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双节假日的最后两天,我们终于按捺不住驿动的心,与俞君、向君几位老友一合计,驱车直奔阳产而去。关于阳产土楼,网上介绍很多,这里不作赘述。在山下接驳点,我们稍作停留,没直接坐接驳车去阳产,而是先去了与阳产一山之隔的下产村,这个村房屋大多也是土楼,只是还没商业化,更原生态,这使得我们对“土楼”有了更深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季节已经是中秋,午后的阳光很明亮,透过叶子,叶子就有了秋的味道。下产村入口处有一棵高大的樟树,一农妇告诉我说这树大约有600年了。根很壮实,杆很粗硕,叶很繁茂。我想这棵树,一定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它目睹了村庄的荣辱兴衰和在岁月河流里的变迁。进村的巷口,常有田园狗守着,它们大多很友好,好奇地看着陌生人,甚至一路跟随着我们,有时还在前面带路。</p> <p class="ql-block"> 村里鲜见年轻人,处处散发着猪圈飘出来的猪粪味,让我想起童年时乡村的味道。老人们聚在一块,闲谈着。见到陌生人来,也主动攀谈起来,会主动介绍村庄的历史与值得骄傲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一位范姓村民,他70年代在南京当过兵。听说我们来自南京,十分热情。秋收时节,他家屋前空场上晒了许多黄豆。院子里又堆着冬瓜南瓜。看出来他们夫妻很勤劳能干,收获颇丰。值得称道的是,他还是黄山市书法协会的会员。家里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以及别人赠送他的墨宝。我称他范老师,他很开心。这么闭塞的农村,他能坚守下来,他心里有多浓郁的乡土之恋啊。</p> <p class="ql-block"> 下产村,我们草草转了一下,与阳产村一样,这也是一个空心村,不可阻挡地衰落着。我们随即坐了接驳车,到了阳产。夕阳西下,阳光热烈,群山沉寂。村里只有一两处有炊烟。此时若听听《又见炊烟》,倒是非常能唤起游子的乡愁。我们径直到郑树林家。他家住村子的最北面,他家院子,就是最好的观景台,居高临下,一览村子全貌。</p> <p class="ql-block"> 安徽有晒秋的传统。早些年我们深秋到阳产,这里还没有什么晒秋的场景。这几年为了迎合一些游客,阳产也晒秋了。阳产没有什么田地,山上也产不了多少瓜果菜蔬,这秋晒的很勉强。土楼原先很纯朴,现在也渐渐商化,有些门口搞了玻璃阳光房了,土楼挂红灯笼也不伦不类。所以我在想,这土楼的魅力,不能被商化毀了,失去纯朴的特色,阳产也就失去了吸引力了。我们来这里,就是要品尝一下土楼的幽静安详,寻找一下深藏心底那种世外桃源的梦境。哪怕它闭塞落后一些,但它应该是原汁原味的,能让我们透过沧桑感爱到这里人民祖先的聪明才智与坚韧不屈。</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这两只红灯笼在夜色里红的很有些诗意。这是一个和平宁静的夜。我们睡在土楼里,一夜无话,只有呼噜声此起彼伏。</p> <p class="ql-block"> 渔粱坝,我也不介绍它是一项多么伟大的水利工程,大家尽可百度。但我知道,这座大坝有着两岸万千百姓美好的梦想。看名称吧,渔,捕鱼也。粱,粮食也。也就是说,人们希望有了这座坝,能治住洪水,能灌溉庄稼,能盛产鱼虾,两岸人民从此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 此前我已两次来过这里,春天江水上涨,早上有渔民撒网,小舟在江里随波上下,两岸油菜花把春天的渔粱坝渲染成明艳的水彩画。皖南的山水真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秋时节的渔粱坝,水枯了不少,游人在河滩里大坝上随意玩耍,翠鸟停在石上,聚精会神等着猎物的出现,一位艺术家站在水边练声,自有轻风流水应和着。老街依旧安静,渔粱街的深巷,只有往日的屐痕还深深印在石板路上。</p><p class="ql-block"> 有一临水人家,门楣上挂着一块扁额,叫“听雨楼”。有一年春天,我就住在附近的一家民宿,夜阑卧听潇潇雨。</p><p class="ql-block"> 蒋捷这么写: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p><p class="ql-block"> 当然,每个人听到的雨,都各自不同。我祈望我们听到的雨,不这么悲伤,可以有一点点忧郁,更多的应该是诗意。</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十多年前来时没有这么多商家,现在很热闹,高店一家挨着一家,鳞次栉比嘛。随意走一走。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值得一看的。明万历年间的,又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1这石坊,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全国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我想古代到此一定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吧?现在三轮车电瓶车贩夫走卒都能自由通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时过境迁了!</p> <p class="ql-block"> 斗山街还是要走一走的。建于明清时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一“叶氏贞节坊”等等,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向你娓娓讲述着古老而又凄美的故事,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宛如再现戴望舒笔下的“雨巷”。</p><p class="ql-block">但即使与十年前相比,这曾经的富人区现在也是十室九空了。</p><p class="ql-block"> 不展开讲了,遇见一只熊猫狗,很傲气,它为自己是熊猫了。遇见一家弹棉花店,正想拍一张照,那女主人猛扑过来,咬牙切齿吼道:不许拍照。只有卖砚台的那位老师,告诉我,这方砚台为什么叫“明月松间照”?因为你仔细看,砚池里正流着脉脉的清泉。不信,你仔细看。</p><p class="ql-block"> 行走皖南,我愿做一个流浪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