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经意的牵手,却如繁花般美丽。一路采撷,一路探究,一路收获。蓦然回首,这段美好的时光已沉淀成我最美的遇见,最珍贵的记忆。</p> 一、相约杨凌,快乐提升 <p class="ql-block"> 秋高气爽的10月,来到美丽、热情的杨凌,“国培计划(2023)”——陕西省农村市县级幼儿园骨干教师访名校浸润式培训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在这里,我们碰撞着思想的火花,享受着丰盛的精神大餐;在这里,我们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开启智慧的大门;在这里我们重遇时光中最美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培训就是一个火把,教育就是点燃。这次国培承担主讲任务的,有博学多识的教授,有经验丰富的一线的教师和园长,他们造诣精深、知识丰厚。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让我在心灵上得到了洗涤,在师德修养、精神境界上得到了提升,在课程理念、理论基础、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升华。</p> 二、专家引领,拓宽思路 <p class="ql-block"> 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有幸聆听了梁朝阳教授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管理与职业幸福感》、梁杰园长的《聚焦领域核心经验,提升教育活动质量》、王尚杰主任的《教育科研课题申报与管理》、张娜老师的《聚焦核心经验,为理解而“教”》、王秋妮老师的《聚焦儿童发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等讲座,涵盖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新发展。同时还参观了高新一幼,二幼及四幼三所幼儿园,培训中既有工作坊研修实操案例分享,还有实地参观讲解,解决实际问题……内容宽泛,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通过梁朝阳教授的培训,要求我们将师德融入平时的教育中,关注幼儿的点滴发展。同时,教师必须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古人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教师自身素养无不彰显人格魅力和价值导向。幼儿向师性强,善于模仿。包括教师的举止言谈和服饰都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所以,要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内外兼修,以内在的修养做学生的楷模。以外在的优雅举止、得体的着装做学生的表率。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尊重幼儿个别差异,多发现多表扬。在表扬声中使幼儿无形地、无声地自觉克服不良行为,让每个孩子自由健康成长。只要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正确,教师当好“伯乐”,学生便是“千里马”。</p><p class="ql-block"> 通过梁杰园长,张娜等老师关于五大领域核心经验的培训,通过对五大领域核心经验的学习,让我对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有了新的收获。对PCK(领域教学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幼儿发展的核心经验有了新的认识,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融合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学会观察、发现和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等有了深一步了解,相信通过后期的不断学习和实践,对我今后的课程建设和保教实践,一定会产生非常重要的推动和提升作用。</p><p class="ql-block"> 通过王秋妮老师对幼小衔接知识的培训及李晶老师关于家园共育的培训,让我体会到了幼小衔接工作并不只是开始干大班下学期,它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幼儿园生活,这些好习惯应该是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帮助孩子养成的。培训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如何建立积极的家校合作关系。幼小衔接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关心和关注孩子们的发展。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如何鼓励家长参与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如何建立家校联动的教育模式。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家庭和学校紧密合作,才能真正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p><p class="ql-block"> 通过对三所幼儿园的参观,在老师们的讲解下,我对园所环境创设的特色、亮点、功能室环境布置的方式、班级区角的创设,课程体系的建设,特色课程,社团活动等都有了详细的了解,三所幼儿园根据大、中、小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将科学教育融入环境创设,,融入一日生活,融入户外活动,让教育不再是死板的主题活动,而是随处可见,让幼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p> 三、做好规划,赋能成长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是一次安排缜密、内容丰富有效,且极其有意义的培训,为我下一阶段的教育生涯注入了新的动力。虽然短暂的集中学习已经结束,但作为教师的学习提升永无止境。接下来的返岗实践阶段,我将把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热忱教育情怀、良好职业道德和扎实业务能力的高素质的新时代教师。</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国培”,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更新了观念、开阔了眼界。接下来的我将无时无刻的提醒自己需要“空杯”,不忘幼教初心,一路成长,一路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