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日漪园,水光潋滟,丹桂飘香。为了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促进教研机制创新,引导广大教研员改进教研工作方式,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和教研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于10月10日上午在沂堂镇中心小学举行“全区小学数学教研员专业素养提升培训会”。全区所有数学教研员、教研组长参加了此次活动。</p><p class="ql-block">第一个环节,由沂堂中小教研员张维政老师做成长汇报《接过小旗向前跑——学做一名教研人》。首先,张老师让大家做两个思考:你喜欢教研员这份工作吗?从这份工作,你有什么收获?然后再思考:教研员是什么?需要做什么?张老师主要提到三个方面的工作:对接区教研室;学校里面引领教研;个人能力提升。尤其是学校里面引领教研这方面,张老师强调,要做自信者、规划者和实施者。听了张老师的汇报,获益匪浅,尤其是张老师介绍的四位一体集体备课,让我对以后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有了新的思路和想法。</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汇报老师,是高都小学的段金贵老师,段老师的汇报主题是《勤思考 众行远》。段老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汇报:寻改变,聚焦学生素养提升;求实效,三步推进精致教研。如何寻改变,聚焦学生素养提升,在这里,段老师分四步来讲述,对于时间从哪里来,我也非常困惑,段老师的做法,让我茅塞顿开。对于课前三分钟,课上重点关注和课后家校合力,我们也一直都在做,利用校本课这个做法,给我了启发。如何求实效,三步推进精致教研?1、从教研问题入手,解答教学中原生态的疑问;2、从课堂阵地入手,强化理念持续更新;3、从先考后研入手,实化课标导向作用。</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黄山镇中心小学栾正超老师汇报《科研赋能教研,促进专业发展》。栾老师从“课堂初探——助学课堂模式探索”,“校本研读——研、训、教一体化”两个方面,讲解如何更好的开展教研工作。其中,助学课堂模式主要分为五步,理论学习、初步设计学习单、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和课例打磨助力课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教研训一体化中的借助老教师的资源,这一点,是我以前没有用到的,给了我新的启发和思考,对我很有帮助。</p> <p class="ql-block">三位教研员汇报完,第二个环节,由孙茂迪老师汇报《素养导向的备课模板解读》。孙老师首先对数学素养进行了解读,又对新的单元备课模板以及课时备课模板进行了各个部分的详细说明,孙老师的解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在备课中的很多困惑。</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环节,李绍平老师汇报《思考,看到更多出路》,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李老师谈到了自己的讲课经历,带来了自己的三个思考:自身成长,团队建设,提素养、抓成绩。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最后一个环节,是我们最敬爱的胜哥做总结发言,胜哥的总结发言主要从四个三展开,说教研员3件主要的事:听课、明确教研成员都有谁?组织教研活动(要抓小问题);说3点突破:距离点(常态课与优质课);矛盾点(行政事务与研究事务);制高点(个人与团队);常三思:思考工作如何开展?思维方式;思想(有想法);做到三好:课要比较好,成绩要比较好,一般问题要解决好。每次胜哥的发言总能让我茅塞顿开,获益匪浅,找到前行的方向和动力。</p><p class="ql-block">此次培训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给了我更多的思考和方向。回首一年多的教研工作,有进步、有提升也有不足,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停一停,进行复盘,磨刀不误砍柴工,就像胜哥说的,常三思,思考、思维和思想,我们教研员的工作,不仅是传达者,更是引领者。</p><p class="ql-block">逐光而行,行将致远。或醍醐灌顶,或豁然开朗,不必立竿见影,也不必一蹴而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便是此次培训学习的最大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