婚的地方,细问方知那就相当于我们这里的酒楼,只吃饭无住宿,路上还经过好几处这样的楼宇,所以就好奇,真的每晚这么多人结婚,于是就被告知当地的风俗,男的可娶好几个妻子。第二次抵达喀布尔我们就进去其中一家酒楼的停车场,在外面拍照留念,灯火里的建筑至少可以证明目前市面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  最终和喀布尔说再见的那个早晨,我们登上城区另一个山头,据说本来就是个山顶公园,正因为是公园所以早起不开门,无法拍日出,但在那里可以俯瞰全城,也算是借此对这座城市做此行最后的告别吧。其实,喀布尔还是挺大的,视线尽头依然是房屋,只是高楼不多而已。这跟伊斯兰堡还真有点相似,但伊的绿化比喀要好得多。临别时,团友问守护的士兵能否拍张工作照,没想到对方欣然答应,还放下手中抢,在花园摘了两朵花,一朵放在枪口上,一朵拿在手上,坐在椅子微笑着欣赏起来。这就是此行最美的画面,也是团友们共同的期盼。我不由得想起了联合国大厦前的雕塑《铸剑为犁》,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真心希望所有国家都成为妍丽似锦的花园而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一路上经历了太多的检查,每次平安走过,我心里都默默地说,真希望这些年轻力壮的小伙此刻在校园读书、在厂区工作、在田间劳动,而不是把美好的青春消耗在这种无用功上。真想告诉他们,深爱着中国人民也被中国人民深切爱戴的小平有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融入和平发展的潮流,阿富汗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p> <p class="ql-block">  后记:算是事后及时的回顾。年纪大了,再也几年前的热情和干劲,每天及时书写日记和整理图片。但回来后还是以一城一记的形式,每天补上一篇,将阿富汗之行做了流水账式的概述。虽然文字仍显粗糙,图片也没精挑细修,权当给那些之前和途中为我担忧的亲朋好友一个交代吧。</p> <p class="ql-block">  平心而论,这条线路确实还不成熟。旅途中每天总遇到些小状况,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总算顺利完成行程。正如团友所言,有状况是常态,无状况才是不正常。毕比如车子来得不及时,有时冷气坏了,房间没热水,一些繁琐的手续和检查以及莫名其妙的干预,还有就是饮食上的不习惯,但最终还是无惊无险,权当是人生中一次难忘的经历吧。</p> <p class="ql-block">  有朋友看了图文,问道,你们去了男人国吗?怎么图片都是男的。其实,文字已写了,起码有两不准拍,一是妇女不能拍(女孩子可以),二是政府机关和持枪的不能拍。行程中有团友还是敢于主动询问,征得同意后还是拍了,但我严格遵守不惹麻烦。持枪执勤的相片甚至与其合影,经同意后我也有拍,若干年后也许这就是难得的史料。其实他们也很辛苦,简单而孤寂的工作之余,和人聊聊天,拍拍照,也是一种心灵的减压和身心的舒缓。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一言难尽,自认为我的适应性还是挺强的,能吃能睡能走,一句话,还算能吃苦。其实,没尝过苦,又怎知道甜呢?世间滋味酸甜苦辣,趁还能走还能看,就多走走多看看,有时间也多分享。分享也是一种快乐,感谢各位的阅读,无论点赞还是批评,我都欣然照单全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