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增民520710 一阵小雨后,北京的秋天真的来了。趁着温度尚可,来到皇家园林走走,这里也记不清来了多少次,春夏秋冬哪个季节都来过,春天赏过花,夏天划过船,秋天拍过桥,冬天踏过雪。公园六个门,这次走的北宫门,入门后就到苏州街溜达。虽是走在苏州街,但找不到平江路和七里山塘的影子,只是在水里的倒影中陶醉一下。 苏州街<br> 苏州街又称“买卖街”。苏州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1860年被列强焚毁。1986年重建。(自网络) 后山的景观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自网络)<div> 后山在儿时的记忆里是少有人烟的地方,甚至不敢轻易地跑到后山去玩,都是在谐趣园,知春亭,湖边,十七孔桥这些人多的地方撒花儿。不像现在走个楼梯有时也要等。</div> 清晏舫<br> 清晏舫俗称石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自网络)<div> 石舫,这里恐怕是来的最多的地方,每次好像都要在这留个影。冬天的时候从冰上溜过去,还要爬到船头去拍照,现在保护古迹,是不可能爬上石舫了。</div> 昆明湖是北京园林最大的湖面,当然也是最喜欢在这划船,荡起双桨。水浅时玉带桥附近船桨都能搅起浑浊的泥浆,最卖力气划水的时候是控制时间,把船还了,以免多交半个小时的费用。 佛香阁<div> 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自网络)</div><div> 佛香阁在最高处,也是爬山比赛的地方,看谁第一个爬到顶峰。最后也是爬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div> 万寿山铜殿<div> 位于北京市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西坡,名宝云图,亦称铜亭(因其外观如亭状),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是用铜铸造的佛殿,号称"金殿"。殿高7.55米,重41.4万斤(合207吨)。为歇山重檐,枋木结构,四面菱花槅扇,花纹采用传统工艺拔蜡法制作,绚丽精美。通体呈蟹青色,坐落在汉白须弥座上。殿内佛像供器经帝国主义捡掠破坏已荡然无存,门窗亦散失不全,使宝云阁状如亭子。(自网络)<br></div><div> 铜亭很漂亮,以前都可以亲密接触,现在已经很长时间不能到到那了,只能在远处拍个照片。</div> 颐和园,每次来都没有全走到,有时是围湖转,石舫,玉带桥,十七孔桥,铜牛,知春亭转一圈。要不就是转转谐趣园,爬爬佛香阁,划划船要是都想转到还真要费些时间,耗费体力。<div> 印象中第一次来颐和园还是上小学组织的春游,一群孩子,在颜老师的带领下,在这美丽的园林中游玩,把那次的照片翻了出来,放在这里,也让我的同学们再一次回味童年的欢乐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