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山寺位于灵丘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觉山山腰,曾是北魏时期的皇家寺庙。 觉山寺四周的山势相互绵延,东侧有两个山头对在一起,形成一个“凹”字形,像搁毛笔的笔架,名叫“笔架山”,代表的是文运亨通 。北魏鼎盛时期,该寺的僧侣曾达500余人,香火极其旺盛。 寺内建筑因地势分为左中右三轴设计,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是钟鼓楼、天王殿、韦陀殿、大雄宝殿;东线是魁星楼、碑亭、金刚殿、弥勒殿;西轴线是文昌阁、辽砖塔、罗汉殿、藏经楼、贵真殿。 觉山寺坐北朝南,位于觉山半腰,周围高山环抱,山下唐河湍湍激流,河岸芳芳绿草。觉山寺四周的山势相互绵延,形似莲台,把整座寺院托在当中。 塔身上全是风铃,随着微风发出叮铃铃的悦耳声。 现存寺庙为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第二代宗师龙诚和尚重修,整座寺院精巧玲珑、殿宇齐全。 在觉山寺的寺门上有二龙戏珠和丹凤朝阳的雕饰,砖雕精致、古朴,非其他寺院常见。有龙有凤便是这座皇家寺院的风范。 觉山寺的标志性建筑——八角密檐式砖塔,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距今已有900多年,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座辽代砖塔。<br> 该塔共十三层,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由砖砌出地面,自下而上为须弥座、平座、仰莲。须弥座的砖雕造型丰满、刀法流畅。 塔身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除第一层木椽木飞外,其余均为木椽砖飞,塔檐造型一致,整齐排列,逐层内收,给人一种秩序美。 塔身第一层的环形塔室外壁,保存有60多平方米的辽代壁画,内容为菩提、四大明王、飞天等。 塔身上的雕塑都是三维立体 在觉山寺西南数十米处的小山顶上还有一座方形三层密檐小塔,高5.23米。与寺内白塔一大一小,相映成趣,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