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实小筑梦人(三)——学研比翼惊桂子 科目齐辉满河星

玉宇楼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b.chinanews.com.cn/news/2023/1017/397979.html" target="_blank">中国新闻网</a></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研课磨课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山同醉,枫红一季岁月。</p><p class="ql-block"> 四校联体,妖娆无数时兴。</p><p class="ql-block"> 怀丹心于方寸,觉宇宙之无穷,抱厚德于灵台,悟天地之广盈。汇众智于一策,观大道之阔境,通玄窍于开合,辨古今之和鸣。仰江海之浩渺,感光阴于流变,挠皓首之往复,慕河岳于娉婷。赏秋色于杏坛,听婉声之悦耳,放狂歌于云汉,唤域内之群英。</p><p class="ql-block"> 课堂泛舟,思风纵横万野,案前摆渡,豪语直入千汀;时空轮转,几多前程后事,岁月变迁,不改大爱长情;学科齐进,漫游山重水复,文理协同,尽揽柳暗花明;教法探讨,重实操而开慧,课例研磨,知范式而见形;流程设计,条理讲究先后,环节铺排,思路尤重求精;技术运用,娴熟起于指间,话语连珠,谈吐源于品评。</p><p class="ql-block"> 熟读教材教参,研习课件图景,钻悟名家方略,晓畅学理相撑。组内协作,课上尽显一湖秋月,团队相商,课后划亮数盏心灯。妙语频出,为求生成济后辈,巧问激趣,心期相长共知行。备课辗转于冥思苦想,上课陶醉于人我同倾,听课沉浸于师生活动,评课虔诚于如梦方醒。抱团以谋运筹,协同以咨雅听,荟萃人文底蕴,旨趣充溢朗庭。谙熟课理抑扬,课内课外桃李争艳,了悟沟通缓急,堂上堂下经纬纵横。知识学识见识,语感数感量感,养浩然之气于丹眸,借东来紫气以传经,育文本精神于表里,塑核心素养于魂灵。</p><p class="ql-block"> 四校联盟,学研比翼惊桂子,片区一体,科目齐辉满河星。</p> <p class="ql-block">听课风采</p> <p class="ql-block">课中风采</p> <p class="ql-block">关于说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课要求“六说”,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程序。</p><p class="ql-block">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结点。</p><p class="ql-block">教法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而选择的,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训练包括课内的和课外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程序则是优化教学过程和优化课堂结构的教学方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说”构成说课的整体内容,也构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六说的具体要求:</p><p class="ql-block">1. 说课标</p><p class="ql-block">主要说两点:</p><p class="ql-block">(1)所选课题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p><p class="ql-block">这要依据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新选课题(章、节、课)内容特点,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作用。</p><p class="ql-block">(2)根据“地位”和“作用”制定本课题的学习目标,通常从三方面来制定:</p><p class="ql-block">A. 思想教育目标</p><p class="ql-block">① 思想政治教育——如道德品质教育等。</p><p class="ql-block">② 学习品质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毅力、态度、方法、习惯等</p><p class="ql-block">③ 思维品质教育——各学科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p><p class="ql-block">B. 知识传授目标</p><p class="ql-block">主要指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和要求。</p><p class="ql-block">C. 能力形成目标</p><p class="ql-block">记忆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动用什么,评价什么,综合什么,在课标中要有明确的要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说教材</p><p class="ql-block">主要说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包括理论上的理解,知识点的解析,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p><p class="ql-block">分析教材是常规备课的重点,也是说课的重要内容,但说课更要侧重说明处理教材的理论依据和采用的处理方法,而不对某些具体知识作更多的解释和说明。如语文的解释词义,归纳段意,数理化的概念,定理的解释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说学生</p><p class="ql-block">主要是分析学情,如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本课题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分别,以及学法指导等。</p><p class="ql-block">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难点的确定,教法的选择,课堂训练的设计都应根据学情而定。</p><p class="ql-block">但这是常规备课中最薄弱的一环。大多数老师习惯于精英教学,喜欢从高点来设计,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如何。</p><p class="ql-block">说课,把说学生提出来,就是为了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使老师的每一份努力都能作用在全部学生身上,收受实在的课堂实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说教法</p><p class="ql-block">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p><p class="ql-block">问题不在于什么方法最好,什么手段最简便,而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及教学设备的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和手段的依据。</p><p class="ql-block">有些教法不能从理论上讲是科学的,合理的,但是有选择运用它,要看学生的实际,所以说教法的选择,最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情的分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 说训练</p><p class="ql-block">主要说明训练的目的,训练方式,训练题目的设计。训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p><p class="ql-block">课堂教学中的训练,要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为目标而服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训练一般分为:</p><p class="ql-block">① 形成性</p><p class="ql-block">② 巩固性</p><p class="ql-block">③ 分层能力训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应解决分别为:</p><p class="ql-block">①主要检查学生对概念、定义、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p><p class="ql-block">②帮助学生掌握知识</p><p class="ql-block">③根据学生掌握情况</p><p class="ql-block">使上中下三类学生通过此练习都有所得,培养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 说程序</p><p class="ql-block">说明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即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我们常说的优化课堂结构即指教学程序的设计、说课的内容是“六说”,方法有两种。</p><p class="ql-block">一是将材料按“六说”分六块一一分别来说,这样说材料容易组织,条理清晰,但艺术性不强,给人以支离破碎的印象。</p><p class="ql-block">二是综合组织,按教学程序来说,将“六说”内容分布在各教学环节中,这样说艺术性强,流畅,浑然一体,但组织材料费力,还会条理不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之,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说课方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坐井观天》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凤实验小学 谭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既思得有收获,也思失有不足。</p><p class="ql-block">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p><p class="ql-block">1、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p><p class="ql-block">2、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我又在思考:怎样让学生了解说大话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与说谎话的区别。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最后我想:如果举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是否效果更好呢?所以在教学中,我举了两个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什么是说大话。 </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中,本人还有许多不足。如朗读指导不够,有读但读的方式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没有参与到讨论,说明上课没有照顾到个别学生,以后会多鼓励内敛的学生。应该多让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着急引着走,不敢放手让学生去理解交流。 </p><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得心应手。教学中如何读得透彻,读得深刻,如何衔接紧凑,教育机智如何发挥,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这些都是继续改善的地方。当然提高教学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借鉴好的教学经验,再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跳出井,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坐井观天》观课心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凤实验小学 吴玉玲</p><p class="ql-block">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寓言。通过生动、富有趣味性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开课时,谭巧老师用了局部图片猜整体的游戏导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暗含了这个寓言故事所包含的道理,为后面揭示寓意做了铺垫,真正做到了“智慧导入”,就如同谭老师的名字一样“巧得很”哪。在活动促学和互动研学环节,积极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谭老师围绕课后题“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理解课文内容,开展“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的讨论,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道理。再进行分角色朗读,深化理解。 </p><p class="ql-block"> 谭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了情感,读出了韵味,读出了不同节奏,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从读中感悟,从读中积累,这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课中还加强了说话训练,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适当地学力延伸,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习了知识,还教育学生懂得如何看待问题、认识事物,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认知世界,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立德树人”的价值。但是在学习这一环节时,谭老师没有给学生充分地时间去思考和交流,而是很快地就给学生出示了答案,没有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设计“任务导学”环节时,一直没有想到最好的问题,我和谭老师都觉得又不能直接将教学目标出示给学生,最终就用了“读故事,明道理”六个字作为今天的“任务导学”,通过今天的活动,我认识到智慧导入可以从情境导入和旧知引入这两个方面去思考:情境导入一般可以用于语文课的第一课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还原生活,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要做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好奇心、与课程内容相联系、技术手段运用巧妙。旧知引入可以用于语文课的第二课时,借助回顾或检测学生已经具备的基本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策略技巧等,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开启从已知世界出发,探索未知世界之旅。要做到了解真实学情、找准真实起点、旧知新知联系紧密。我们还可以将将教学目标转化成教学问题,作为学习任务交代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思考、指导学习有的放矢。 要做到任务明确,交代清楚,能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机。 </p><p class="ql-block"> 谭老师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飞向高远的智慧天空”也是在提醒我,不能固步自封,要跳出井,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思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马民族学校 史云钦</p><p class="ql-block">1.课堂上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不能不切实际地照搬教学设计。可以有预设,但还是要根据实际随时调整方法、状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2.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引导。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后多积累学习课堂语言,充实自己的文学素养。</p><p class="ql-block">3.教师示范尤为重要。以自己的状态感染学生,今后多多示范,引导学生体会理解。</p><p class="ql-block">4.提前了解学情才会有助于课堂氛围的提升。</p><p class="ql-block">5.中年段重视读,大声朗读。</p><p class="ql-block">6.教学内容体现得要更多。在教学过程中多多体现教学重难点,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够明白。</p><p class="ql-block">7.板书设计还是要多突出文字,帮助学生理清脉络。配图只能是锦上添花,最根本的还是文字的表述,不能本末倒置。</p><p class="ql-block">8.要对课堂的细节有敏锐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9.逐步改善台风,向活泼、具有感染力的方向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马民族学校 盛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对于史老师的本次的公开课,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观课收获:</p><p class="ql-block">教师基本方面:</p><p class="ql-block">1.教态上注重“稳”,整节课显得有条不紊。</p><p class="ql-block">2.语言上史老师普通话标准,有亲和力,点评及时。</p><p class="ql-block">3.教学手段上,史老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得心应手。PPT设计科学简洁,富有美感。</p><p class="ql-block">4.板书方面,书写漂亮,富有艺术性。</p><p class="ql-block">教学环节上,史老师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环节清晰明了,环环相扣,结构完整。具体表现在:</p><p class="ql-block">1.智慧引入上,史老师从一个问题“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入手,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并能快速的引出本次课的授课内容,学生进入的状态很快。真正体现了“智慧”引入。</p><p class="ql-block">2.任务导学。本次课的任务也就是这节课的课时目标。史老师以“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既符合单元目标,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板块第三条的要求,整堂课围绕着一个目标开展教学,重点突出。</p><p class="ql-block">3.活动促学上,史老师围绕课时目标开展小组活动、个人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并从关键词句中去感受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过程中史老师注重抓关键词语品读课文如“各种各样”“懒洋洋”等词。</p><p class="ql-block">4.互动研学方面,史老师组织学生向老师介绍西沙群岛。通过师生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进一步对课时目标进行巩固。</p><p class="ql-block">5.学以致用上,史老师让学生用关键词(特殊句式)去介绍课件中展示的图片。让学生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p><p class="ql-block">三、不足。从整堂课的结构和教学设计上来看,史老师本次课是成功的,已基本符合高质课堂的要求。但是在组织教学和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p><p class="ql-block">1.活动促学过程中,存在前期准备不充足,没有充分了解学情,即没有提前弄清楚这个班的小组建设特点,导致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学生没有很好的进入状态。</p><p class="ql-block">2.教学组织应变能力不足,在学生活动出现问题时,老师应该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活动形式。</p><p class="ql-block">3.在互动研学中,老师的示范指导不够明显,让学生介绍西沙群岛时,以什么样的方式?怎么去抓关键词句?用什么样的句式?这些问题在面对三年级的学生群体来说,应该有非常清晰的示范,最好是在PPT或者黑板上板书出来。这样,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就有明确的方向。包括后面学以致用环节上,也需要提前示范。</p><p class="ql-block">4.老师个人不够自信,作为老师,自信一定是我们必备的素养,我们必须有明确的定为,在课堂上,我就是引领者,我就是掌控者。这样才能真正的从语言上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p><p class="ql-block">5.对学生的鼓励不够,引导上差些火候,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的声音小怎么办?我们是走近一点去听,还是采取一些鼓励的语言,要求学生的声音大一点呢?我想应该是后者,这样既是对孩子本身的一个鼓励,也能让其他孩子有思考的余地。</p><p class="ql-block">以上就是我观课后的一些思考和收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线段、直线、射线》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杉木小学 杨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线段、直线、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是学生第一次同时接触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基础知识,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以后的几何知识教学活动中容易混肴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教材把认识线段、直线、射线三者的区别作为一起来让学生加以区分掌握。足以说明学生建立三者的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三个概念的理解也是有一定困难的。在这组教学活动中,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然后通过活动展示,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直的”,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利用观察实际操作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三者的概念及意义,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三者的意义。《线段、直线、射线》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 看一看,认一认,画一画,引出三者的名称。</p><p class="ql-block">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因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会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理念。纵观全课,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这节课的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 在学习活动中构建知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一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是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数学知识的获得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p><p class="ql-block">2.在数学活动中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活动就是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动起来,教学活动要求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动手参与,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让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忽略差生的学习,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都能成功。所以我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这节教学时,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做、理解逐步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区别,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实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在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探究。</p><p class="ql-block">3.课程在不断改革,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书,独立去发现线段、射线、直线的不同,是由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例如,在认识线段时,学生通过辨,画、找,由浅入深的逐步形成线段的概念,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开创能力,进一步实现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在射线与直线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己观察与实践,知识面扩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p><p class="ql-block">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整个教学的设计意图。然而,回过头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反思中,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教师的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不够完好,由这一点,我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找到教学的切入点,使教学任务得以实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才能完成新课标下的教学任务。这也是我在教学中一直困惑的事情,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深思、探索之处。数学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我会不断钻研、探索,取人之长,补己之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线段、直线和射线》评课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杉木小学 卢昌安</p><p class="ql-block"> 今天听了四年级杨老师的《线段、射线和直线》一课,这节课让学生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以及三线之间的关系,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表示方法。 </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大胆让学生展开想象、画一画、比一比、讨论等方法来感悟这三种线的特征。下面我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整堂课目标制定清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亲身、清楚去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层次清楚,环节之间衔接紧密、过度自然。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归纳整理,突出了三种线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对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的理解。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 其次重视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课本上的新知,让学生获取了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线的表示。在这节课教学中,对直线、射线无限延伸的这一特征以及射线在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的车灯、手电筒的光、太阳的光),运用信息技术,采用动画、闪亮、移动的方法来演示其特性,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这样弥补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不足,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能在脑中展开发散思维,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的能力,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在学力延伸中,杨老师让学生经过一点画直线,学生画后,问学生画了多少条,有个学生说可以画无数条,我认为徐老师这时顺势问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会说可以一直画下去,得到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的结论,学生理解就会更透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沏茶问题》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凤实验小学 杨杏</p><p class="ql-block"> 这次我选取的《沏茶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编排这一内容,目的是通过对沏茶的研究,使学生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我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以沏茶这个活动为主线,设计出一系列相关的生活情境,教学流程严密、完整。充分体现了生活知识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数学内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最佳方法,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来感受数学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p><p class="ql-block"> 1.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把学生推上主体地位,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刻、 细致,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p><p class="ql-block"> 2.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体现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现了全过程,领悟了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p><p class="ql-block"> 3.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注重情感的熏陶。在这节课上,培养了学生节约时间的意识,同时还树立了学生向科学家学习的决心。当然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板书设计不美观,难点没有突破,在学生展示沏茶过程时有点重复,条理不够清晰。课堂评价语不够丰富新颖,对学生的引导方式和语言不够简洁精炼。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沏茶问题》观课心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活动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龙凤实验小学 许祥莹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杨杏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是一节数学活动课。</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杨老师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践行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借助生活事例,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最佳方法;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来感受数学魅力。 </p><p class="ql-block"> 智慧引入环节:课的开始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事可以同时做,用“一边做什么一边做什么”的句式说一说,本环节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不但很好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为本节、课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创设了很好的开端。</p><p class="ql-block"> 活动促学环节: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教师提出数学问题、合作要求。学生带问题动手操作,通过想一想、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设计合理省时方案小组内尽情交流,每个学生都沉醉在课堂的氛围中,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p><p class="ql-block"> 互动研学环节:小组展示汇报环节,“我展示,我倾听”。小组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后,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质疑、反馈不同想法设计方案,教师及时的追问,巧妙的问题设计引得学生妙语连珠,使学生的思想碰撞出火花,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习。 </p><p class="ql-block"> 学力延伸环节:课堂最后环节,杨老师巧妙的展示出生活中个别情况,虽然一起做,但不符合常理,并没有达到优化时间的目的,对本节课教材挖的比较深,除了沏茶问题,还把它引申到了生活中其他的一些事情,渗透了思想教育。 </p><p class="ql-block"> 同时这节课我也觉得还有需要更多商榷的地方,要多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在学生回答“找水杯、洗茶杯、找茶叶可以和烧水同时做的时候”,不要默认,要追问!要多问为什么!此处就可追问学生“人无分身之术,为什么这些事情可以烧水同时做?”除了多问为什么,多关注课堂上有价值的、可深度挖掘的宝贵生成。 </p><p class="ql-block"> 同时对于学生评价性的语言可以更丰富一些。 杨老师的这节课强调“做中学”、“用中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实践育人的重要渠道。让全体学生一起参与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来安排事务。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此外,我们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分析、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让课堂真正灵动起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黄振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到课堂,因学科不同,因执教者的经历阅历的不同,因执教者团队参与度和贡献率的不同,许多时候都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杂谈。但无论怎样多的谈论,怎样多的见解,在笔者看来,最终都要从“课堂灵动”这一概念上思考。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灵动起来呢?结合本次教联体活动中的几节课例分析,笔者认为“课堂灵动”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课堂把控必须有灵气。一方面是“教”的灵气,一方面是“学”的灵气,这两方面灵气要最大限度被激发出来,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灵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灵气,学生的灵气来源于教师帮忙唤醒,来源于教师的语言、神情、态势语等多方面的影响。我们研课研什么,磨课磨什么?研磨的就是这份课堂灵气,回归到源头,研磨的是课堂最终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呈现,以一种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和流程设计启迪学生思维,以一种什么样的教法学法定位课堂生成。本次展示的课例中,谭巧老师的课堂语态是灵气,史云钦老师的课堂腼腆是灵气,杨珂老师的课堂引导是灵气,杨杏老师的课堂自信是灵气。从课堂效果来看,每位老师都倾注了心血,唯一不足的是,灵气虽有,有的老师彰显的合情合理,有的老师欠火候。</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课堂把控必须求灵活。常规课、示范课、研磨课、研讨课……课类很多;学读课、品读课、析读课、说读课、诵读课……课型很多;听课、说课、议课、评课、重构课……方式很多。无论怎样的课类、课型、方式,终极目标都在课堂把控,把控的灵活度决定课堂的完成效果和效益。通俗点说,就是执教者在课堂上的应变力: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应变力,对学生多样化评价的应变力,助力学生知识生成的应变力。一问一答之间别有洞天,一答一评之间别出心裁,一评一引之间别样风情。本次教学活动中,谭巧老师课中巧解“无边无际”“一百里”灯片闪动过快出现的尴尬,自然处理一边学一边学以致用的变换;杨杏老师智慧导入的巧妙构思,数学流程图的精妙讲解,评价语的多样化设计;杨珂老师、史云钦老师对“六环节”的运用等,都或多或少体现出了“灵活”。总体来看,虽灵活度各有侧重,也多少存在有不足,但老师们在课堂上所展示出来的状态已经成为了一道风景。</p><p class="ql-block"> 最后是课堂把控必须讲灵动。什么是课?用文字学的观点来审视,就是“言之有果”,其前提是“言之有因”,这“因”包含——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据、言之有法、言之有道,把握住这个“因”,才能做到“言之有果”,这是“课堂灵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点,由此生发开去,“课堂灵动”还需要执教者的激情,执教者课堂上的一笔一划、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必须要有百倍的激情,人是情感的动物,执教者的情绪直接感染学生探求知识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表象和思维动态,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明白了“课”,课堂才有实感,才有灵动感,也才有观感,课堂中的高关注度、高体验感、高生成性才会出来。</p><p class="ql-block"> 结合本次活动的课例,笔者拙笔成文,以期投之以木瓜,报我以琼瑶。让课堂把控在有灵气、求灵活、讲灵动的演绎中真正高质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