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寇李戴”文/刘美华

寒梅若华·窑洞逐梦人

<p class="ql-block">  ·小小说 · </p><p class="ql-block"> “张寇李戴 ”</p><p class="ql-block"> 文/刘美华</p><p class="ql-block"> 穿着长裙,踩着音乐,走在公园,高跟鞋敲打着石板路,真有一种曼妙的感觉。看到有位大爷用刷子攥水在脚下的方石板上写字,我又想起那个男教师。虽然我和他的全部交往也不过就是一杯茶的功夫,而且连他的名字都没记住。 </p><p class="ql-block"> 那会儿我刚在《延安文学》发表了两首小诗,镇上教书的叔叔捎话要我带上样刊去交流交流。 </p><p class="ql-block"> 身着笔友从部队给我寄来的军装,骑着自行车翻过一座山,走过 一道川,到了镇上 ,过了一座桥,抬脚就进了叔叔婶婶的院子。不用敲门就进了窑洞,门还没带上,发现叔叔侧坐于缝纫机前,婶婶笑盈盈地立在一边,正在看一个瘦高的小伙子伏在缝纫机板上写字,叔叔喊了声:“若华来了,来看我们学校杨老师的字。”婶婶笑着说她去泡茶,笑的意味深长。 </p><p class="ql-block"> 我便伸长脖子凑上去看,才发现他用的不是毛笔,我第一次见那种软笔,写出来的小楷俊朗秀气。不由赞一声:“好字!”开始我还觉得挺自然,叔叔在桥对面的小学教书,中间只隔着一条小河,同事来串门很正常。接下来叔叔故作随便地给我们做了介绍,我才明白叔婶的良苦用心。不过,看得出他对来此的目的早已是心知肚明。 </p><p class="ql-block"> 不过他的个人条件也的确挺好的,又刚转正。我还能说什么?叔婶陪我们聊了一会,便借故出去了。面对俊美小楷我有些爱不释手,便拿起软笔试着写字,却发现眼巧手拙,连一撇一捺都写不好,不由羞红了脸,坐不住了。他站在我背后笑着说:“开始谁也写不好,只要每天坚持写上一两页,有铁杆磨针的耐心练一段时间就好。”他的话让我觉得他要多聪明有多聪明,不由对他刮目相看。 </p><p class="ql-block"> “听说你写的好文章。”他翻着《延安文学》轻声说。 </p><p class="ql-block"> “没事干,写着玩。”不知为甚,每当别人说起我写文章,就不由得心虚。 </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就爱好文学。”他接着说 : “只是爱看,却不爱写。” </p><p class="ql-block"> 这倒引起了我的兴趣。爱看不爱写,说明他胸怀开阔,没有烦恼可言。 </p><p class="ql-block"> “你最爱看那一类文学书?” </p><p class="ql-block"> “那一类。可多呢!” </p><p class="ql-block"> 他像看一个小学生那样瞥了我一眼。 </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喜欢看小兵张嘎和铁道游击队。上初中和高中后越看越多,就分不清到底喜欢那一类了。不过,最近特别爱看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小说。你也喜欢看吧?看他的书是不是特别入迷,心里会升腾起一股侠义之气?” </p><p class="ql-block"> 我忽然不那么心虚了,“武侠小说我读过几本,都是哥哥借回家,趁他出去时我拿起来就看,至于作者是谁,倒没去留意,也说不准,怕张寇李戴……” </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一说出口,我就后悔了。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有字典。但是每年村村都要搭台子唱戏,戏文里有个清官寇准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后来在书里面看到“张冠李戴”这个成语,就自以为是“张寇李戴”,从小就听父老乡亲们说:“你的帽子为甚要往别人头上寇(扣),屎帽子乱寇(扣)……”再后来条件好了,才确信自己犯了最低级的错误,但是习惯使然改不过来。 </p><p class="ql-block"> “你说甚?” </p><p class="ql-block"> 他合上笔帽,用手指交替玩转着那支金色的软笔,眼睛却直盯着我的脸。“刚才那句,你说什么来着?” </p><p class="ql-block"> “我说我对武侠小说的作者说不准,怕张寇李戴”我觉得我要是改过来感觉更别扭,远没有张寇李戴更顺溜。 </p><p class="ql-block"> “张冠李戴……”他冲我笑着。</p><p class="ql-block"> “寇!”我一本正经地补充道。</p><p class="ql-block"> “你上了几年学?” </p><p class="ql-block"> “六年。”</p><p class="ql-block"> “军校?”他看着我身上草绿色的军服问。 </p><p class="ql-block"> “不是,是井校。”</p><p class="ql-block"> “警校?”他将脸偏向我,眼睛一亮,但是随即又暗了下来。自我解嘲似的笑笑,应该说,他笑起来更加英俊好看。 </p><p class="ql-block"> “没错,是井小。” </p><p class="ql-block"> 熟人都知道,我只上完了小学,确确实实是井家河小学毕业的——五年级+学前班……</p><p class="ql-block"> “噢,专科一般是三年,本科四年。没想到警校却是六年……”他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抬起头,带着一种优越感望着墙头上叔叔画的一幅画:“桃李满天”然后匆匆收起案几上的方格本,“谢谢你和我聊了这么多,我们以后再说吧!” </p><p class="ql-block"> “我叔叔在隔壁窑里,我叫他送送你吧。” </p><p class="ql-block"> “不必了。”</p><p class="ql-block"> 他一仰头将面前的茶水一饮而尽,眉毛轻轻一挑,撂下茶杯,转身走了。 </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我在他心中成了一个不懂装懂——彻头彻尾的傻帽,可是顺其自然,也没什么不好。 </p><p class="ql-block"> 叔婶大概听到他离去的脚步声,进来相继问:“他怎么招呼不打就走了?”我不由哑然失笑。 </p><p class="ql-block"> 骑着车子往回走,感觉川道是那么长,山路是那么陡,在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坡上我不知道走了有多久。事实上我想着那个男教师,心里涩涩的很不是滋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p><p class="ql-block"> 【井家河小学】前两年还有三五个学生,去年仅有的几个孩子也去山外面上学了。今年校匾已被摘取,【井家河小学】彻底没有了。在物质贫乏的八九十年代,青少年最喜欢的橄榄绿军装穿在身上,四季长青,曾经是多少人羡慕的衣裳,如今只是农民春播秋收的劳动服。仅以此文纪念我的母校和橄榄绿以及回不去的纯情岁月!</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刘美华,陕西米脂人, 网名寒梅若华。</p><p class="ql-block"> 村小读书时,就被父母指婚。一九八五年小学毕业,抗拒包办买卖婚姻。常年以打工为生,饭馆服务员,网吧清洁工,建筑工地当小工,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用我手写我心,习惯了抱着文字取暖,文学是我生命的支撑。一九九○年参加《女子文学》刊授,幸遇著名诗人、作家刘章为导师,发表处女作。后经刘老师引荐认识延安著名诗人曹谷溪老师,同年加入中国乡土诗协延安分会。现为榆林市作协、榆阳区作协、榆林诗词学会、米脂县作协会员。有文字散见于《延安文学》《西飞文艺》《榆林青年》《榆阳诗文》《文化绥德》《三星堆文学》《米》等刊。</p><p class="ql-block">  二○○六年的第一场雪,陕西卫视《诉说》栏目组就纪实小说“被爱遗忘的女孩”曾做过专访,并以《陕北婆姨——三个女人的故事》之一播出。有个人著作乡土散文集《温暖窑洞我的家》一部,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农民写书难!</p><p class="ql-block">出书更难!!</p><p class="ql-block">卖书难上加难!!!</p><p class="ql-block">期待好心人购买支持,友情赞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