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走来

微尘

<p class="ql-block">  李白是中国诗坛罕见的家喻户晓的大诗人,他用大量经典的作品引领盛唐乃至中国文化的走向,给一代代的读者精神的滋养和灵魂的抚慰。如果说唐朝是诗坛璀璨的明珠,李白一定是最耀眼的那一颗。</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定在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悸动里领略过王维的深情,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吟唱中感受过孟浩然的天簌之音,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谴绻中触摸李白的乡思,和王维、孟浩然一样,李白是陪伴着我们走过童年的诗人。我们是否还记得,我们是在他郁勃的思情中去寻找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的故乡的。</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年岁渐长,阅历渐丰,白云苍狗,百转千回,李白从未离开过我们。套用张爱玲的一句话,那就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李白,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还是李白。李白一直在那里,一直在我们的心灵边上。李白这个名字早已成为了诗的代名词,李白这个人早已超越了诗歌,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度,成为一种文学现象、文化现象、生命现象。如果说,凡是市井处,皆能咏柳词,那么,凡是人迹处皆可诵白诗。</p> <p class="ql-block">  人们说李白是诗人、任侠、隐士、道士、策士、酒徒。李白何尝又不是仗剑走天涯的浪子,不懂政治的天真小白,缺乏责任背负的丈夫,活在自我世界的无可救药的王者,超级自信企图一飞冲天的士子,牢骚满腹的愤青,被困在围城的挣扎的斗士……李白以其混沌与含混,让他成为诗坛的吸粉王,出圈的浏量王,不断被言说的百变大咖,这样的人,只有不可一世的唐帝国才能孕育。</p><p class="ql-block"> 唐朝从贞观之治来到开元盛世,经济持续发展,民族融合进展加快,文化交流频繁,学术繁荣昌盛。各国的使节、商人、学者云集长安,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唐帝国包容自信,强大而怀远,是最先进最开放最有人气的帝国。长安作为帝国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自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这个强大的帝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习诗成风,几乎人人都会作诗吟诗,更别说长安了。长安三万里,一个人也许离功名很远,但离诗歌很近,诗不远人一如道不远人。明月出高楼,诗酒寄余情,是土子文人普遍的一日庸常。林庚先生所说的盛唐气象,在散发着浑厚雄壮的悠扬的诗歌中得到生动的证明。</p> <p class="ql-block">  李白在这样的长安呆过三年,三年长安,一生长安,长安成了李白一生逃不过的劫。</p><p class="ql-block"> 当我这样描述着李白,此刻,那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人,仿佛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走来,在莽莽苍苍的云海深处走来;那个仙风道骨衣袂飘飘的隐士,携着三两好友,此刻在一场盛大的找仙人、采仙草、炼丹药的仪式中走来;那个一袭霓裳,驾着鸿雁,手捧莲花,游太虚的谪仙飞奔而来;那个仰天大笑,骑着白马,奔赴长安的士子,在飞扬的尘土中奔来;那个玉树临风,醉卧酒肆,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文人缓缓走来;那个一身傲骨,在险恶的宫廷困兽犹斗,苦苦挣扎的词臣缓缓走来;那个人间千帆阅尽,依然热爱生活,期盼长风破浪的老者缓缓走来;那个手持金罍,温一壶月光下酒,月下独酌的失意酒徒缓缓走来;那个半路遇赦,昂首船头,高唱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悲喜囚人缓缓走来;那个在最深的红尘里仍心雄万夫,幻想为君谈笑静胡沙,功成拂衣,泛舟沧海,桃源归隐的斗士缓缓走来;那个自诩大鹏,奋飞九天,中流击水,中天摧折的未路狂夫缓缓走来。</p><p class="ql-block"> 他从遥远的大唐,跋山涉水,缓缓向我们走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林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鄂州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巜散文诗世界》巜长江丛刊》《西部散文选刊》《贵州文学》《渤海风》《上海散文》《名作欣赏》《江南风》等刊物,有作品获国家级奖项或收入各种选本。文字原创,侵权必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