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的功名

微尘

<p class="ql-block">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先驱人物叔孙豹就提出立德、立功、立言,是为“三不朽”。人活在这个世上,总要有所追求,这是人之为人的基本伦理。西汉大文豪贾谊说:“贪得无厌的人为追求钱财不惜一死,胸怀大志的人为追求名节不惜一死,作威作福的人为追求权势不惜一死,芸芸众生都只顾惜自己的生命。”功名利禄乃人生全部的真相;“世上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在好了歌里,功名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实现。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三千年读史,不外乎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功名利禄是几千年封建士子文人的圭臬。</p> <p class="ql-block">这样一条“功名”之路成为普遍的政治伦理、道德伦理,最早可追溯至四书五经。孔子门人所著的《大学》首次提出儒家理想人格的修为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作为封建士子文人的价值实现路径不断被经典化,逐渐成为普世的价值。此后,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作为显学,定于一尊,成为大一统时代主流的价值思想,作为儒学核心理念的“修齐治平”自然而然成为了几千年封建职官时代引领士子文人的主流价值。宋明以降,以朱熹、王阳明为代表,对儒学作了哲学层面的阐述,发展出著名的“理学”“心学”,儒家思想以不同的形式,主导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直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著名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儒学才真正退出历史的中心舞台。</p> <p class="ql-block">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据史书记载,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他的父亲李客是一位生意人,家境殷实。李白从小有机会广泛的学习儒家经典和百家典籍著作,他自称“十五观奇书”“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p><p class="ql-block"> 唐朝自开国以来,儒学、道学、佛学等多种学说空前繁荣,文化开明发达,李白受诸子百家的思想影响较大,他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儒生,一个虔诚的道士,一个专业的刺客,也不是一个彻底的豪侠,一个真心实意的隐士。他受老庄的影响颇深,但他终究不能学老庄,老庄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陵谷沧桑,身处乱世的人们,保全性命是首要的大事。庄子适时顺势,无求远害,养生无为,拒绝和统治者合作,鄙弃一切功名利禄,追求精神的自由。李白学老庄,访名山,找仙人,采仙草,结道友,行道礼。甚至和元丹丘、吴筠等道士隐居名山,但他终究是把学道隐居作为追求精神解放和谋仕的手段,他从没有放弃对功名的追求。他也无法像他的前辈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苟且于黑暗的官场,在心灵的挣扎中,回归诗酒田园,做一个真正的隐者。一篇《归去来兮辞》既是陶渊明心为形役的诉告,也是他决绝的人生宣言。从此,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澹泊中,活出一派天真。</p><p class="ql-block">庄子一生清净无为,陶渊明有过短暂的仕进挣扎,终怅然知返,明白了哪里是归途。李白不像庄子、陶渊明,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他所在的盛唐是太平盛世,这就决定了他要有更多的士人背负。然而他的个性与官场天然不合,从而导致了他的一生是如此游移不定,丰富含混。有如一座深埋在地底的矿藏,貌似一曲迭宕人心的大合唱,又像一部扣人心弦的生活偶像剧,曲终人散,满怀悲怆,一抹苍凉,留有挣扎,尽是不舍。心似琉璃,命若琴弦,终比纸薄,这是萦绕李白一生的情绪,一生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认为李白的一生受道教影响极深,这诚然不假,特别是在李白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幽暗的日子里,追求精神的自由,幻想羽化登仙,长生不死的道教,成了李白人生的保护神,把他从精神的苦闷中解放出来,成了他挣扎的人生中意外的拯救。</p><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我仍固执的以为,李白骨子里主导他人生的还是儒学。作为几千年来的封建正统思想,儒学早已成为这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否则很难想象李白长安被逐后,在57岁的高龄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稀里糊涂的背负上叛贼的罪名,61岁的高龄还参加讨逆的部队。在李白的骨子里,事功是大于一切的。能立德的是圣人一类的人,立德无望,也不奢望去违背自己的禀赋个性去追求。立言对李白而言,是件容易的事。在李白生活的盛唐,朝廷元老、著名诗人贺知章一见惊奇,称之为谪仙人。仙人的语言,凡人偶可拾取,不可习得。</p><p class="ql-block">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这些在李白诗歌中随处可见的金句,汇聚成美妙的清泉,流淌了千年。李白诗歌瑰丽的想象,神奇的夸张,脱俗的语言,让人望尘莫及。他是诗坛当之无愧的最亮的星,圈粉无数,游山玩水,是他一生所系。前半生主要为干谒,后半生主要是治愈。人生既已如此,何必纠缠于不值得的人和事,陷于无休止的精神内耗?到山水中来,这是两千年来陶渊明、孟浩然、柳宗元、李白、苏轼、林逋的人间清醒。</p> <p class="ql-block">李白活成了别人的偶像。和李白做朋友,从不会亏。那个热情的汪伦,因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永垂不朽;那个与李白一起登楼的夏十二,因了一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而永载史册;甚至那个铁杆的酒友元丹丘,那个以美酒相待的荀媪,还有那些不知名的友人,因了李白的妙手而留名青史。</p><p class="ql-block">但是李白从没有功成的快慰。他心有戚戚,念念不忘那些得不到的终归浮云的功名。他一边呼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边又慨叹着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悲戚着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高唱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若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在政治上建立一鸣惊人的伟绩,在精神上获得彻底的自由(戴建业语)这种悖论式的人生追求,让李白的人格陷入了巨大的分裂,也让李白的人生陷入的痛苦的挣扎,正是这样的分裂与挣扎,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功名是李白一生念念不忘的追求。</p><p class="ql-block">千秋万岁名,寂寞生后事。李白执念了一生的功名,终于在汲汲无为的事功转化为言功中得以实现,李白原本看重的济苍生终如梦幻泡影,李白不以为然的文彩,却成千古之大业。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李白何其不幸,又何其有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林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鄂州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巜散文诗世界》巜长江丛刊》《西部散文选刊》《贵州文学》《渤海风》《上海散文》《名作欣赏》《江南风》等刊物,有作品获国家级奖项或收入各种选本。文字原创,侵权必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