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幼儿创造性的源泉,是幼儿童年精神的诗性表达。为了更新教师的游戏课程观念,提升游戏课程实践的质量,更好地实现游戏的本体价值。10月15日上午,我们有幸地聆听了福建师范大学丁海东教授《幼儿园游戏的课程生态》的专题讲座。</h3> <h3>刘园长代表全体老师对丁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深深的感谢。</h3> <h3>讲座中,丁海东教授以幽默诙谐的语言介绍了游戏的两条实施路径:一是集中教学活动中的游戏,也就是教学游戏。二是自主活动中的游戏,也就是自选游戏。并结合丰富的视频、图片案例,详细解析了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行为表现、心理活动、教师的观察,让教师们更清晰地领悟了游戏的内涵和真谛,理解和把握了有效实施游戏活动的策略和方法。</h3> <h3>游戏到底是什么?幼儿园游戏有哪些分类?关于这个话题,六个小组老师积极讨论发言,阐述自己的观念。</h3> <h3> 丁海东教授说到,游戏作为课程实践的手段具体表现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游戏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手段主要体现为对于幼儿园正规的、集体化的教学活动在组织形式上的支持、辅助与补充,注重于直接为正规教学目标与要求而服务的功效发挥,把游戏作为课程实施的手段,凸显出游戏作为显性课程的有效形式资源。游戏精神贯穿课程实践的灵魂,游戏作为一种精神的特质而表现为一种精神状态或心灵趋向。</h3> <h3>情感价值、精神价值构成游戏学习价值的本质与核心——学习品质。环境创设是“教”的前提,通过掌握观察三方式,评估五要点,把握过程介入五时机,实现游戏中的教师“自主”指导。<br></h3> <h3>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完成于追求目标或结果的自主过程与身心体验,这其中的情感表达与态度体验,赋予幼儿游戏滋生与磨练其学习品质的核心价值,兴趣、快乐、主动、投入、坚持等成为游戏给予幼儿最好的学习体验与精神食粮。那么,如何做到引导式教育,让孩子自主,感兴趣的“学”,那就需要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困难,共同探索未知的世界。</h3> <h3>丁教授的观念:知识可以等,快乐不能等,让我感触很深。游戏就是让幼儿追随自己的想象,释放自己的天性,我们老师应该向孩子学习,通过游戏读懂孩子,了解孩子。</h3> <h3>下午,丁教授针对三种游戏类型:自发性游戏、探索性游戏、有规则游戏作了详细的介绍。丁教授高度肯定了规则性游戏的重要社会性价值,规则性游戏的核心就是规则与竞争。</h3> <h3>通过本次活动,强化了教师“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引导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效地开展游戏课程研究,并进行分析与反思,助推教师们专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丁教授精彩的讲座也为第二阶段教育部儿童基金会“2023汝南县幼儿教师培训”画下了圆满的句号!</h3> <h3>路虽远,行则将至!我们全体老师一定会把本次培训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来,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