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讲述部分 <p class="ql-block">小班数学《一一对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体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幼儿可以从中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这个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小班幼儿正处于认知数学的初期阶段,对数的对应主要以直观的方式来进行感知。所以本次活动我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发展水平,以幼儿感兴趣的故事贯穿整个活动过程,一是以小狗盖房子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学习一一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对比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物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中让幼儿做对应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把对小动物的兴趣转移到活动中出现的一一对应的事物上,从而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b>活动目标:</b></p><p class="ql-block">1.初步了解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p><p class="ql-block">2.在操作及游戏活动中,感受对应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以小狗盖房子为主题进行了导入,幼儿特别感兴趣!</p> <p class="ql-block">故事中,小狗准备了许多木头,它的好朋友们纷纷赶来帮助它,让我们一起看看都有些谁吧?</p> <p class="ql-block">故事中依次出现了不同数量的小动物及对应数量的木头。我在整个活动中邀请了小朋友们上来帮助我把木头分给小动物们,在操作中,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了“一一对应”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房子盖好了,小狗邀请谢谢好朋友们来家里做客,它为好朋友们准备了美食,让我们一起帮助小狗把美食送到小动物们身边吧!</p> 幼儿操作部分 <p class="ql-block">活动最后,幼儿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更好地巩固了“一一对应”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指出幼儿在数学认知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之一“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从这些教育政策阐述的数学教育目标来看, “数量关系”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成为幼儿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因此,研究幼儿理解数量关系的教学策略是幼儿园数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这也为此次数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p> <p class="ql-block">听课老师在整个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做了客观评价,整个活动完成的不错,老师们也提出了各自的宝贵意见,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继续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