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了中秋——小朗的家国情怀

一束阳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的中秋和国庆接踵而至,双节同庆的日子里又怎能没有朗诵学会的身影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前一个月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之后,朗诵学会携手安顺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双节前夕为大家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月·亮了中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顾这场活动的始末,不得不说这个主题的精妙之处。把一个名词“月亮”拆解为“月”和“亮”一名一动的组合,与后面“中秋”二字相得益彰,学会里的陆导真是一个不缺奇思妙想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推进会开了很多次,就会场选址这个问题,各路人马先后踩点也有七八次吧,方案从备选一二三四五到你看见的唯一,我们最后居然是本着豪赌的心态,定下了职院——静湖畔致远亭。有湖有亭有廊,有月有树有风,近处的连廊要成为舞台的风景、远处的楼宇要作为舞台的背景、隔湖的月亮岛要成为舞台的奇景。我们赌那天,天气尽遂人意、创意实现奇迹、氛围富有诗意,最终所愿皆为圆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而“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中秋节”积淀着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和习俗,承载着一个民族关于“团圆”的想往和执着。于是节目策划的定位就落在了几个关键词上:文化、诗意、传承、传情、小家、大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音乐话剧《聚散红楼里》由学会会员卢莉娅、汪凯莎出演。当大观园里的乐曲在静湖畔响起,那些经典桥段就在眼前一一闪过,不知道观众里的00后们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经典重现的意义就在于有些记忆是共同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乐诗表演《琵琶行》由学会会员徐海涛、周恩海朗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乐吟诗《琴韵》由学会会员应成鸿、卓荦、吴蔓昕表演。在古琴曲的伴奏下师生两人望月吟诗。月有盈亏圆缺,有新残朔望,有上弦下弦,它满月如盘弯月如弓,它还有红月如血……整个民族的想象力都交集于此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情景剧诵读《等待》由学会会员周浩颖、岳立辉、李健、粟繁漪、刘阳、王子豪联合演绎。情景剧以邓稼先、许鹿希的视角回顾了一位英雄短暂而丰满的一生。“英雄”两个字的背后是一个丈夫28年的隐姓埋名、为国铸剑,是一个妻子28年的苦苦等待和追寻,更是一个国家、民族挺起的脊梁。在中秋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在国庆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总有一些人和事是不能忘、不敢忘的。因此,我们还应该铭记一个日子——烈士纪念日,而铭记是为了更好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忆里中秋》的外景地选在了老街儒林路,外景地主持是学会会员陶燕翔。一条老街,一段记忆,一群故乡的人,讲述一个共同的故事。安顺人的中秋节是绕不过的乡愁,乡愁里有一味叫"洗沙麻饼"。在儿时的记忆里,这家老店就开在这条老街上,每每行至于此,总能想起这种味道,还有那年那月我的青春年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秋故事讲述《最忆是中秋》和《中秋——一份无法安放的亲情》讲述者是学会会员赵伶俐、吴建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院子里铺上竹榻,摆上茶几,擦拭得乌光发亮的漆盘里,摆着各种口味的月饼、点心、糖块,点起那根小小的蜡烛,光照亮了外婆家旧州西街的老房子,吃着月饼嗑着瓜子儿,提着灯笼在小巷子里四处游荡,这就是记忆中,童年中秋的味道。一家人坐在一起赏月、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没有父母的中秋节,泪眼中,我已不知今夕是何年?清风孤影,丹桂飘香,此刻,心中的那份思念和痛,如同岁月酝酿的酒,在思念中慢慢发酵:娘亲在天堂好吗?父亲,一个人独酌,肯定想起儿子陪你共饮的开心岁月。中秋夜,月圆时,在我心中升起的,是一份无法安放的亲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月圆人未圆,人到中年有些经历是必然的,但是牵挂、思念不会变,那是血脉亲情氤氲下的最长情的告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的中秋和国庆注定是不一样的,小朗成员们用自己的方式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岁月,写下的是代代传承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河辽阔 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月光所至 家国同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