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古徽州(下)

中原七彩桥(刘景河)

<p class="ql-block">我国的四大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安徽徽州古城,我只去了三次平遥古城,两次丽江古城,阆中古城三次入川竟没去,而近在咫尺的皖南徽州古城向往许久,今年才去圆梦。</p> <p class="ql-block">从屯溪老街去歙县,有一班公交车直达,到古城附近的宾馆住下后已经是下午五时多了,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大河,河面宽阔,河水如镜。我问宾馆服务员是什么河,她说是练江,歙县的母亲河。我马上意识到,歙县只所以是古徽州的州府,因为这里是块风水之地,练江就是福地之源。</p> <p class="ql-block">练江,又名徽溪、西溪,或练溪,为钱塘江上游干流新安江主要支流之一,位于左岸,发源于黄山之东麓,由丰乐水,富资水、布射水、杨之水(练河)4条河于歙县汇合后始称练江,至浦口入新安江。</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住处在练江大桥桥头,距古城不远。晚上,过大桥前行十多分钟就到了,只见江两岸高楼灯火辉煌,古城里张灯结彩,古城门上更是金光闪耀,十分漂亮。</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又名歙(shè )县古城,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是中国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徽州起源于秦朝,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建歙县,距今2244年。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更名为徽州,自唐代以后,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也是国粹京剧发源地和徽商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p> <p class="ql-block">走进徽州古城,雄伟壮观的城门,又高又厚的青砖城墙展现在眼前,古城并不像平遥古城那样四门相对,沿中轴线部局,城廊呈正方形,徽州古城沿着地势而建,有着独特的风格,从航拍图片看,是一个大半圆形状的古城,更显得气势磅礴,壮观美丽。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p> <p class="ql-block">古城阳和门,是古城的第一门</p> <p class="ql-block">古城绣球楼</p> <p class="ql-block">古城仁和楼</p> <p class="ql-block">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隋义宁年间(617-618年),越国公汪华即迁于此。宋绍熙年间(1191-1194),州衙毁于大火,随后重建。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府治。之后,正统、崇祯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清道光末年大修。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徽州府衙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去游览徽州府衙,正遇上维修府衙不开放,只好悻悻而去。</p> <p class="ql-block">到古徽州,牌坊是值得一看的。记得前些年,我看电视剧《新四军》时,开头的画面就是一排古牌坊,就猜想这是在皖南取景的,以后再去皖南一定去看看这些古牌坊。</p><p class="ql-block">来古徽州前,我作了旅游攻略,才知道,歙县素有“牌坊之乡”美称,明清时期建造的石坊遍及全县各地,共建有250多座。在这些牌坊中,比较成规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许国石坊等。</p><p class="ql-block">在古城内,许国石坊特别注目,这是我国罕见的牌坊。也可称为“牌坊之最”。</p> <p class="ql-block">许国在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先后出任检讨、国子监祭酒 、太常寺卿、詹事、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死后,朝廷追加谥号为“文穆”,著有《许文穆公集》。万历十二年,因“平夷云南”有功,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p><p class="ql-block">许国衣锦还乡,在歙县城内立下石坊,名为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位于古城内阳和门东侧,跨街而立。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许国石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中国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p> <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上的狮子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雕刻精谌,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新安江山水画廊位于歙县深度镇的深度渡口。乘车到那里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到渡口已经是上午九点多了,乘船游新安江需要三个多小时,按照我们的旅游安排是来不及的。我们在码头上转了一圈,拍了一些照片就返回了县城。</p><p class="ql-block">择时,我想再来一回徽州古城,一是“补课”,把没有涉及的景点看一看。二是到新安江山水画廊,在深度码头乘游船在新安江上游览百里画廊,尽享新安江的碧水青山。</p> <p class="ql-block">新安江山水画廊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是黄山——徽州古城歙县——千岛湖黄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景区全长约50公里,两岸徽派古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新安江穿行而过,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泛舟其中,好似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故称之为新安江百里画廊。</p> <p class="ql-block">以上几幅新安江山水画廓图片来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的大道上,一眼望去,七座牌坊庄重典雅,矗立在田间道路上,十分气派,在</p><p class="ql-block">古牌坊周围伴以古祠堂、古民居、古亭居、古亭阁、在广阔的田园风光、秀丽的山光水色映照下,使棠樾牌坊群成为天然的影视基地。《红楼梦》,《烟锁重楼》等三十多部影视名剧在此拍摄。</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旁有两座祠堂,一为鲍氏敦本堂祠,俗称男祠,另一为鲍氏妣祠,又名清懿堂,俗称女祠,是研究徽州宗法制度和徽商历史的生动教材,其中女祠一破“女人不进祠堂”的旧例,为国内罕见。</p> <p class="ql-block">鲍氏妣祠,又叫清懿堂,是鲍氏女祠。没见过专门为女人修建的祠堂,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专为女人修建的祠堂。清懿堂建于清嘉庆十年,即公元1805年,这座女性祠堂开创了历史先河,在设计上也别具一格,精益求精。我国常见的家族男性祠堂都是坐北朝南,而清懿堂坐南朝北,这样的布局源于《易经》“男乾女坤、阴阳相悖”的理论,就是男女相反。传统民居中北堂在古代为母氏所居,坐南朝北,旨在颂扬母恩母德。</p> <p class="ql-block">鲍氏敦本堂祠,即男祠。进入明堂,朱熹所书、端端正正的“忠孝节义”四个大字,分列两旁。仔细观看“孝”字,下面的“小”,肖似一个跪着的孩子;上面的“老”字头,又像一个安坐的老者。一代理学大家的良苦用心,尽在一笔一划中。祠堂里陈列着鲍氏家族中忠孝贤良的代表,以及他们如何尽忠尽孝,造福乡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共七座,明建三座,清建四座。三座明坊为鲍灿坊、慈孝里坊、鲍象贤尚书坊。鲍灿坊族表明弘治年间孝子鲍灿,坊阔9.55米,进深3.55米,高8.86米,建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近楼的栏心板镌有精致的图案,梢间横坊各刻三攒斗拱,搂刻通明,下有高浮雕狮子滚球飘带纹饰的月梁。四柱的嗓墩,安放在较高的台基上。乾隆下江南时曾誉棠樾村"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p> <p class="ql-block">电视剧《新四军》在此取景拍摄。</p> <p class="ql-block">清坊4座是:鲍文龄妻节孝坊,鲍漱芳乐善好施坊,鲍文渊妻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4坊都是冲天柱式,结构类似,但雕刻比明坊精致。</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七座牌坊无论从前还是从后看,都以“忠、孝、节、义”为顺序,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一连7座,建筑风格混然一体,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但形同一气呵成。据建筑专家们讲:棠樾牌坊对研究明清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建筑艺术和徽商的形成和发展,甚至民居民俗都有极其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鲍氏家族老屋建筑群一角</p> <p class="ql-block">鲍家花园,占地约500余亩,原为棠樾村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鲍启运的私家花园,是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鲍家花园和棠樾牌坊群同为一个鲍家家族,与牌坊群,鲍氏家族老屋群形成了统一的景区。</p> <p class="ql-block">鲍氏花园一角</p> <p class="ql-block">徽商大宅院,又名“西园”,是将散落在歙县范围内濒临坍塌的26座明末、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进行拆迁和修缮,按照“复原”的原则,整体搬进了西园。大宅院内的古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砖雕)多达14000多处。整座古建筑群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水榭等于一体,为组合式的宅第群体,有宅第26座、房屋数百间、天井36个、柱子1580根。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马头墙层层昂起,飞檐翘首,亭阁桥榭、牌坊宅第深然一体。砖雕、木雕、石雕比比皆是。徽商大宅院内建多座反映徽文化的博物馆,如徽派建筑历史博物馆、徽州雕刻精品馆、徽州民俗馆、徽州历代名人馆等。</p> <p class="ql-block">许多部影视剧是在这里拍摄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