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p class="ql-block"> 今年(2023年)是上海仪电百年诞辰,从家父张元震1952年加入上海宏音无线电厂(上海无线电三厂的前身之一)算起来,我家与仪电的渊源也已延续70年了。家姐、夫人和我也是仪电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曾是金飞凯的一员。</span>我至今还被聘任为仪电集团技术委员会的委员、无线电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还在为仪电贡献余热,身上的仪电烙印永远磨不掉了。</p><p class="ql-block"> 借上海无线电博物馆开展“我与金飞凯”主题征文活动之际,写下本篇。在世一生,相遇即是缘份,涂些文字,追忆往事,以表达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br></p> 初识金星 <p class="ql-block"> 1980年,我还在上大学,住在学校里。某星期天回家,父亲的房里有许多人在说话,高谈阔论地,但听不清楚具体内容。妈妈告诉我是仪表局郁品方局长和上海电视一厂的季挺厂长,他们已经来过几次了。好长时间后,他们结束谈话走出来,我礼貌地打了招呼。季厂长很客气地向我父亲问起了我的情况,得知我学习的是无线电电视专业,立即说我们正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毕业后就到我们厂里来吧,还有你们的同学们。他向郁局长说,多给些名额,支持我们的项目。</p><p class="ql-block"> 从父亲那儿得知,乘改革开放的东风,上海争取到国家的一个十分艰巨,也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引进日立公司的彩色电视生产线,生产制造金星牌彩色电视机。此举既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又<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此为契机提高我国电子工业的整体水平,跟上世界电子工业的发展步伐。这个光荣的任务就落实到了上海电视一厂。</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国家布局了“天南海北”即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四个整机,以及显像管、集成电路、高频头、行输出和PCB板等一批关键配套元器件项目。</span>当时整个中国没有真正的彩色电视机,也没有批量生产的技术和能力,即使是黑白电视机的生产技术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一大截。<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海要争取率先成功,这个任务压力山大。</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开始认真关注金星彩电和我国的彩电产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加盟金星 <p class="ql-block"> 1982年2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学毕业分配我来到了上海电视一厂。一同进厂的还有</span>孙益明、陈丽敏、郭斯宏、江帆、郁甦明、叶珊钧等7位同学。</p><p class="ql-block"> 报到地点在金星老厂区,斜土路1646号。在厂部的一栋别墅楼里接受入厂教育一星期。厂领导们十分重视我们这一批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考虑到彩电引进工作的需要,以及我们这批人入学前大都有工作的经历,免去了通常大学生入厂先下车间实习半年再分配工作的惯例,直接安排到技术岗位工作。郭、叶与我三人分到设计科,去新厂区上班。</p><p class="ql-block"> 电视一厂的新厂区在田林路140号,我们去那边时还是一片工地,员工还在草棚里吃饭。引进彩电生产线、设计科等技术部门都在新厂区,后来主要的管理部门、辅助部门也迁到了田林路。老厂区只留黑白机生产和销售、服务、教育部门。新厂区越来越漂亮了,建成了“花园工厂”。老厂区的人嫉妒了,说我们斜土路是又斜又土,你们田林路是又甜又灵。新厂区的人也不太高兴,上下班路程远,骑自行车要穿过菜地,绕过碉堡,路边还有化粪池;乘公交到终点站下车还要走一大段路。</p><p class="ql-block"> 设计科长林志荣来接我们,安排郭进了设计二室、叶进了结构设计室,却对我说暂时不进产品设计室,先借到总师室工作一段时间。对此决定我心里一团疑惑,刚毕业的大学生到那里能做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国电子工业整体水平一直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元器件的水平不高。国家引进彩电生产技术,不光是要提高整机的技术质量水平,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带动我国元器件技术质量的提高。彩电引进初期,基本全部采用进口元器件生产整机产品。</p><p class="ql-block"> 厂里决定在总工程师室下设立部品工作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抽调</span>设计科柯正本副科长等<span style="font-size: 18px;">技术力量先行从深入了解掌握国外先进的理念、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方面入手,推进元器件的国产化。</span></p><p class="ql-block"> 我跟着师傅朱秀福,他是我在金星的第一位师傅,对花大量金钱引进的日立元器件规格书、认定书等技术资料进行消化、吸收,制定出向国内相关制造企业提出基本技术要求的文件。</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金星引进的是两款日立机型,14英吋的C37-401,22英吋的C56-402。两款产品用的元器件有相同有不相同,我仔细研究这些元器件的参数、认定要求的细微差别,搞明白日方为什么要这样规定。</span></p><p class="ql-block"> 当时厂里除了用于生产的成套进口零部件外,还有少许零散的零部件供我们研究。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真正掌握国产元器件的适用性等状况,科里让</span>我负责<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组装两台彩电整机,尽量</span>用当时可以用得上的国产元器件替代进口元器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不过,<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装配的过程中,让我掌握了引进彩电整机的装调、检测。</span></p><p class="ql-block"> 引进成套彩电技术生产线包括了完整的彩电检测设备系统,完整的一套在质量科,另外还为设计部门配置了电性能检测系统,俗称屏蔽笼。一段时间下来设计科的屏蔽笼里的仪器仪表等被我玩了个遍。</p><p class="ql-block"> 不久,厂里组建部品科,专门负责元器件的质量控制、国产化推进等工作,总师室部品组的职能并入部品科。</p><p class="ql-block"> 在总师室帮忙国产化工作的经历,给了我迅速接触了解国际先进技术的机会,学习掌握了大量在学校里学不到的技能与知识,开阔了眼界和考虑问题的思路,为后面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设计新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设计科金星牌C37-401/C56-402彩色电视接收机产品组</span></p> <p class="ql-block"> 从总师室回到设计科,我被分配进了设计一室引进彩电产品组。这个组主要负责引进产品金星牌C37-401/C56-402彩色电视接收机的产品技术。产品组长是郑书章,也是我在金星的第二位师傅。组里还有一位戴海虹,她年龄比我小,但先进山门为大,还得叫一声师姐。郑组长我们习惯叫他郑师傅,做事非常认真,自我要求高,对我们的要求也高。他大部分时间泡在车间生产线上、质量科里,研究产品和技术,一有空余时间就往资料室跑。</p><p class="ql-block"> 跟着郑师傅查资料。在郑师傅的影响下,我也去查阅学习了大量的引进技术资料。资料大部分是日文的,幸亏厂里有远见,组织了多名翻译人员,在每份文件的要紧地方都注了中文,阅读理解快多了。</p><p class="ql-block"> 跟着郑师傅跑现场。引进线工作到了试生产阶段,日方来了许多技术人员,分布在各个岗位进行指导。师傅说现场能学到东西,产品的许多问题不是单单的设计问题,与现场的环境、操作、管理的精细程度有相当的关系。师傅还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资料里面没有</span>的“know-how”,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日方技术人员手上、脑子里,到</span>现场才能真正学到。</p><p class="ql-block"> 跟着郑师傅做产品。我们完成的第一个项目是在引进产品C37-401的基础上派生一款出口机型。这是上海电视一厂生产的彩色电视机首批出口,也是我国批量生产的彩色电视机首批出口。</p><p class="ql-block"> 上海电视一厂从日本引进年产20万台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竣工投产,并被评为国家全优工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也随之对彩电产品与生产技术的理解进一步加深。</span></p><p class="ql-block"> 几年后,仪表局、广电公司组织上海电视一厂的彩电技术向上无十八厂、上无四厂扩展,支持两家企业开始彩电生产。金星拿出成套技术图纸,提供彩电产品和工装调试设备样机,并接受现场学习。上海彩电产业形成了金飞凯三龙齐飞局面,构成了我国电子工业的一大重要产业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赴京讲课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82年,我国彩色电视工业刚刚起步,全国缺乏彩电技术人才。作为当时的彩电龙头企业,生产“金星”牌彩电的上海电视一厂在北京举办全国彩电培训班,邀请高校专业老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任课老师。全国彩电培训班先后培养彩电专业人员数百人。</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厂里办学部门与</span>设计科协商,要求<span style="font-size: 18px;">派技术人员去北京支援当讲师。林科长又想到了我,选派我去主讲彩电整机原理、调试与修理。</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其实修理是最难讲的,理论与实操都要涉及到。不同于现在的电子产品修理,整机一出故障就换板子,那时的修理要求查到元器件级,有的还要搞到部件里面。比如显像管与偏转线圈作为一个组件,彩管厂出厂时会聚、几何失真等指标都调好固定好,时间长了或其他原因,两者之间难免会松动,需要修理师重新调整。为了讲好课,我专门找郑师傅要了台彩电搞故障模拟,以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82年9月,到了北京全国彩电培训班,与朱伟仑、沈治等部分已在京的任课老师汇合,衔接上科大许志祥老师主讲的彩电集成电路一课。赶国庆前完成学员考试,给合格者发证。这证就像当于就业资格证,持证者可以正儿八经地上岗或申请开办彩电修理店。</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北京期间还接到指令,为总参某部开一堂彩电讲座。部队为表示感谢,送我回驻地时,随车拉来了一大筐雪梨。</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沈治老师心灵手巧,削生梨,皮薄而不断。他每天为每人削一个。</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朱伟伦老师人长得帅,像电影明星。在班上很有号召力,课堂氛围搞得很轻松,效果也好。</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员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态度认真,理论考试,实操考试,顺利通过。近一个月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一箩筐生梨也正好全部消耗完。</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转眼到了年底。一天,我们设计科的老工程师张耀波找到我,邀请我到上海电子学会组织的活动中作个彩色电视的学术报告。报告放在南昌路47号,被称为“科学殿堂”的上海科学会堂举行。</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讲课也是自我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这三次讲课,真是收获满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1982年9月,北京,全国彩电培训班部分任课老师。左起:沈治,许志祥,张一钧,朱伟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br></span></p><p class="ql-block"><br></p> 初担重担 <p class="ql-block"> 设计科的引进彩电产品组不断在壮大,不久邵杜罔、金大玮等新人入组。郑师傅决定让我单飞,担任产品负责人,与戴师姐一起开始承接产品设计项目。结构设计搭档是夏震。主要任务是在引进产品的基础上,设计派生产品。</p><p class="ql-block"> C56-402与C37-401一样,采用的是非隔离开关电源设计。设计派生监视器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以及随之而来安装工艺问题。我将安全变压器的设计方案请教了技术大拿,副总工程师卢树人,得到了他的指点与认可。我、夏震和戴海虹一起到元器件厂,从设计、开模、制造、质量控制等帮助他们按照我们的方案试制出了所需的另件产品。</p><p class="ql-block"> 卢总非常绅士,灰白的头发始终梳得整整齐齐,说话柔声细语。大家说他“菩萨”好说话,我认为卢总在技术问题上绝不含糊。</p><p class="ql-block"> 此后,我们产品组每年都有新的产品问世。</p><p class="ql-block"> 1983年,完成金星牌C56-402-1型大屏幕/监视两用机,我国第一台收监两用机</p><p class="ql-block"> 1984年,完成金星牌CJ56-2型大屏幕彩色双制式监视器,中国第一台PAL/NTSC4.43双制式彩色监视器。</p><p class="ql-block"> 1985年,完成金星牌彩色三制式电视机,中国第一台(PAL/NTSC/SECAM)彩色电视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正在设计金星彩色监视器</span></p> <p class="ql-block"> 80年代,仪表局组织上海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上海无线电三厂、上海电视一厂等单位联合开发卫星电视接收转发系统。我担任产品负责人的金星彩色监视器入选为该系统配套的监示设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奖给改革中的青年明星</span></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共青团在全国开展的一项建功立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进军的活动,也就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命名表彰“</span>新长征突击手”。鉴于连续获得的上海市科技小成果,我被仪表局团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光荣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改革中的青年十大明星(新长征突击手标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多少个舒心的假日,你不曾舒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多少个平静的夜晚,你不曾平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引进图纸中国化,聚精会神担重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拳拳之心相报,屡屡创出新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谁不晓,享誉千家万户的金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蓦然见,四化蓝图中,又镶缀着一颗亮闪闪的“金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共青团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委员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八五年四月</span></p><p class="ql-block"><br></p> 力争第一 <p class="ql-block"> 1985年,国家为了改变彩电企业全盘引进国外机芯,技术水平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推进彩电两片机的自主设计,在全国组织了三个联合设计组,分别设在三所、清华大学和上海。</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两片机,是指采用两片国内能够大批量生产的大规模模拟集成电路为核心器件的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彩色电视机。</p><p class="ql-block"> 电子工业部三所牵头联合一部分企业采用东芝TA 两片机(TA7680AP、TA7698AP),清华大学联合一部分企业采用三洋 Mu两片机 (M51354AP、HPC1423C)。这两套集成电路在国际上已经被成功大量应用,整机与集成电路都较为成熟,有参考样机。</p><p class="ql-block"> 1985年前后,上海仪表局决策要在上海形成彩电产业,组建了合资企业上海飞利浦半导体公司生产TDS系列集成电路。叶龙蜚局长、广电公司杨宗秩总工程师亲自组织上海电视一厂、上海无线电十八厂、上海无线电四厂实施两片机彩电联合设计项目。</p><p class="ql-block"> 上海联合设计采用飞利浦TDA 两片集成电路(TDA4500、TDA3565)设计彩电基本机型,再由各厂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自的特点进行产品设计,组织定型鉴定,实现量产上市。</p><p class="ql-block"> 由于两片电路之一的TAD4500模拟集成电路,虽然集成度较高,但不够成熟,稳定性较差,飞利浦集成电路部门自己还在不断修改中,也没有被他们自己的整机部门大批量采用过,加上与上海合作的是飞利浦集成电路实验室,并非整机工厂的设计部门,设计难度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金星实际上组织了两个两片机设计团队,我负责飞利浦两片机芯,郭斯宏负责日立两片机芯。</p><p class="ql-block"> 飞利浦联合设计组集中在十八厂,由他们提供场地、辅助保障包括结构设计人员。</p><p class="ql-block"> 十八厂的纪雪奎负责整机元器件选型以及内外联络;四厂储信言负责扫描、功放、电源等高压大功率部分;我负责高中频通道、视频解码、伴音解调、扫描前级等全部小信号处理系统。参加联合设计组的还有金星的郗海滨,凯歌的秦敏,飞跃的倪观泉等,还有结构,文档等人员。</p><p class="ql-block"> 老纪是老前辈,信息多,协调能力强。他很有意思,他经常把技术攻关比作医生看病,要我们给攻关样机“开贴药吃吃”。老纪经常对攻关效果给予“问题不大”的评价结论,我们都习惯了,也理解他的真正含义是“有改善,但还存在一些小问题”的意思。飞利浦来的英国老外就摸不着头脑了,不明白他们的集成电路到底还存不存在问题,是否还要改进。</p><p class="ql-block"> 储信言做事非常认真扎实,任务交给他是最为放心的。</p><p class="ql-block"> 因为大家回到各自厂里还要开展二次设计,所以都希望联合设计中遗留的问题越少越好。整个团队密切配合,分工不分家。</p><p class="ql-block"> 原来计划联合设计组开赴欧洲便于与飞利浦实验室沟通,有关方面感到我们去香港更方便,便要求飞利浦相关技术人员一起集中到飞利浦香港。其实那时香港尚未回归,签证也是十分麻烦的。</p><p class="ql-block"> 仪表局组织了杨总为团长,谢华达为副团长的联合设计中方团队赴港开展设计工作。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原型样机基本成型,同时对飞利浦集成电路提出了设计建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上海仪表局两片机联合设计赴港工作组全体成员</span></p> <p class="ql-block"> 联合设计结束后,电视一厂成立了飞利浦两片机产品组,设计团队中有我与郗海滨,新加入的新生力量孙海鸿、陈雄等设计师。</p><p class="ql-block"> 产品组根据电视一厂的彩电生产工艺特点,元器件配套情况和产品技术要求重新设计了电视一厂版TDA主机芯,对行输出、帧输出、电源、伴音功放等大信号处理电路进行了修改设计,使主机芯适用于37Cm(14”)到54Cm(21")的彩电。</p><p class="ql-block"> 重新设计PCB印刷电路板是必须的重头戏。当时还没有CAD技术,完全靠手工排版,也是电路设计的基本功之一。PCB布局布线阶段的设计各种因素考虑不充分,会导致生产制造阶段出现问题,或者在功能指标等方面出问题。设计中要考虑点特别多,如信号走向、接地线走向等对整机技术指标的影响;某些部分电路的电流电压对安全性、干扰抗干扰性能的影响;元器件的位置、引脚焊盘布置都要适应自动插件机、自动焊接机的要求;信号输入输出点的设置对生产线调试、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连续的加班思考,使人有走火入魔的状态。有一天加班回家的路上,边骑车边思考,脑子里全是铜版纸上画的PCB走线图,好像是老马识途不用想路怎么走,“自动地”往家里骑。突然听到有人在我耳边大吼一声“侬当我是假的啊!”。抬头一看,我的自行车正慢悠悠地撞向了站在马路中央的警察叔叔,前面的红灯还亮着。记不清怎么从田林路骑到了家附近的淮海路宛平路,闯了红灯,还撞了警察叔叔。我赶紧道歉,解释说我是金星的设计师,刚才在思考设计上的难题,没有注意红灯。是金星名气太响了,还是我态度诚恳,警察叔叔只说了句安全是最重要的,就让我走了。</p><p class="ql-block"> 经过设计组努力和各部门的支持,TDA机芯的C4710彩色电视机先后通过了白为民等国家行业领导主持的设计定型、生产定型,是国内第一个大批量投产的自行设计的彩色电视机。飞利浦TDA机芯设计获上海市优秀新产品奖。 TDA的C514彩电获机械电子部自行设计彩电设计集中评比一等奖。 </p><p class="ql-block"> 1989年,上海电视一厂,上海无线电十八厂、四厂的TDA两片电路的金星、飞跃、凯歌牌彩色电视机新机型全部通过技术鉴定。TDA两片电路被机械电子工业部正式确认为优选电路在国内推广应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被上海电视一厂授予一九八五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br></span></p><p class="ql-block"><br></p> 管理新兵 <p class="ql-block"> 87年2月,上海电视一厂开展了组织架构改革。在原来设计科的基础上组建技术开发部,由周元初担任部长、陈梅鼎任副部长。周部长挑选了我与郭斯宏担任部长助理。</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两片机的设计投产上,一定要在设计一线做出成绩。</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技术开发部改组为研究所,周部长也改称周所长,这个称呼叫顺口了,一直叫到现在。经周所长提名,厂里将我与郭斯宏提升为研究所副所长。我的工作侧重新产品开发与投产,郭所长侧重技术预研,我俩有分工也有合作。</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就是说,周所长是我开始技术管理工作的引路人,是我在上海电视一厂的第三位师傅。</span></p><p class="ql-block"> 陈梅鼎副所长是工业设计的高手,著名<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金星商标就是他设计的。在他的组织指导把关下,</span>金星电视机的外观设计富有成就,一直得到市场和同行的赞赏。陈所长是我入党介绍人,政治上的引路人,是我在金星的第四位师傅,我一直称他陈师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开展企业管理等级评定。上海电视一厂开始推行管理上等级,争创国家一级企业。其中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p><p class="ql-block"> 研究所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周所长指定我协助他负责研究所的管理上等级工作。我开始了从事科技管理历程。在新产品组织管理上结合金星的实际,我们起草和推行“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制订了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规定”,“新产品试制各阶段质量评审条例”等六个工作条例(标谁),并在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收到很好效果。</p><p class="ql-block"> 在争创一级企业的过程中,我代表研究所在“难点与对策”的全厂研讨会上发表“科技研发中原始材料的收集管理”的演讲,得到了厂领导的好评和奖励,奖品是一套管理书籍。</p><p class="ql-block"> 1989年,上海电视一厂经正式考核,获首批国家一级企业称号,并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纪念上海电视一厂荣获国家一级管理企业和国家质量管理奖</span></p> <p class="ql-block"> 1988年,上海电视一厂组织彩电产品的更新换代。设计科打头阵<span style="font-size: 18px;">,改进原有机芯,</span>导入新机芯。共组织了5个品种的彩电,实现当年设计,当年投产,当年创优,当年得奖。10月,在第二届全国彩色电视机质量评比中,电视一厂参加评比的5个型号彩色电视机全部获得一等奖,创行业新记录。</p><p class="ql-block"> 金星获得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自<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国家电子工业部排序电子</span>工业<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企业产品销售额等经济数据以来,至1990年,上海电视一厂连续五年荣列全国百强电子企业之首。以及位列全国工业企业之85位。</span></p><p class="ql-block"> 19<span style="font-size: 18px;">90年5月,金飞凯及上海录音器材厂等四厂三公司归属上海广播电视公司,金星不再单独上报经济数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评审专家 <p class="ql-block"> 为了提高彩电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20世纪 80 年代后期,电子工业部在彩电行业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p><p class="ql-block"> 电视一厂十分重视包括CAD在内的设计环境建设和CAD应用方面的积累。厂部批准了研究所的CAD项目,我担任项目负责人。</p><p class="ql-block"> 研究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挑选熟悉产品设计的计算机专家组建系统,挑选对计算机技术有兴趣的产品设计师搞应用。研究所在原来计算机室的基础上组建CAD室,人员有李卉、许文杰、陈善鸿、周锦春、李健民、李雪群、陈伟瑛、赵清等,李卉任主任。 还组织杨卫国、郑雷尝试有限元分析包装设计CAD、何成山的集成电路反向设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调试仪表设备,为项目鉴定做准备</span></p> <p class="ql-block"> 1990年,上海电视一厂研究所承担的CAD项目完成,通过了周恕、宋百川等专家组成的项目验收组验收。CAD系统包括多个子系统:模拟电子电路的模拟仿真;数字电路的模拟仿真;电原理图绘制;印制电路板的自动\人工交互排版;产品三维立体外观造型设计;机械零件的实体设计;机械结构的模拟仿真、计算、分析;塑料注塑模具仿真分析等。是当时全国最完整的、建立在工厂的实际正常运转的CAD系统。</p><p class="ql-block"> 金星在该CAD系统上完成了典型产品C513彩电的CAD仿真分析,优化设计,在当年的机电部优化设计CAD评审中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很高评价:尤其是三维实体造型,机械结构分析,电子电路模拟等方面在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金星CAD设计在电子部全国彩电CAD设计评比中名列总分第一。 C513彩色电视机获最高等级的优胜奖。</p><p class="ql-block"> 次年,研究所还进一步开展了有限元分析<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包装设计、尝试了集成电路设计等。</span>C542彩电在全国优化设计中专家评分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机电部在上海电视一厂召开彩电 CAD 技术现场交流会,推广 CAD技术,表彰金星在CAD 实用化方面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连续多次被机电部聘为CAD专家,参加全国彩电优化设计的评审工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电子部全国彩电CAD优化设计评审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左一:张一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左二:牡丹电视总工程师徐康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左四:北京电视总工程师施复言</span></p><p class="ql-block"><br></p> “黄埔一期” <p class="ql-block"> 1991年,我被金星推选参加广电组织的学习班。广电选择金飞凯等四厂三公司的部分年轻中层干部,集中在青浦淀山湖培训,实际上就是选拔后备干部。因为效果不错,又连续办了几班。后来私下里大家把我们这一班戏称为“黄埔一期”。</p><p class="ql-block"> 学习的课程除了理论学习外还有实操课程,刘龄华讲授的《文件编写》等印象深刻。每位学员写学习体会、写自传,参加体育活动、才艺展示。</p><p class="ql-block"> 金飞凯还有上录厂,每家选了七、八位参加,有一厂倪子泓等,十八厂郑恩光等,四厂侯钢等,上录厂张定华等。“黄埔一期”为仪电、广电选拔培养了不少的人才。</p><p class="ql-block"><br></p> 总工程师 <p class="ql-block"> 1992年底,非常荣幸我被聘任上海电视一厂副总工程师,主持工作。次年升任厂总工程师,主管全厂技术工作。</p> <p class="ql-block"> 我与其他总师们一起在最靠近电视一厂田林路正大门口的1号大楼二层楼的一间大办公室里集中办公。我习惯性的不准时下班,办公室的人都走了,静下来回想一天的工作和接下来要干的活。再看看考机上的信息,那时还没有手机,连大哥大都极少,厂里为我配了中文考机就是文字寻呼机。那时上下班没有小车,还是用那辆旧的自行车,沿着灯光昏暗的田林路慢慢骑行。当了副厂长、总工程师,生活待遇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心里却充满着浓浓的激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总工程师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右一:张一钧 总工程师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右二:李庆阳 支部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右三:胡国良 副总工程师 总质量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左一:章裕庆 副总工程师 总工艺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左二:龚振民 副总工程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左三:项允初 副总工程师</span></p> <p class="ql-block"> 新的总师班子,重点在完善技术管理体系,组织产品、工艺更新,推进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诸方面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日常技术管理中制定、贯彻技术管理规定、规范数十项。</p><p class="ql-block"> 技术规范的升级换代大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弄得不好有的甚至伤筋动骨。部品号管理升级换代项目就是其中之一。部品号是各个部品唯一的“身份号”,开发设计、采购供应、部品管理、生产制造各环节都要涉及到。随着新产品不断涌现,自制和委外加工的零部件增加,原有的以日立引进技术为主的部品号管理体系已不适应实际需要了。金星组织了部品管理体系的大升级。升级涉及电子元器件,委托加工和自制的结构件,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部件等方面。由总师室牵头组织部品、采购、设计、工艺、生产调度、生产制造、进出口、标准化、技术档案等部门,经过各司其职理清现状,分工协作修改规范,集中协调解决难点,按时准确地将日立版切换到了金星版。</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金星对引进彩电技术全面消化、吸收、改造、升级中的一个实际例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1994年参观美国消费电子展,关注电视技术数字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黄翔鹭 仪表局总工程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莫家宝 上海电视一厂厂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张一钧 上海电视一厂总工程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郭斯宏 上海电视一厂研究所副所长</span></p> <p class="ql-block"> 电视一厂积极关注数字技术与软件在彩电上的应用,跟踪数字电视等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金星是率先看到彩色电视数字化是必然的趋势的国内企业之一。 </p><p class="ql-block"> 金星组织了 zilog-227 彩电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该集成电路在金星彩电中使用了有数十万片。上海电视一厂是国内第一家使用自有版权的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彩色电视接收机的工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张一钧总工程师接待访问金星的美国数字电视专家JERRY WHITAKER(现任美国ATSC标准研发副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 电视一厂在主营产品方面,组织设计单片机取代二片机。使金星厂在新产品开发上继续处于同行领先地位。</p><p class="ql-block"> 降本要在技术方面发力。金星的年产量达一百万台,如果每台彩电的材料成本或工艺消耗下降一元钱,就会多得一百万元的利润。</p><p class="ql-block"> 基于这种想法,组织了设计、工艺、部品等技术部门对原有分板式二片机(遥控和主机芯分离),进行再设计,改进工艺结构上的不合理性,元器件选择上的不合理性,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张一钧察看电视一厂新门类、新产品展示</span></p> <p class="ql-block"> 上海电视一厂有个非常好的传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品投放市场的头几个星期</span>主要设计师、工艺师去主要销售点“站柜台”,直接面对面听取用户意见和建议。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厂外“摆摊”,接待消费者,掌握市场一手反响,及时提高产品质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上海电视一厂总工程师张一钧、副总工程师项允初、质量科长陈雷文现场接待消费者咨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涉足新领域 <p class="ql-block"> 90年代初,机电部组织摄录一体机技术引进工作,上海仪表局与广电股份下属企业上海电视一厂与上海录音器材厂等积极参与其中。电子部批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家电子工业顶尖企业与研究单位,在北京友谊宾馆,历时数个月,集中参加摄录一体机项目对外统一谈判。我代表上海电视一厂和广电股份参加国家对外谈判组技术专家组工作。</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技术引进谈判工作第一阶段,中方组成一个选型大组,让外方</span>逐个<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介绍,展示他们各自的技术与产品,项目的优势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受部里指派负责</span>执笔起草了《摄录一体机项目技术报告》、《摄录一体机技术分析与技术对策》、《摄录一体机项目对外谈判技术纲要》等文件,经电子部有关部门批准后下发各参与单位执行。</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二阶段,分成四个</span>谈判<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组,分别与索尼、日立、JVC、松下公司同时就 VHS -C、8mm 两大格式摄录一体机</span>展<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开技术谈判。我除了与上录厂叶</span>奕<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贵厂长等参与索尼8mm的谈判外,还具体</span>负责 VHS -C格式 JVC组的技术谈判工作。第二阶段结束,索尼与JVC都选择了与上海合作。</p><p class="ql-block"> 最终在仪表局与广电股份统一安排下,成立上海索广电子有限公司(业内简称“小索广”)在闵行生产8mm摄录一体机,成立上海JVC电子有限公司在外高桥生产VHS-C摄录一体机,上海电视一厂则退出了摄录一体机产业。</p><p class="ql-block"><br></p> 合资彩电 <p class="ql-block"> 90年代中期,我国再一次掀起彩电技术进步高潮。所谓“以市场换技术”,对外资开放彩电生产制造产业,但不支持外资独资经营。索尼实行的是“销地产”政策,看上中国大市场,要搞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彩电制造企业。按照中国规定必须寻找合作伙伴,上海是他的选择目标之一。之前索尼彩电尤其是彩管的独特技术从不输出给其他公司,也从来没有在海外设立过合资工厂,对在中国合资建设这个项目表现出“带有自负的谨慎”,谈判难度较大。</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该项目包括彩色显像管生产线与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相当于金星加永新。项目的规模与技术引起了中央与各地的关注。</span>仪电经过前期的准备,成立了索尼项目工作组。仪电总裁徐为熩亲自挂帅,广电股份副总经理孙玉焕担任谈判组长,我负责技术谈判及日常工作,上海电视一厂研究所所长周元初负责整机技术、上海永新显像管厂副总工程师周颂生负责显像管技术。参加项目工作组的还有李玉丹、吴建平、金全至、陈瑞民等。</p><p class="ql-block"> 项目工作组在金钟大厦九楼广电股份的大会议室集中办公。说是办公室其实是大家围坐在一张大会议桌边,商讨问题、编写文件,没有固定办公座位,<span style="font-size: 18px;">气氛融洽、情绪高昂,工作高效。</span>这大概就是现在十分时髦的“开放式办公”。</p><p class="ql-block"> 工作紧张时经常加班,其他办公室的人都下班走空了,我们还为起草某一报告而挑灯夜战,每天都会有新情况、新变化,需要及时反应,及时报告。有时为了敲个章或送份材料,早上飞去北京,当天下午飞回上海,飞机登机牌都攒一大叠。</p><p class="ql-block"> 经过项目组与其他各个方面的努力,加上各种有利因素的支持,索尼项目终于选择中国,落地上海,建在浦东。1995年合资协议签署,成立上海索广映像有限公司(业内简称“大索广”)。</p><p class="ql-block"> 我与索尼还有许多后续故事,以后有机会另成一篇,留作纪念。</p><p class="ql-block"><br></p> 电视新技术 <p class="ql-block"> 1995年,金星、飞跃、凯歌三家企业重组,成立金星电视总厂,技术开发中心和销售中心,分别负责电视机的生产、设计、销售。广电股份领导听取了包括金飞凯三家企业设计部门的意见后,任命我为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兼金星总厂副厂长。9月28日主要人员来自金飞凯三家设计部门的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中心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张一钧 负责全面工作 </p><p class="ql-block">刘妹妹 党务、组织人事 </p><p class="ql-block">郭斯宏 技术预研储备</p><p class="ql-block">白益洪 产品设计量产</p><p class="ql-block">刘小菡 计划与调度</p><p class="ql-block">储信言 设计评价质量控制</p><p class="ql-block">陈梅鼎 工业设计</p><p class="ql-block">顾荣君 机械设计</p><p class="ql-block">尤晓敏 办公室事务</p><p class="ql-block"> 还有毛爱光、郑永福、应后昌、张朝梁、夏润刚、邵寅等一批金飞凯的设计技术精英,还有张宇飞等其他部门加入的优秀人才。</p><p class="ql-block"> 技术开发中心工作地设在田林路140号金星总厂园区内,日常开销资金来源于广电信息公司拨款,产品设计主要材料费来源于金星总厂,设计成果由金星总厂组织生产。</p><p class="ql-block"> 广电技术开发中心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外观设计、音响技术、数字电视等方面国际交流频繁。</p><p class="ql-block"> 广电技术开发中心完成设计开发项目数十项。形成了从37厘米(14”)到86厘米(34”) 彩电系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中心赴美与美国艾科斯达公司合作设计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span></p><p class="ql-block"><br></p> 踏进多媒体 <p class="ql-block"> 1997年,广电集团资产重组组成正局级企业集团,集团立即组建行使企业中央研究院职能的上海广电设计开发有限公司,集团领导刘鸿超、顾培柱先后兼任董事长,任命我担任总经理,不再兼任金星的任何职务。设计公司除了为集团科技战略提供服务外,也要为广电信息、金星总厂的新门类产品提供前期的技术预研与探索。</p><p class="ql-block"> 刘一清、倪力峰等加盟设计公司,加快了企业向数字化、多媒体产品研发方向转化。</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设计公司科研项目重点放在突破数字技术的应用与配合上海信息港建设的产品。</span>组织了数字化音、像信息的传输、显示相关的产品、技术的科研开发,包括液晶显示器、<span style="font-size: 18px;">DLP 投影机、</span>DVD播放机、机上变换器(机顶盒)、<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卫星电视接收器、</span>家用网络电视、组合多媒体多功能一体化产品等。其中有多项国家级的技术研发项目,主要有:</p><p class="ql-block">DVD产品技术开发,“九五”国家技术创新项目;</p><p class="ql-block">DLP投影电视的开发,国家重点技术开发项目;</p><p class="ql-block">数模兼容电视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国家电子发展基金重大项目。</p><p class="ql-block"> 这些技术和产品都达到20 世纪末的世界先进水平,为广电信息、金星厂的产品完成前导工作。</p><p class="ql-block"> 此外,设计公司除了组织高大上的国家级项目外,也设计了一些高科技的短平快小玩意儿。如顾荣君等组织牵头的智能马桶圈设计;陈旦中等组织牵头的立体声重低音音响产业化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教授级高工 <p class="ql-block"> 1997年,我荣幸地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市经委通知我去开会,并发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以为是座谈会随便讲讲,到了会场才知道是召开大会,主题是促进上海经委系统人才的培养认定,</span>要我代表新晋升人员发言<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个场面要上主席台即兴发言,我顿时不知所措。主持会议的市经委主任徐志毅打趣说这批新晋教授级高工中他是年龄最大的,说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我们算是同期,这年龄的差距说明上海人才任务任重道远。全场发出笑声,也缓解了我的尴尬。</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后我参与上海市经信委、科委、人事局的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工作30余年,为国家选择人才成为伴随我职业生涯的一项“业余工作”。我与上海仪电、上海广电渊源颇深,打算以后专门写一篇,里面再说说我参加的职称评审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我高级职称的主审专家是庄松林院士,庄院士非常儒雅,他在微信里称我张老师,我真的不好意思,庄院士就是我真正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职称专家任文辉,最先是我从父亲那里经常听到的名字,他长期主管仪电的职称工作。即使我后来担任科委的电子与信息学科专业职称评审组组长时,有些问题也会向他请教,任老师是有求必应的指导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50周年献礼 <p class="ql-block"> 1995 年,国家科委组织了以张文军、郭柯为正副组长的高清晰度电视“总体组”(TEEG),开展我国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系统研究。</p><p class="ql-block"> 1998年,为研制国庆 50 周年高清晰度电视试播时所需的高清晰度电视接收机,全国15家彩电骨干企业成立“数字电视产业联盟”,我代表广电股份与金星参加联盟的理事会工作。理事会由三所郭柯、牡丹黄绍起、北京兆维赵日新、北广赵宗儒、上广电张一钧、西湖蒋全璋、厦华电子王玉良、TCL徐洪涛、康佳梅清华、长城崔文林等组成。</p><p class="ql-block"> 理事会组织了“高清晰度电视接收机研制”专题项目组。设计公司夏润纲、金星陈卫生参加了项目组工作。</p><p class="ql-block"> 经过10来个月的努力,“联盟” 在“总体组”的支持下,完成了试播高清晰度电视所需的数字电视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含机顶盒和显示器)。</span> 国庆50周年庆典那天,项目成果被放置在天安门城楼及首都的多个地方,满足了转播阅兵式等各高清电视直播的需要,接受了国家领导和人民的检阅。</p><p class="ql-block"> 项目获得国家经贸委和中国科协颁发的优秀成果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99年,我升任上海广电集团副总工程师,离开了设计公司。2001年,广电集团决定实行单一品牌战略,“金星牌”停止使用,正式成为历史。</p><p class="ql-block"> 近20年来,相识金星、服务金星,我为金星贡献了青春年华;金星为我提供成长平台,不忘金星,不忘金星人。</p><p class="ql-block"><br></p> 彩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金星五一歌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金星运动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金星研究所党支部</span></p> <p class="ql-block"> 前面说到82年底金星研究所老工程师张耀波推荐我到上海电子学会主讲彩电技术,当时金星也有许多人员去现场听讲,其中有位大眼女孩听得十分认真,课后问题问得也多。张工见到教室里只剩我们两人还在一问一答,便笑眯眯地先撤了。我俩从科学会堂出来推着自行车边走边聊,一路走到富民路三角花园武警会堂,从彩电技术一直谈到家庭、生活和人生。</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金星我个人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终身伴侣。</span>我心里感谢张工,对科学会堂、上海电子学会,充满深厚的情感。不久我加入了上海电子学会,后来做了广播电视专业委员会主任,再后来连续当选第六、七、八、九届副理事长,现在还是上海电子学会的监事。</p><p class="ql-block"><br></p> 后记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本篇选用的背景音乐是“平凡的小事”。</span></p><p class="ql-block"> 借上海无线电博物馆开展“我与金飞凯”主题征文活动之际,以我简陋的笔触追忆与“金飞凯”相伴的点滴平凡小事,为我们这些为中国彩电工业、电子工业发展付出过青春,做出过贡献的人,留下一点微小的历史印记。</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较远,<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许多故事、人物的</span>记忆难免有错漏,请诸位看客原谅。请不吝赐教,指正一二,以便随时修正完善。在这里先向诸位表示由衷的感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张一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工程技术突出贡献特殊津贴享受者</p><p class="ql-block">曾任:</p><p class="ql-block">上海广电集团副总工程师(主持工作)</p><p class="ql-block">上海仪电集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上海广电设计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p><p class="ql-block">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SVA)技术中心主任</p><p class="ql-block">上海电视一厂(金星)副厂长、总工程师</p><p class="ql-block">上海索广映像有限公司(索尼)副总经理、技术委员会委员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6年金星研究所聚会,会后我写了美篇回忆研究所的一些人和事。</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dnbid7"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金星研究所聚会有感</a></p> 今年,2023年5月25日是我父亲百年诞辰,我写了《缅怀我的父亲张元震百年诞辰》也纪录了一些他与仪电,与金飞凯的缘分。有兴趣的可以翻阅我的美篇。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q6hpnsd"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缅怀我的父亲张元震百年诞辰</a></p> 《腊梅花开寒潮里 待得满园春色来》,我父亲张元震2004年写的文章,回忆他的晶体管视频产品工作经历。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xn8onpe"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腊梅花开寒潮里 待得满园春色来</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