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Cultural Origin of the Eighteen Arhat Made By Bluish White Porcelain of Zhen-Ding Kiln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of Tang Dynasty (Part Two)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y Xu Mingqi<br></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古城正定</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明岐</div><div>我国著名陶瓷考古学家杨文山先生首先提出:“真定府窑”青白釉的烧造时间早于五代十国。其规模为全国之首。著名陶瓷鉴赏家段大宾先生首先为其命名——五代“真定府窑”青白釉为:“北影青釉”。 耿宝昌先生则说:“真定府窑”有了户口。</div> “真定府窑”(井陉县)一经发掘,即在考古界产生巨大影响。虽然《金史·地理志》记载“真定产瓷器”。《正定府志· 物产》说 “真定府产瓷器,缸坛之属也,明时充贡出井陉”。1973年5《文物》杂志第2期曾公布全国待调查的61处窑址,“真定府窑”(井陉)也排在第一位,但之前,此窑就像人间蒸发般的始终没有被发现。所以,“真定府窑”窑址的发现与系列作品的研究,填补了历史上真定府出瓷器的空白,它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为太行东西两侧的冀晋古瓷窑场找到了直接的证据,对于中国陶瓷发展史有着极为重要的特殊意义。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沉思罗汉</h5> 青白釉的名称来源于瓷器的釉色,亦称影青、映青和隐青,是介于青白之间的一种釉色,以青中泛白或白中闪青而故称。釉面莹润如玉,敲之声如磬,被当时人称为“假玉器”,多见刻花、划花及印花装饰,并有各种各样的瓷塑作品传世。而瓷塑的烧造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沉思罗汉 局部</h5> 此组唐·五代“真定府窑”十八罗汉塑像,高100cm上下、宽30—35cm不等、厚30cm左右;座高13.5cm、座长33cm、座厚28cm。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骑象罗汉</h5> 釉色莹润,白中泛青,色如湖蓝,极富情趣;刀法简洁明快,娴熟自然,胎质细腻,质地洁白,胎体厚重,施釉至近底,平底无釉,中有原型气孔,修足异常精致,使整器达到了“光致茂美”的境地;仅塑像的头部、手部以及袒露肌肤部位为“反瓷,”即素胎生烧的涩胎,使罗汉塑像的胎质更加接近人物真容,为历代瓷器烧造以及明清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骑象罗汉 局部</h5> 就文化渊源而言:罗汉一词,本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行的最高果位。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罗汉雕塑在中国美学史上是一门特殊的塑像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分科,属于道释人物艺术中的佛教雕塑。在中国,罗汉信仰普遍,民间罗汉往往被认为是神通广大、古道热肠的代表。 十八罗汉,又称十八罗汉神,是佛教中的一种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八罗汉被视为护法神,是保佑人类平安的神祇之一。其名字与排名顺序如下:1.达摩罗汉:佛教禅宗祖师。2.阿难罗汉:佛教四大弟子之一。3.迦叶罗汉:佛教四大弟子之一。4.舍利弗罗汉:佛教四大弟子之一5.目犍连罗汉:佛教四大天王之一6.大势至罗汉:佛教四大天王之一7.地藏王菩萨:佛教护法神之一8.普贤菩萨:佛教护法神之一9.文殊菩萨:佛教护法神之一10.普门品菩萨:佛教护法神之一11.观音菩萨:佛教护法神之一12.增长天王:佛教四大天王之一13.持国天王:佛教四大天王之一14.广目天王:佛教四大天王之一15.多闻天王:佛教四大天王之一16.增长天女:佛教四大天女之一17.持国天女:佛教四大天女之一18.广目天女:佛教四大天女之一。这十八罗汉在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许多信徒所崇拜和供奉。在中国的庙宇和佛教寺院中,常常可以看到十八罗汉的塑像和画像。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欢喜罗汉</h5> 而此组唐·五代“真定府窑”北影青釉十八罗汉雕塑与其他十八罗汉塑像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他们似乎摒弃了传统十八罗汉塑像的神话色彩,更多地赋予了他们真实的人间烟火气。其面容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真容,且明显的呈现出更多的异域色彩,给观赏者带来更多的研究空间和新的课题(麦溪语)。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欢喜罗汉 局部</h5> 绘画技术的精湛,使得雕塑的衣褶流畅,富有质感和韵律,也使得真容雕塑具有真实感,更加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与观赏性。加上当时的雕塑绘画文化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深度影响,人们由物质转化为对人们自己精神文化的重视,可以说是人文意识的必经之路和萌芽阶段。所以这组唐·五代“真定府窑”北影青釉十八罗汉组像,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其艺术魅力可与唐代“画圣”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唐代“雕圣”杨慧之彩塑作品相比肩。因此,我们对于它的学习和研究,就更增强了一份责任与担当。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笑狮罗汉</h5> 此组十八罗汉塑像,面貌真实生动,状貌古野,比例准确,表情丰富,刻画细腻,丝丝入扣。仔细观看:他们面部线条硬朗、粗眉大眼,高鼻深目、眼光深邃、形象夸张,面容极具异域色彩;形象高大、体型丰满、比例协调,五官比例与肢体语言,俨然是属于外国人的典型特征。再仔细品味,这组唐·五代“真定府窑”北影青釉十八罗汉的人物群雕,似乎完全是胡僧们稳固立足于大唐与五代十国时期的真实写照。这种真容异域色彩,实为中国古代雕塑美术史上罕见的经典之作。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笑狮罗汉 局部</h5> 将此组唐·五代“真定府窑”北影青釉十八罗汉塑像与其他门类塑造的罗汉像相比对,便不难发现,此组十八罗汉除了在人物造型上更为传神之外,在立意构思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一般的罗汉图,往往描写罗汉渡海,天神鬼卒拥护;或伏于树上观看神鹿,上有猿猴摘取仙桃;或驾异兽,乘蛟龙,作种种不可思议之神通状;或坐于禅床之上降魔说法,手中水瓶显现神光等等场景,无不着力于用神鬼异兽来衬托罗汉的神圣气场,来表现罗汉法力无边的神通与尊贵。但此组唐·五代“真定府窑”北影青釉十八罗汉作品则完全摒弃了这些内容,只是通过十八罗汉的各种日常立姿与朴实无华的举动,致力于刻画罗汉超凡脱俗的神态。其性格各异,呼之欲出,格调极为高古,而更接近罗汉“杀贼、应供、无生”的本义。 关于这组罗汉像的艺术风格,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用“古谲”二字来形容。 “古”字自不用说,十八尊罗汉雕像从形象、技法,至总体格调,无不体现出一种静穆、神秘而高雅的古风。而这一件件罗汉塑像,以工整细致的线条和适度夸张的造型手段,艺术而真实地表现出了罗汉身上所特有的种种体貌特征与神秘的精神气质。他们那宽大的古怪头颅,高高突起的颧骨、龇牙咧嘴的厚唇嘴巴、以及伸长的下巴、锐利的眼神、硕大的耳朵、干瘦如柴的脸颊与身材……这一切均丝毫无法用约定俗成的、一般意义上的“美”的标准来加以欣赏。然而却让人感到一种深刻的、神秘肃穆的美与一种高度的真实,无不给观者留下极为深刻的美好印象。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开心罗汉</h5> “谲”字则体现在此组唐五代十八罗汉群像中最具代表性的6位罗汉身上。他们分别是1开心罗汉、2降龙罗汉、3伏虎罗汉、4挖耳罗汉、5长眉罗汉和6布袋罗汉塑像。这6位是人们普遍认为雕塑得最为精彩,最能代表唐·五代“真定府窑”北影青釉十八罗汉雕塑风格的几尊罗汉塑像。他们均屹立于方形岩石之上,身披袈裟,袒露左臂,前胸后背肋骨凸显,一双双富有表现力的手作出各式动作,筋骨、肌肉与血管儿真实显露。有的嘴巴大张,狰狞恐怖;有的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有的相貌怪异,深谋远虑……好像在思考,又像在诵经,为天下人分忧解难。最为奇特的应是罗汉的相貌,其头部的侧面轮廓,显示出的骨骼结构极为夸张:颧骨高高地隆起而近乎方形;天灵盖部分尖耸如小山丘;后脑勺更是如瘤子一般极不安份地高高凸出;眉骨、颧骨及鼻梁也无不高耸如峰,给人以一种“体貌清瘦、骨瘦嶙峋”之感。一对对眉毛邪竖,又浓又长,像遮檐一般罩在圆瞪如铜铃的双眼上面。大张着的嘴巴露出上下齐整的白牙与宽厚的舌头;其双耳如扇,额头皱纹清晰,面容极富情感,细长的脖子与硕大的头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常人眼光而言,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些罗汉的长相真是非常之“丑”陋,但其专注认真的神情却又使人觉得特别的可亲可爱;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形式之美,一种见怪而不怪的特殊美感,悠然显现在人们面前,给观者带来一种“富有想像及幻觉上的丰富性的视觉体验”。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开心罗汉 局部</h5> 可见,这些唐·五代“真定府窑”北影青釉十八罗汉塑像并不是单纯的追求以丑为奇,以怪为美,或是纯粹地为了追求某种美学风格上的个性,而是由其主观上的深度艺术处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托塔罗汉</h5> 仔细想来,十八罗汉塑像的创作,或许是主要体现在其罗汉野逸文化对后代道释人物作品创作的深刻影响上。野逸体裁罗汉风格是相对于以张玄(461-493年)(北魏大臣)为代表的“世态相”罗汉风格比较而来的。这种以“丑”“逸”风格见长的道释人物塑像风格逐渐形成了一种野逸体裁雕塑传统,影响了历代各门类许多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托塔罗汉 局部</h5> 结语与猜想:<br>唐·五代“真定府窑”北影青釉十八罗汉群雕塑像之名,系我国著名陶瓷鉴赏家段大宾先生、真定府窑研究会、河北井陉窑文化研究会集体所定。它应该是我国陶瓷美术史上极其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塑的最高水平,其艺术魅力可与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鸿所定)、唐代雕圣杨惠之彩塑作品比肩。那么,如此顶级的杰作,又究竟出自谁人之手呢?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芭蕉罗汉</h5> 如果说从个人角度猜想:我们从不妨从以下几人入手进行分析判。这一时期雕塑家的生平事迹等文献记载甚少,仅在佛教文献、绘画史籍、造像题记等有零星记载,保存下来部分雕塑家的个人资料。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芭蕉罗汉 局部</h5> 1释智晖(公元907—911年),为五代初期著名得道高僧,善雕塑,能书画。曾于后梁开平(公元907~911年)、乾化(公元913~915年)期间在河南洛阳中滩佛寺的西庑造十六罗汉像,又于观自在堂塑作观音菩萨像,常活动于陕西、山西、河北一带,以运思奇妙著称。 2智江——后唐宋州广寿寺僧人,亦擅长雕塑,为微子之墟院住持,缔构堂宇,塑释迦、弥勒二佛和十六罗汉像,并加装銮,被评为“克肖圣仪”。 3李云——山东人,于后周广顺三年 (公元953年)造沧州铁狮,长5.3米,高5.4米,宽3米,重约40吨,为现存古代最大的铸像。从狮背上所负直径 2.1米的残莲座看,它原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以此推算,全像通高当在10米以上。对于李云虽别无所知,但就此一铁狮残躯,已足说明他是五代后期的一位卓越的雕塑家。 4吕建——南唐人,专善小型雕刻, 曾于公元938年雕刻高仅二寸许的象牙佛像与佛塔,被时人视为珍品。在前蜀统治的四川,简州(今四川省简阳县东)的许侯、东川(今四川省三台县)的雍中本,均为塑造佛道造像的妙手。当时前蜀首府成都一带著名寺观,如圣兴寺天王院的天王及其部属、炽盛光佛、九曜二十八宿,天长观、龙兴观、龙虎宫的神像,均为雍中本所塑。大圣慈寺的炽盛光佛、九曜二十八宿,华严阁下西侧的释迦佛立像等,都是许侯所塑。雍、许二人所作的塑像,全由当时著名的宗教画家杨元真加以装銮。据绘画史记载,杨元真所装銮的造像,在肉色、髭发、衣纹、锦绣及诸禽类的表现上都非常杰出,为时人所不能及。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挖耳罗汉</h5> 5程冰辩——眉州彭山人(今四川省彭山县),生活于后蜀时期,为广政(公元938~965)年间著名的画家兼雕塑家。所作彭山县洞明观中的天蓬元帅、黑煞将军、佑圣玄武、火铃等一堂造像,宋代犹存。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挖耳罗汉 局部</h5> 详加比较:5程冰辩乃四川蜀地,理应排除;4吕建也属今四川省简阳县东人,也应排除;3李云——山东人,为沧州大铁狮的雕塑家,精通金石冶炼,理应排除;2智江——三河人,善雕佛道造像,不能完全排除;只有1释智晖最接近设计并制作十八罗汉的基本条件。 如果从团队角度猜想:古代先贤们成功雕塑和烧造出这组唐·五代“真定府窑”北影青十八罗汉塑群雕像,必定是一个团队集体创作所为。因为制作和烧造这种大型雕塑作品,首先要设计、拉胚、做模儿、合成、施釉和入窑烧制等一系列难度极大的复杂工序。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一般分工明确,业有专攻。每个人都在发挥出自己最为擅长的绝技,对每个细节都会精益求精,不出一点瑕疵。若烧造出这样大型的陶瓷造像,需要在高温之下连续煅烧6至7天,才能出窑。即要有唐·五代最为著名的顶级雕塑大师创作原型,又要有最为专业的施釉匠师和把控温度的烧窑匠师,完美结合,缺一不可。能达到此种高度的工艺,唯有皇家寺院专属。 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的猜想,还请各位学者及同仁们的支持与论证,期待与大家一起去验证、挖掘他们更深层次的艺术审美和历史文化价值。<br> <h5 style="text-align:right;">作者(左)和 段大宾老师(右)在一起</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