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在苏南大地活跃着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他们高举抗日大旗,东进抗日第一线。在靠近上海这个敌人的心脏地带,英勇作战,首战黄土塘、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威震江南,在国内外造成重大影响。这就是抗战史上赫赫有名的抗日劲旅、新四军主力部队之一——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 1937年“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苏南地区成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略后方。人民群众奋起反抗,乡间自发性的抗日自卫武装风起云涌。在江阴地区活跃着两支颇具规模影响的抗日自卫武装,分别是梅光迪领导的澄西抗日游击队和朱松寿领导的澄东抗日游击队。1938年2月,中共上海党组织派何克希、吕平等人与江阴地方抗日武装联系,进行争取改造工作。5月,为加强领导,成立了“中共澄锡虞工作委员会”(简称澄锡虞工委),何克希任书记。随后,澄锡虞工委授予梅光迪部“江南抗日游击大队”番号,任命梅光迪为司令。同时派张志强(江阴人)到朱松寿部开展争取工作。8月,澄锡虞工委授予朱松寿部“苏浙人民抗日自卫军”(简称江阴民抗)番号,任命朱松寿为司令,张志强为政治部主任。澄锡虞工委还在澄西西石桥一带举办“青训班”,培训抗日骨干。学员主要是当地的抗日积极分子以及上海动员下来的工人、学生等爱国青年。 9月,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派新四军第2团参谋长王必成率部东进澄锡虞地区战略侦察。澄锡虞工委与之取得联系,并带梅光迪部、朱松寿部和青训班三支地方武装一起行动,参加了多次战斗,经受了锻炼考验。10月,澄锡虞工委奉命率领所属三支武装到达茅山地区整编。陈毅接见了各部领导,授予“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军”(简称“江抗”3路)番号,隶属新四军第1支队建制,任命梅光迪为司令,何克希为副司令(实际是政委),吕平为政治部主任。另派红军出身的新四军第2团组织股长徐绪奎任参谋长。下辖三个连,各连均建立党支部。从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抽调了三名党员,担任连队指导员。从此,“江抗”3路成为苏南东路地区最早接受新四军改编的地方抗日武装,正式加入新四军战斗序列,走上了抗日斗争的新的发展历程。 <h5> “<b>江抗”3路政治部《告江南同胞书》</b></h5> 1939年5月1日,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命新四军第6团执行“向东作战”任务。叶飞团长、吴焜副团长率部从茅山出发,在武进南部戴溪桥与“江抗3路”汇合。随后,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总指挥部,梅光迪任总指挥,叶飞、何克希、吴焜任副总指挥,乔信明任参谋长,刘飞任政治部主任。“江抗“总指挥部下设第2、第3两路。第6团改称“江抗”2路,“江抗”3路不变,。5月5日,江抗总指挥部率2路、3路一千余人从戴溪桥出发,渡过京杭运河,跨过京沪铁路,进入苏南东路地区,开始了艰苦的东进作战征程。<div><br></div> <h5><b> “江抗”领导人叶飞(中)在东进途中 </b></h5> 5月31日,“江抗”激战黄土塘,击毙日寇30余名,东进与日军交战首仗告捷。6月24日,“江抗”夜袭京沪铁路浒墅关车站,共毙伤日军20余人,烧毁营房2座,炸毁铁路轨道100多米,迫使京沪铁路中断3天。7月23日,“江抗”2路在追击敌人,进抵上海近郊,袭击了日军的虹桥机场,烧毁敌机四架。<div><br></div><div>“江抗”挥师东进捷报频传,震动了日伪军,鼓舞了人民群众抗日斗志,扩大了新四军的政治影响。但也引起了日伪军的恐慌,遭到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忌恨,蓄意制造摩擦。为顾全抗战大局,陈毅与国民党第三战区谈判,决定双方同时撤兵,“江抗”主力随之西撤北上。10月,在江阴西石桥“江抗”进行了整编,“江抗”2路改编为“江抗”1团,“江抗”3路改编为“江抗”2团。</div><div><br></div><div>“江抗”西撤时,留下了一批伤病员在常熟阳澄湖地区养伤。为了重建“江抗”,坚持游击战争,叶飞派原“江抗”3路政治部主任杨浩庐,从江阴西石桥绕道苏州,返回东路地区,与正在养伤的“江抗”政治部主任刘飞、“江抗”5路参谋长夏光同志,传达指示,研究重建部队。11月6日,以36个伤病员为骨干,在常熟东塘市宣告成立了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夏光任司令,杨浩庐任副司令兼政治处主任,组建了特务连。新“江抗”成立后,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打得日、伪、顽胆战心惊,人民群众奔走相告:“江抗”又回来了。</div> <p class="ql-block">1940年3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司令员又派何克希任新“江抗”司令员,夏光任参谋长。4月下旬,新四军军部又派谭震林、温玉成等一批干部,加强东路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力量。很快在苏南东路地区建立了苏常太和澄锡虞抗日根据地。新“江抗”扩编为三个纵队七个支队,发展到3000多人。10月,改称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谭震林任司令兼政委,何克希任副司令,张开荆任参谋长,吴仲超任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遭受重创。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陈毅任代理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同时统一整编新四军部队,将原来的六个支队改编为七个师。3月,位于苏南东路地区的新“江抗”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6师第18旅,下辖第51、52、53、54四个团,在江阴祝塘宣告成立。谭震林任第6师师长兼政委。江渭清任第18旅旅长,温玉成任政治委员。至此,“江抗”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开始了新的战斗历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江抗”走出的英雄部队</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抗”自1938年10月成立、1939年11月重建新“江抗”,到1941年3月改编为新四军第6师第18旅,前后二年半时间,征战足迹遍及苏南大地,部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地方武装发展为正规主力部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尽管历经多次裁撤整编,部队番号几经变更,但仍有多支部队,传承“江抗”红色基因、延续“江抗”红色血脉,继续保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江抗”2路改编的“江抗”1团,在1949年2月全军统编时定番号为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壮烈牺牲的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生前是该团1营3连连长。该连是全军第一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杨根思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江抗”3路改编的的“江抗”2团,定番号为第20军第58师第173团。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该团2营出色完成任务,所属四个连队个个集体立功,全营荣立集体二等功,为战争年代该军唯一的大功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新“江抗”2支队改编的新四军第6师第18旅第52团,定番号第20军第59师第175团。该部前身诞生于阳澄湖畔,也就是名闻遐迩的“沙家浜部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三个团在战争年代同属陆军第20军,是该军的四大主力团之三。现在仍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3集团军的序列中,驻扎中原大地,枕戈待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鲜为人知的是,还有两支从“江抗”延续发展的部队,在建国后成建制转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成了空中雄鹰。一支是“江抗”2团改编为新四军1师2旅6团,其中一部分编到兴化独立团,后延续发展为第29军86师256团。1950年11月,调归空军,改建为空军第11师31团。另一支是由新“江抗”第3纵队改编的新四军第6师18旅54团,其中一部改编为高邮独立团,后延续发展为第29军86师257团。1951年3月,该部改编为空军第17师49团。1954年8月转隶海军,改称海航第4师第10团。</p> <h1> <b>强击机航空兵团</b></h1><h1><b> ——空11师31团</b></h1> <p class="ql-block">1939年10月,“江抗”在江阴西石桥改编后,于11月初渡江抵达扬中岛,与新四军挺进纵队(以下简称“挺纵”)编,“江抗”1团改称“挺纵”1团,“江抗”2团改称“挺纵”2团。不久,“挺纵”1团渡江北上,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挺纵”2团仍以“江抗”2团名义,返回苏南东路地区,掩护挺进纵队主力渡江北上,配合新“江抗”武装开辟澄锡虞地区。1940年6月下旬,苏中郭村战斗打响,“江抗”2团奉命渡江北上驰援,离开了苏南。7月,“江抗”2团改编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第9团。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2旅6团。6月,主力地方化,6团一部并入兴化独立团。1945年9月,改编为苏中军区第2旅第4团。1946年5月,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第87团。1947年3月,调归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建制,番号不变。5月,改称为第11纵队第32旅第94团。1949年2月全军统编时,定番号为第29军第86师第256团。1951年2月,第86师调归空军改建,在徐州成立空军第11师。86师师部改建为空11师师部,第256团、第258团分别改为空11师31团、33团(1992年9月撤销)。</p> <h5><b> 伊尔—10强击机。这架编号为“1219”的伊尔-10飞机,现珍藏于中国航空博物馆,2014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b>。</h5> <p class="ql-block">有着“敢打、硬拼、必胜”顽强战斗作风的空军强击航空兵第11师,这是空军强击航空兵部队中,唯一一支有过实战经历的部队。1954年11月1日至1955年1月18日,参加了解放浙东沿海岛屿战斗,对大陈、一江山岛守敌有生力量和军事设施实施攻击,命中率90%,炸毁敌军营房9栋,面积约8000平方米,击伤敌舰3艘,毙伤敌20余人,有利支援了登陆部队攻击大陈、解放一江山岛。直接参战的空31团及空33团1大队荣立集体二等功。空31团1大队飞行员刘建汉,他奋不顾身地冲过敌人的高射炮火,接连投下4颗炸弹,3颗命中,重创敌舰,荣立一等功,并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5年1月18号,登陆一江山岛作战开始,这是我军首次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在两天的时间里,空11师31团的伊尔-10飞机作为强击先锋,拔除了大量地面火力点。每当伊尔-10俯冲攻击一次,国民党军就立即隐蔽不敢露头,我军步兵就开始冲锋。即使伊尔-10弹药耗尽,也不断俯冲迷惑敌军。伊尔-10强击机在一江山岛上空的活动时间延长了17分钟,直到14时35分才返航。31团的飞行员刘栋和倪金升的飞机,弹药及燃料已经耗尽,他们又做了一次假俯冲扫射动作,震慑了敌人,有力地支援了步兵进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空11师31团多年来隶属关系多次变更,但经过70年的锤炼和建设,空11师33团目前已经具备担负突击地面和海上小型活动目标,直接支援地面部队进攻和防御战斗,支援登陆部队近海岛屿登陆战斗,支援空降兵战斗行动和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以及遂行航空侦察任务等能力,成为空军一支重要的战斗力量。<br></p> <h5> <b>一江山岛战役中的我军强击机群</b></h5> <h1><b> 海空雄鹰团</b></h1><h1><b>——海军航空兵第4师第10团</b></h1> “海空雄鹰团”的光荣历史可以追溯到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该团的前身为江南抗日义勇军。1939年9月,“江抗”西撤后,在阳澄湖畔留下了一批伤病员养伤。11月,上级派员重建部队,开展敌后斗争。11月6日,以伤病员为主体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宣告成立。新“江抗”不断发展壮大,部队编成了三个纵队。1941年1月,新“江抗”第3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6师第18旅54团。随后渡江北上开辟苏中根据地。1942年1月,54团团部及3营与地方武装合编为高宝独立团,1943年2月改称高邮独立团。1944年8月与第1军分区特务营合并,编为第1军分区特务第2团。虽历经多次改编和隶属关系调整,但该团勇猛顽强、不怕牺牲、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始终没变。在兴化战役中,全团官兵与敌展开了白刃战,一举攻克兴化城,全歼守敌。战后,该团被苏中军区授予“兴化部队”的光荣称号。<div><br></div><div>解放战争期间,该团先后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30旅89团、11纵队32旅95团。1949年1月全军统编时定番号为第29军86师257团,南征北战,屡立战功。<br><div><br></div></div><div>1951年3月,257团奉命改编为空军航空兵空17师第49团,加入了人民空军的序列,开赴河北杨村、唐山训练。仅仅一年后,全团在人均飞行20个小时的情况下,入朝作战。1952年8月6日这天,大队长师臣胜率一大队执行任务返航途中,遭遇美空军四架F-86战斗轰炸机偷袭。中队长王昆一边通报敌情,一边迅速逼近敌机连续开火,击落一架,击伤一架。面对扑过来的另外两架敌机,副大队长马致荣进行空中拦截,击落其中一架,另一架侥幸逃脱。这是49团作为空军取得的首胜,也是志愿军空军反击战的首胜。自此之后,49团捷报频传。在抗美援朝期间,空49团是志愿军空军中唯一没有休整过的部队,先后转战13个机场,击落敌机13架,击伤3架,被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称为“空中霸王”。<br></div> <h5><b>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鹰</b></h5> 1954年8月21日,空军航空兵第49团加入人民海军行列,开启了第二次转隶,归编海军航空兵第4师第10团。1955年1月,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中,第10团奉命担负配合兄弟部队争夺一江山岛制空权任务。10团和兄弟部队一起,击毁敌“中权”号坦克登陆舰一艘,击伤敌“太和”号护卫舰和修理舰“衡山”号等舰艇四艘,为取得战役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br><br><div>一江山岛战役后,10团又奉命多次与国民党空军对战,取得了辉煌战绩。1955年5月4日,10团领航副主任萧广、飞行员程开信,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在100米高度击伤敌机一架。1955年6月27日,10团团长张文清率歼击机截击国民党四架F-84“雷电”式轰炸机。飞行员王鸿喜首先发现目标,击落敌机一架;张文清在距海面100米处果断开炮,击落另一架敌机。之后,大队长王昆率中队再次升空,紧紧咬住敌PBY-47型海上巡逻救护机,从2000米高度一直打到70米,在高度表指针已指到“0”的情况下拉起爬高,击中敌机。这是我军创造的喷气式战斗机超低空歼敌的奇迹!1955年12月13日,王昆率米格15-比斯歼击机中队远程截击国民党三架美制F-86“佩刀”式飞机,不仅创造了首次在大陆上空击落敌F-86飞机的纪录,还取得了远途作战的经验。<br></div><div>1958年2月18日,中队长胡春生和舒积成双机编队,跃上1.55万米的高空,击落国民党RB-57型高空战略侦察机,创造了“同温层作战”的空战奇迹。3月24日,美军一架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侵入我海南岛上空,中队长王相一奉命单机起飞截击,在距美机3800 米时跃升逼近,连续三次开炮,敌机左翼中弹冒烟,随后坠落大海。王相一创下首次用歼击机击落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的纪录!1965年3月31日和8月21日,副大队长舒积成又连续击落两架美军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div><div><br></div><div>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三次点将该团出征,无往不胜,涌现出王昆、舒积成、王鸿喜、高翔等一批战斗英雄。毛泽东曾先后25次接见该团41名代表,周恩来总理先后接见该团79名代表。<br></div><div><br></div> <h5> <b> 毛主席接见舒积成</b></h5> 1965年12月29日,国防部授予海军航空兵第10团“海空雄鹰团”荣誉称号。这是建国后国防部第一次授予团级单位荣誉称号。 和平建设时期,该团成为海军航空兵改装最早、机型唯一的整建制两型三代机部队,开启了建设发展的新篇章。传承“海空雄鹰”红色基因的新一代飞行员们,正沿着先辈的足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搏击长空心向党,飞行万里不迷航,不断开创新的传奇! <p class="ql-block">八十年前,“江抗”3路从江阴发源,历经江南抗日义勇军(“江抗”)、江南抗日救国军(新“江抗”)两个发展阶段。“江抗”从东进时的1000余人,五个月就发展到5000余人,武器装备大大改善。新“江抗”以刚出院的伤病员为骨干,重建时只有一个排,三个月后就发展到四个连400余人,一年后就有了三个纵队3000余人,重建新四军时编成了四个团。从这支不断发展壮大的队伍中,走出了一批英雄的部队,而且分布于陆海空三个军种,仍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不能不说是个传奇。它们共同具有“江抗”的历史红色基因,流淌着“江抗”的红色血脉,它们是新四军“江抗”的传承部队。在沿着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向世界一流军队迈进的征途上风雨兼程、阔步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