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难忘的绿皮火车

秦巴小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丹,这座桂西边陲美丽的小县城,不通动车,每天只有一两趟绿皮火车通往外边。也许这样,正是为了人们生活节奏能够慢下来。神奇的是,我乘坐的这趟列车,南丹竟然是发往广东湛江的始发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已经有10多年没有坐绿皮火车了。想起绿皮火车,就想起了回家的路,那条路好长、好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十一年前的9月,第一次离开家乡远赴祖国南疆求学,就是坐的绿皮火车。我的老家,在秦巴山区腹地的张骞故里汉中市城固县。从那里向东走出这片山区,每天也只有一趟列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关于买票,记忆里是隆冬凌晨排队买票的寒气逼人。</b>因为是落后山区,汉中人便大量地去往广东讨生活,而我们放寒假、开学的时间和春运刚好重叠。记忆中,那时候经常是半夜去车站排队买票,也买过加价的黄牛票,还买过从郑州出发但从武昌上车的票,上学期间几乎只能买到站票。买到坐票的几率,和中不大不小奖的彩票差不多。还记得,学生票是真便宜呀!51.5元就从桂林回到了家。这次从南丹回来宾4个小时的车票,也才是38.5元。似乎这么多年,绿皮火车票价几乎没怎么明显地涨过,这才是亲民小火车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关于登车,记忆里是被塞进车窗的惊魂未定。</b>大家都要出去,大家都要回来,人总是多到发狂。印象中,一节车厢128个座位,正常情况下按1:3左右的比例售卖站票,加上想办法先上车后补票的,一节车厢正常情况下会塞四五百人。在我们那个县城小站,火车一般只停留2分钟,每一分一秒都是那么的宝贵。一路狂奔跑到车体旁边才发现,大家都从车门上去是不现实的。所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那么几次,是爸爸和舅舅托着我的屁股把我从车窗塞进火车的。进是进去了,却需要“金鸡独立”单脚站在小桌板上。那个时候,车站卖票只卖“汉口以远”,也就意味着17个小时的车程里面,上了多少人,到汉口还是多少人,也许在其他车站停车时还会再挤进来一点人。所以,上车的时候是什么姿势,到汉口下车的时候也就还是什么姿势,大家坐的一直坐,站的一直站,躺在座位底下的也只能一直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关于坐车,记忆里是瞬间成长的突如其来。</b>一想起一站站十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时间,总还是心有余悸。记忆里,座位底下、过道里、厕所里,到处都是人,空气中也到处弥漫着大家都懂得的“酸爽”气味。上厕所是挤不过去的,吃饭更是不想的,记得有一次回家,3天时间粒米未进,竟然也不觉得特别饿。曾经无数次,回到学生宿舍,或者回到老家,差不多3天左右的时间躺着甚至梦里都觉得床在晃动,耳旁环绕的那富有节奏的“狂浪狂浪”声久久不能散去。以前,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接近于“社恐”。为了免受路上站着的煎熬,不得不开“金口”。见到3人一排的座位,主动上前搭讪,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地叫着,聊到他们放松点警惕了,就提出能不能挤一挤。坐绿皮车的父老乡亲,一般都还是比较热心的,大家挤挤总能挤出坐半个屁股的位置。不过,现在想起来那时候不太厚道的是,等到晚上大家都睡着的时候,我就会偷偷地一点一点往里面挤,慢慢另外半边屁股不再悬空。如果说,现在能在公开场合讲话不打抖,我想主要是靠那些年在火车上的历练,这是意外的收获。回想起来,真的感谢那些年挤车的经历,虽然辛苦,但有成长。人呀,成长有时就在一瞬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关于转车,记忆里是辗转奔波的疲惫不堪。</b>那些年从桂林回家,一转、二转、三转,基本上都要倒腾上3天3夜,最经常的是从武汉转车。到柳州工作时,基本是在襄樊转车。转车等待的时候,总是很长,有时十几个小时,有时需要一两天。最崩溃的一次,是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时,在襄樊火车站度过的那些日日夜夜,饥饿,寒冷,疲乏,无助......过去了很多年之后,依然记得耳边一直是火车站的喇叭响声:“各位旅客,列车随时可能会来,请不要远离。”这一等,就是5天5夜,我明显地感受到,那时的精神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说,40年来有哪些无助的日子,那一次一定会排在最前面。转车的时候,有时为了省钱,会选择在车站顶一顶,有时也会找旅馆去住。有一次,在武昌火车站附近,竟然住了一晚6元钱的旅店。一间大房间里,一张张床排在一起,像极了农村宴席做菜时摆放整齐的草鱼。那些个夜晚,得抱着行李才能放心睡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车停了,思绪也随之停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那些年,我们坐过的绿皮火车呀,带着我们奔向了远方,又带着我们回到了家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几年,家乡通了动车,从现在工作的地方回到老家县城,居然能够朝发夕至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绿皮火车上,再也没有了人山人海。老火车站,也不再熙熙攘攘。那曾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呀!但它,终究还是会湮没在时代前进的滚滚洪流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0后这一代人是幸运的,我们经历了这个时代的伟大变迁。走过了这么些年,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b>我们何其有幸能与祖国崛起同心同向同行,何其有幸能够见证这时代的发展变革,何其有幸能够沉浸在国家的复兴之路,何其有幸生长在我们的盛世中华!</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出车门,回头望去,车厢好多好多,车身好长好长,出站的路也走了好久好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天不见,夫人带着两个小朋友来接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夫人关心道:“几天不见,好像变黑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机灵鬼阿光:“我们不会接错人了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2023年10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