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

宋浩SongHao

<p class="ql-block">我的大姐比我大20岁,她是家里的老大,我是老小。大姐属兔,手巧能干,特别是在干农活上,有人说大姐随父亲是一个干活的好把式,春播、夏耘样样会干,秋收、冬藏事事都行。大姐从小就学会了裁缝这门手艺,农闲之余,手执剪刀,脚蹬缝纫机,缝缝补补了半个多世纪,老了还专门做起了寿衣,成为远近闻名的寿衣裁缝。大姐为人真诚,率性直接,快人快语,言出必行,坦坦荡荡。如果给大姐画个素描,那一定是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坚毅,面对挫折仍然勇敢前行,庄稼地里可以挥汗如雨,缝纫机前亦能穿花纳锦。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大姐,那就是大姐是一个巧人、勤快人、率直的人、舍得付出的人,她苦了一辈子,忙了一辈子,操心了一辈子,生活既丰富了她的阅历,也厚重了她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b><u>我小的时候,大姐是亲戚。</u></b>因我与大姐的年龄悬殊比较大,大姐出嫁前我一点印象都没有,后来问大姐是什么时候结婚的?大姐说她结婚的时候我只有三岁。所以在我有记忆的模糊期,脑海里没有与大姐共同生活经历的画面,由于不是经常见面,也没有什么清晰的生活片断交集,那时的大姐在我的直觉里就是一个比较亲的亲戚,所以也谈不上有什么姐弟感情。后来听大姐说,当时家家都缺柴禾,大姐经常跟父亲去北岭上拉大耙搂草,那时我特喜欢跟着大姐,有一次大姐搂草时搂到一只斑鸠,就逮住用绳子拴好了给我玩,说回去之后煎了给我吃,可把我高兴坏了。回来后,大姐果然很用心地做了一道鲜美的油炸斑鸠给我吃了,可能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吃野味。也许大姐做的斑鸠太好吃了,从此以后,只要大姐去北岭搂草,我都要跟着去,活脱脱成了大姐的“跟屁虫”。再后来,依稀记得经常去大姐家走亲戚,大姐家的老房子应该是三趟瓦的草房,东边三间是正房,西边有两间好像是厨房,有一个大大的院子,家里的设施比较简单。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姐夫会弄几个菜还蛮有味道的,包的饺子形状与别人的也不一样。听大姐说,有一次大姐夫问我,他包的饺子好不好吃?我当时拍马屁地说“好吃”,大姐夫一走,我就跟大姐说“好吃个屁,都是面蛋子!”看来我小时候就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了,怎么长大了反而不会了。记得有一次夏天来大姐家,就在院子中间的石板桌边,大姐夫好像是用炉子做饭的,然后下的面条是过冷水的,加了什么佐料后,味道特别鲜美,是平时没吃过的味道,真是好吃极了!就这一碗冷水面,让我对大姐夫有一点点的“刮目相看”!就是这一碗冷水面,也定格在了我幼时美好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每次去大姐家,见的最多的就是大姐夫喝酒,一天三顿都要喝点,那时候的酒基本上都是去小卖店打的散酒,酒后大姐夫就要睡觉而耽误了干活,大姐为了这个与他有不少争吵,经常吵着吵着就哭了。那时的我就觉得大姐夫是个“坏人”,会欺负大姐,心里不喜欢他但又有点怕他。所以,小时候的我其实很想来大姐家走亲戚,为的就是大姐夫做的饭菜与家里的不一样,可以吃到家里吃不到的“山珍海味”!但又惧怕大姐夫酒后会欺负大姐,大姐干不过他,幼小的心灵好像也是矛盾的。</p> <p class="ql-block">那天跟大姐通电话,聊到了我小时候的事,说我5岁的时候,有一次大姐和大姐夫来我家走亲戚,母亲做了芹菜炒肉丝给大姐夫下酒。那时条件都差,能有肉吃是多么诱人的事,我就在旁边馋馋地看着。大姐夫就挑逗我,说“你来喝一口酒就给你一块肉吃”,毕竟小孩经受不住诱惑,为了几块肉喝了不少口酒,后来酒劲上来了,说我把大姐夫给骂了,还要枪毙他!逗得全屋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后来一想,是不是平时有些怕大姐夫,亦或是对他“欺负”大姐的不满,都借着这酒劲故意发泄出来呢?也许是吧!谁知小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子呢。</p> <p class="ql-block"><b><u>我上学的时候,大姐是大姐</u></b><u>。</u>后来,我上学了,对大姐的印象也越来越多了。大姐要强能干,她家在西河承包了几亩地,既种庄稼,也栽果树,一年到头都忙的很辛苦。我小学、初中时的寒暑假、节假日经常去大姐家,有时到西河帮忙一起割麦子、起花生,或者拔草、打农药。大姐始终闲不住,干起活来像女汉子,风风火火,一马当先,别人干的活她时常还看不上眼,都要亲自上阵才放心。我们来走亲戚,大姐既要把家里的农活干好,还要照顾我们的吃喝,她总是家里、地里两不误,生活很有节奏感,以大姐姐特有热情和周到温暖着我们。尽管大姐自家日子比较困难,但在弟弟妹妹面前,却又是一位大姐姐发自内心的体贴、呵护与满满的爱。因为大姐是老大,她是看着两个妹妹三个弟弟长大的,特别是三个弟弟与她年龄相差较大,她都心疼地不得了,只要到大姐家来,大姐都是嘘寒问暖,照顾地无微不至,就是再没有钱也要备上几个菜热情款待,让我们觉得非常惬意。</p> <p class="ql-block">大姐家尽管不怎么宽裕,但大姐从不吝啬,舍得给予是她最鲜明的标签,特别是每次去她家都不会空手回来。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哥去大姐家,走的时候大姐给了一筐小麦,然后递给我们一根扁担,让我和小哥抬回家,我和小哥吃力地抬着走在沙石路上。此时,一辆大卡车从后面尘土飞扬地疾驰而来,我还悄然无觉。小哥说,来大车了,我猛地回头一看,生平第一次见这么大的车,还跑得这么快,飞沙走石的,顿时吓得扔下扁担,急忙跑到路边沟下躲了起来,趴在沟边怯怯地看着小哥一个人手忙脚乱地拖拽着沉沉的筐子给大车让道。大车走后,被小哥一顿数落。这就是大姐的舍得给我和小哥留下的儿时记忆,尽管那次把这筐麦子抬回家很辛苦,路上还出现了这样的小插曲,但大姐对亲人的惦记、对家人的关爱就像这筐麦子一样沉甸甸的!</p> <p class="ql-block">其实,大姐对弟弟的爱都融化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年暑假我去大姐家,吃完晚饭,大姐说“天热,我帮你抹个澡吧”,说完亲自调了温水,用毛巾小心翼翼地帮我擦洗。可能在大姐的眼里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但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因为在毛巾挥动的水花里,我看到了大姐对小弟弟的真情呵护!在温热的毛巾拂过皮肤的轻柔里,我感受到了大姐对小弟弟的关心疼爱!那个夜晚,尽管天气特别闷热,但我的内心却非常凉爽。有时想,大姐家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停靠在那里会非常舒适。后来,我到县城读高中了,由于住校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去大姐家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但大姐对小弟的关爱,并没有因为来得少而减少,大姐总是以她特有的方式释放着她的能量。那时在学校穿破或划破的衣服都会带回来让大姐缝补,不管多忙,每次送来大姐都会先放下手中的活,认认真真地缝补每一处破口,然后再翻来覆去仔细地查看有没有漏补的地方,一针一线处,真情诠释了“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姐弟情怀。回想我上学期间的大姐,她不仅仅是一个非常亲非常亲的亲戚,而是一个知道关心人疼爱人牵挂人的大姐姐,以她特有的细腻、特有的情怀牵挂着自己的家人,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小弟弟。</p> <p class="ql-block"><b><u>我当兵的时候,大姐是乡愁。</u></b>十九岁那年,我当兵了。记得我带上大红花,乡亲们敲锣打鼓送我走的时候,大姐也来了,她总是热情地忙前忙后……临上车前,我不知怎地扑在妈妈的怀里哭了,可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温暖怀抱的不舍,也可能是故土难离!妈妈抱着我也跟着哭了……我登上车跟大家挥手致意,看到大姐也哭了,晶莹闪动的双眸都是满满的牵挂与不舍。我挥挥手,再挥挥手,随着车轮的滚动,亲人们的身影越来越小,村庄也越来越远。从此,家乡变成了故乡,亲情化为了乡愁。到部队后,我和大姐的联系只有偶尔的书信往来了。</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我,身在军营感受不到生活的艰辛,那时我的父母亲,包括我的哥哥姐姐们都在为生计而奔忙,家家微薄的收入让生活过得沉闷而毫无生机。我当兵的时候,父亲56岁,大姐39岁,父亲已近花甲,大姐正是壮年。父亲能干,大姐要强!父亲带着小哥承包着果园,整天没日没夜地奔波劳碌,大姐整日伺候着西河那几亩地,也是干得昏天黑地。书信中我得知,在桃子收获的季节,父亲和小哥凌晨四五点钟就起床了,他们摸着黑摘下新鲜的桃子,然后每人一辆自行车,每辆自行车的后座两侧各挂满满一篮桃子,后座上面再放一大蛇皮袋桃子,这样每人驮着将近200斤新鲜桃子跑几十公里路到各个集市上去卖,一般小哥卖得快些就先回家了,父亲有时集市卖不完还要走村串巷吆喝着卖,等全部卖完也都过了晌午了。回家的路上,一般都要经过大姐家的村子,于是乎,大姐家就成了父亲卖桃子的驿站,回来经常到大姐家吃午饭。每次父亲来,大姐都是先泡一壶茶,让父亲先解渴消暑,然后再去做饭。这样,父亲边喝茶边休息,一天的疲劳在这里彻底放松。饭菜上桌后,大姐夫有时会给父亲倒一小杯酒,他们边吃边喝边聊,大姐家的饭菜比较可口,父亲每次都吃得香甜。酒足饭饱之后,父亲经常坐在桌边就眯着了,打过一个盹,又像满血复活,精神百倍地回家了。整个夏天的卖桃季节,父亲成了大姐家的常客,这个“驿站”成为父亲卖桃路上的“加油站”,精力体力的“储蓄站”,生活压力的“释放站”。每每知道这些,我都无比欣慰!远在部队的我,也对父亲的辛劳多了一份宽心,对大姐的关照多了一份敬意!</p> <p class="ql-block">我想这就是我那个时间段日思夜念的“乡愁”吧,爸爸妈妈的健康、哥哥姐姐的生活、家乡的一草一木、老家的人情世故等等都会时常交织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部队枯燥生活的调味剂,构成了我魂牵梦绕的乡愁。父亲是个勤快人,所以不喜欢懒人,尽管大姐夫对父亲很上心也很关心,但还是不怎么受父亲待见,父亲经常会批评他埋怨他,大姐夫却始终不予置否,还经常自嘲地说:“父亲的三个女婿当中,二女婿最优秀,能干会干,在父亲眼里红得发紫;三女婿有文化,是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最差的就是他自己了!”尽管父亲不怎么喜欢大姐夫,但他还是经常喜欢去我家。有一次,大姐夫把几个在野外捉鸟的小孩“骗”到我家果园,他躺在旁边树下给他们讲故事,然后指挥着他们帮助父亲给果树喷药,一个打气、一个挑水、一个架杆,在大姐夫的精准组织下,很快完成了喷药任务,父亲看在眼里既好气又好笑!我想这可能就是大姐夫的可爱之处吧。</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考上了军校,每年都有寒暑假,放假回家后,走亲戚成了我假期的主要行程。所有亲戚就属大姐家靠得最近,所以去大姐家比较多,没有特殊情况,每个假期走的第一个亲戚肯定也是大姐家。我记得第一个军校寒假,我去了大姐家,那时走到哪都穿着军装,军校学员的肩章是红牌牌,军装是四个兜的,大姐夫当过兵,一看就知道是干部服,大姐和大姐夫看到我穿军装的样子都由衷的开心。特别是大姐夫还带着我围着村子转了一圈,逢人就说“这是波子他小舅,刚军校放寒假回来!”当时我还只是单纯地认为他带我出来就是随便转转的,谁知他这是故意跟人炫耀。大姐对大姐夫的性情非常了解,回来就跟我说他这是故意带你去“pian”的。后来我就想,大姐夫带我去村里炫耀,肯定是觉得我考了军校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脸面,也是大姐和大姐夫的脸面吧。就这样我被大姐夫在他们村做了一个无形广告,可能一夜之间都“家喻户晓”了!若干年后,再回想大姐夫带我去全村的宣扬这事,总有很多感慨,我愿意为大姐夫这样的“虚荣心”点赞,因为它彰显了农村最底层最弱势群体的真诚与朴实,也深刻揭示了那个年代一个农村娃走出黄土地的稀缺与荣耀!回到部队,这些不仅仅成为了我美好的回忆和美丽的乡愁,也是时时刻刻鞭策我努力奋进的不竭动力。</p> <p class="ql-block"><b><u>姐夫在的时候,大姐是支柱。</u></b>农村最重要的三件大事就是盖房子、供应上学、儿女结婚,这是最需要钱的,为了这三件大事,每一位父母都付出了毕生的辛劳。大姐家也不例外,这三件大事就像“三座大山”压得大姐和大姐夫一直喘不过气来。因为大姐结婚时家里穷,一开始日子就过得磕磕巴巴,再加上大姐夫因为喝酒耽误了很多赚钱的机会,干农活时大姐夫一时突击力还可以,但是持久性创造性不足。大姐夫怕求人,遇到事脸皮薄开不了口,家里的大事、小事、琐事、难事大姐夫都喜欢躲在后面,哪怕是施肥、浇水这样的农事,借钱、要钱这样的难事都需要大姐出面才行!久而久之,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大姐身上。我一直觉得,那时的大姐就是家里顶梁柱,如果大姐站不住,整个家可能都压趴下了。大姐夫除了喝酒,基本上就是跟着大姐干一些随活,仅靠大姐柔弱的双肩和西河那片薄田,一年下来,基本上也攒不了几个钱。那时,外甥女和外甥都在上学,加上人情往来,杂七杂八的开支也不小。为了生活,大姐勇敢挑起了家庭重担,再苦再难也没有叫过苦,特别是在孩子面前,展现的都是一位坚强的母亲从骨子里迸发出的从容、自信与坚定。</p> <p class="ql-block">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了增加粮食收入,大姐带着大姐夫在西河的芦苇荡里硬是开荒了6亩地,那是从树根和沙石堆里一锹一镐刨出来的,他们不知流淌了多少汗水、磨出了多少老茧、晒脱了多少层皮。寒来暑往,四季轮回,西河留下了大姐勤劳的身影,见证了大姐对生活不屈不挠的顽强与倔强。为了贴补家用,在农忙之余,大姐坚持每天做豆腐卖,有时一天一锅,有时一天早上一锅、下午一锅,生活就像“拼”了一样!做豆腐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体力活。从挑黄豆、泡黄豆、推磨磨豆糊、压豆渣、煮豆浆、卤水点浆、压制豆腐等有很多步骤,制成豆腐后再走村串巷叫卖,没有一个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身体,一般人都吃不消!特别是早上做豆腐,半夜就要起床干活了,如果下午再做一锅,基本都是连轴转,一天的工作量可想而知。而且当时的生活用水,都是到村西河边的井里挑水,一锅豆腐平均要三担水,基本都是大姐挑的多。现在想想,当时大姐的身体真好,没日没夜的高强度劳作,她都坚持了下来,就像一个陀螺拼命地旋转。在大姐“拼”的劲头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妻子的重担在肩、一个母亲的勇敢坚强、一个家庭顶梁柱的无穷力量!</p> <p class="ql-block">大波上大学的时候,每月的生活费至少需要300元,为了不让孩子在外面受屈,大姐和大姐夫就在西河挖沙卖点小钱,他们起早贪黑,一锹一锹非常费力,由于经常泡在水里,大姐的脚都落下了湿寒。一车沙12元,卖300元需要挖25车沙,卖一天沙记一次账,过一段时间后,大姐夫就开出账单让大姐去要账。那天,大姐早上五点就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方圆十几个村庄跑了几十里路,找上门后要么有的没有钱,要么没有那么多钱,一圈跑下来总共才要了180多块钱,回来都10点多了还没有吃上早饭。这就是大姐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这样起早贪黑、奔波劳碌就是她的家常便饭。</p> <p class="ql-block">由于村里整体规划,所有老房子都要拆建,大姐在没有足够钱的情况下开始翻建新房。盖房是一件大事,里里外外都是大姐在张罗,真是东借西凑跑断了腿。幸亏大姐人缘好,好多亲戚邻居来帮忙,有的送煎饼,有的送麦子,有的送大米,有的送鸡蛋……终于完工了,大姐也瘦了一圈,住上了新房,大姐心里非常高兴,这是大姐这辈子第一个劳动成果,尽管辛苦了半辈子才盖了一栋新房,那也是满满的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农村的生活都是平淡而平凡的,离不开街头巷尾和家长里短。在大姐眼里,生活苦点、累点没关系,就怕心累!大姐一辈子最委屈的事,就是被亲姑家二表妹冤枉,说大姐破坏给她四叔家弟弟说媒,被不讲理的二表妹上门又骂又闹。大姐是一个心底坦荡的人,被人误会都会很难过,何况是诬陷。大姐去找姑姑、姑父理论,谁知姑父也不依不饶,让事态更加恶化……那时的大姐真是欲哭无泪,死的心都有。后来,时间证明大姐是无辜的,姑姑也回过味来了,经常来大姐家帮忙干点活,二表妹碰面也客气了,但当时对大姐的伤害可能用时间也难以抚平!</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大姐家的日子就这样波浪起伏地过着,转眼到了外甥女结婚的时候。由于盖房后欠了一些债,大波上大学需要供应,大姐家一直手头比较紧。女儿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大姐想着就是家里再不宽裕也要风光体面地把女儿嫁过去,不能太寒酸而让对方看不起。可能是因为嫁妆问题,大姐与大姐夫意见不一致,他们在西河的果园里争吵了一夜。大姐回想辛苦了大半辈子,也没有给儿女挣出一个家业,想着想着就哭了,反正深秋的西河夜深人静,大姐就任凭泪水无节制地流淌……天快亮了,大姐想着女儿还一个人在家,赶紧到河边去洗洗脸,大姐蹲在河边看到河里的自己,已是眼泡红肿、满脸倦容,她用双手捧起河水反复洗了很多遍,她想用清冷的西河水洗去心中的烦恼,洗去满脸的疲倦,洗去一夜的不愉快,伴随着朝阳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女儿面前,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尽管女儿也看出了妈妈像哭过的样子,大姐却满脸堆笑地说“可能是一夜没睡觉累的吧”。后来,我参加了外甥女的婚礼,在大姐的操持下,办得风风光光,圆满顺利!在当时大姐满意的笑容里,我看到了一位母亲为了儿女的幸福而甘愿付出的那种天底下最无私的母爱,这个爱是那么深邃,那么美丽……</p> <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任何人也拽不住它!大姐就这样辛辛苦苦地操持着这个家,全身心演奏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协奏曲。但天有不测风云,大姐夫由于常年喝酒患了肝癌,因医治无效,匆匆走完了他六十年的短暂一生。办理丧事的那几天,大姐哭得悲痛欲绝!就是这个一辈子没有给大姐过上好日子的丈夫,就是这个为了喝酒跟大姐吵了一辈子架的丈夫,就是这个不招人喜欢不能挣钱的丈夫,却是大姐心中的最爱,是大姐一辈子的精神依赖!大姐夫其实是个好人,除了喝酒懒事之外,待人周到热情,为人坦荡真诚,对大姐情真意切、一辈子撑腰呵护,他才是大姐的天、大姐的地、大姐的一切!他走了,留下了孤单的大姐。</p> <p class="ql-block"><b><u>母亲卧病时,大姐是依靠。</u></b>2010年,年近八十的母亲突然得了中风,尽管及时去了医院救治,右手右腿却还是留下了残疾,不能行动自如了,不过那时扶着椅子还能走几步,她隔三差五还去小哥家串门。但一年后的一次意外跌倒,让母亲彻底不能走路了,也开始了她长达10年的卧榻生活。前几年,都是父亲照料着母亲,后来父亲突然患病先走了,母亲就跟着二哥二嫂过了半年。有一次,大姐去看母亲,看到母亲嘴有点歪了,就问是不是脑血栓又犯了,赶紧喊来大哥送母亲去医院,医生说需要住院挂水治疗。因为大姐执意要送母亲去医院,可能让二嫂不理解产生了误会。由于大家都忙,我在部队还没有转业,那次母亲住院陪护就落在了大姐一个人身上。大姐怕母亲脚冷,就去商店买暖水袋,走在路上,大姐想了很多,一辈子什么苦也吃了,什么委屈也受了,但换来了什么?为何得不到同情和理解?做人怎么这么难呢?想着想着就哭了,哭的无依无靠……哭着哭着又笑了,笑的心底坦荡……哎!各尽各的孝道吧。</p> <p class="ql-block">其实,母亲谁家都不想去,就想到大姐家,可能是让儿媳妇伺候她觉得别扭,二姐家二姐夫身体也不太好,三姐又没有力气伺候不了,我远在镇江又在部队没时间顾及。而到大姐家,母亲心里能彻底放松,大姐怎么伺候她都觉得舒适,吃饭也敢放开吃了,心情也越来越好了,大姐嫣然成为了她老人家心灵的依靠。在伺候母亲上,大姐不但是母亲心灵的依靠,其实也是我们其他姐弟五人的依靠,因为各家都有各家的难处,依靠大姐既是母亲最好的选择,也是我们其他姐弟五人最好的选择。但伺候老人可不是一个轻快活,特别像母亲这样常年卧床不能自理的病人,放在谁家时间长了都会有意见!大姐从母亲过年不想回去过的眼神里,看到了母亲想留在大姐家的渴望。尤其是有一年过年母亲病情有点加重,自己吃饭都有点困难了,小哥就说:“你好好锻炼用手拿汤匙自己吃饭,年后就把你送到大姐家。”母亲听后眼睛一亮,像个孩子似的拿起汤匙费力地自己吃了起来。在我们姐弟几人的真诚恳请下,大姐可能也舍不得母亲,就应下了这个苦差事。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大姐这一伺候就是七年……</p> <p class="ql-block">2016年我从部队转业了,才有时间回老家长住,那一年加上其他原因,我在大姐家先后住了有两个月,亲眼目睹了大姐对母亲的悉心照料。大姐早上起床后先给母亲洗脸擦手,然后烧好开水给母亲冲奶粉麦片鸡蛋花,母亲吃完一大碗鸡蛋花后,经常会再眯一会,这时大姐开始打扫卫生、做早饭。等到八点左右,又把母亲拉起来,用方凳撑着母亲的后背,让母亲吃早饭,每次都是母亲吃完躺下后大姐才开始自己吃。吃完早饭,大姐开始做衣服,每隔一段时间看母亲有没有大小便,及时更换尿布或尿垫。大姐鼻子比较灵,只要母亲大便,她总是第一个闻到,第一时间去给母亲擦洗。中午饭后,一般会把母亲挪到床沿坐在床边上,前几年能坐几个小时,后来只能坐一会了。就这样母亲看着大姐和邻居们做针线活,满脸的放松惬意,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半身不遂的老太太。春、秋天的下午,还隔三差五把母亲推到院子里晒晒太阳。晚上睡前大姐细心地给母亲擦洗身体,并按摩伤腿。母亲睡下后,大姐一般会加班做针线活,睡觉之前再去给母亲翻翻身,一切安排妥当了,自己才洗洗睡了。就这样周而复始,每天不厌其烦地伺候着,把母亲照料地白白胖胖,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异味。特别是到了后面几年,母亲身体越来越差了,吃饭靠喂,夜里还会又哭又闹,越来越难伺候了,但大姐始终没有叫苦,还是一如既往地精心照料着……</p> <p class="ql-block">这七年,不知大姐给母亲擦洗了多少次身子,洗了多少次脚,擦了多少次屁股,洗了多少块尿布……这七年,不知大姐少睡了多少觉,少干了多少活,少出了多少次门……这七年,不知大姐顶住了多少压力,多了多少担心,平添了多少顾虑……在大姐家的这七年,卧病的母亲没有生过一次褥疮,没有再增加一项疾病,没有一次觉得不满意……也就是这七年,让我重新认识了大姐,这是大姐负重前行的七年,是忠心尽孝的七年,是为这个家立了大功的七年!如果说大姐在以前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不足的话,跟这七年的功劳相比已经是微不足道的微不足道了。这七年,就是大姐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因为七年的时间足够证明一切!所以说,大姐赢得了全家人的尊重,也赢得了所有亲戚邻居的尊重!要感谢大姐对母亲的悉心照料,没有大姐就没有母亲的最后七年,没有大姐的精心伺候,就没有母亲坚强的最后七年!可以说,因为大姐,母亲才多活了几年!因为大姐,母亲才过了一个干干净净、舒适惬意的晚年。母亲不善于夸人,也从来没有在大姐面前说过一句感谢的话,但母亲心里明白,谁对她是真心的好!所以才在弥留之际用手摸了摸大姐的脸,这可能就是感激大姐的最后表达吧!在母亲用她那颤巍巍的左手使尽最后的力气轻轻抚摸大姐脸颊的时候,大姐忍不住泪如雨下,七年的辛苦化作对母亲的依依不舍和无限眷恋!</p> <p class="ql-block"><b><u>父母不在了,大姐像母亲。</u></b>大姐今年已经七十三岁了,跟我转业前的样子相比明显变老了,特别是走路、做事动作缓慢了许多,但大姐还是一如既往地忙个不停,经常做衣服到深夜,有时为了赶工还会通宵达旦。她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一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人!也是一个对儿女倾尽全力的人,一个对妹妹弟弟们关心牵挂的人!我回老家喜欢住大姐家,因为大姐家特别舒服、自在、温暖,她就像母亲一样处处替你着想,甘愿把家里最好吃的拿出来给你吃,把家里最好用的给你用,毫无保留,无微不至。我都五十多岁了,大姐还把我当成一个孩子一样关心着,牵挂着。</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给大姐打视频电话,也是我教会了大姐如何用微信视频,然后问问母亲的情况,还和母亲聊上几句。那时,我在电话里喊的最多的就是“妈妈”,听的最多的也就是妈妈的答应声“哎”!要感谢大姐的手机,感谢大姐让我这么多年还能与不怎么会讲话的妈妈通话。妈妈后来基本不讲话了,好像大姐担负起了妈妈的角色,把对家人的爱,都化作了无声的关怀。那年,我在大姐家不知怎的突然腹痛难忍、汗如雨下,大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急忙喊来村里的医生给我挂水,一直陪到深夜,等我稍好一些时,才安心地回去睡觉。</p> <p class="ql-block">2016年,我从部队转业那年,体检查出肝部有异样,镇江医院初检认定可能是小肝癌,然后我就去上海肝胆医院复诊,医院说要手术治疗。就在我住院手术前的那几天,大姐打电话给我,说她有预感是不是我有什么不好,所以打电话问问我。我也不知道大姐为何有这样的预感,看来只要我一段时间不给大姐打电话,大姐就会放心不下!这就是我的大姐,会把小弟弟当作孩子一样关心呵护的大姐;这就是大姐,一段时间不联系就会牵肠挂肚的大姐!尽管手术后活检结果属于局灶性结节增生,后来大姐还是带着二姐、三姐专程来镇江看我,让我感受到了血脉融融的暖暖亲情。</p> <p class="ql-block">那年端午,我带儿子回老家住在大姐家,大姐提前几天就把我们睡的被褥洗晒干净,然后打扫好卫生等我们回来。这正是有知了猴的季节,我带儿子就去西河树林捉知了猴,由于捉得兴起,晚饭都好了还没有回来,大姐就像小时候的妈妈一样跑到西河大声地喊着我们回家吃饭了,那场景、那声音、那呼喊,既熟悉又亲切!回来后,大姐亲自把我们捉来的知了猴洗干净精心地炸得黄腾腾的给我们吃,一举一动,让我想起了儿时母亲亲手给我们做饭的样子,一勺一筷,满满的都是爱!</p> <p class="ql-block">那个端午正值夏至,一场大雨过后,山水牛也出来了,于是,我带着儿子在小哥的带领下冒雨到西岭去捉山水牛,还真捉了不少,儿子特别兴奋,不知这玩意怎么吃!大姐细心地拿起剪刀,当着儿子的面先把山水牛两个大牙剪掉,然后再把山水牛两个翅膀剪下,用清水洗净,再起锅烧油,把山水牛倒入锅中,不停地翻炒,直到香喷喷的山水牛端上桌面,直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也让儿子尝到了从未尝过的老家野味。</p> <p class="ql-block">每次回去,大姐总是细心地照料我们,早上,给我们沏好鸡蛋花,有时还给我们做海参蒸蛋,生怕我们吃不好!中午给我们包饺子、做豆腐卷等这些儿时最爱吃的家乡美味;晚上,备上几个小菜,让大波买来啤酒,一起畅饮,欢乐满堂。这就是我的大姐,始终让我感受家的温暖的大姐!每次从大姐家回镇江,大姐总是要把家里最好的东西塞给我,哪怕是女儿送给她的对虾、乌贼、马鲛鱼,自家产的地瓜、土豆、糊糊面,亦或是鸡蛋、鹅蛋、粽子蛋……都要把车子的后备厢塞满,就像母亲一样生怕我带少了,带漏了,带忘了!这就是我的老大姐,时时牵挂弟弟满心关怀的大姐!母亲走后,我跟大姐视频通话少了许多,一方面是因为母亲不在心情也不在了,另一方面,也因为眼睛老花看不了长时间的手机,但大姐对我的关爱始终没有减少,逢年过节总要给我寄些家乡特产,端午寄粽子、米豆,秋收寄红薯、芋头,春节寄炒米、花生……好像要把所有的家乡特产都寄一遍大姐才会放心。这就是我的大姐,一辈子心中有牵挂,眼中有关爱的好大姐!这就是我的大姐,平时能看清冷暖,关键时候让你温暖的好大姐!</p> <p class="ql-block">大姐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从我的视角无法把她写得丰满,尤其是拼生活的苦、人逝去的伤、被诬陷的屈、为儿女的愁……小霞说:“妈妈你这是要过九九八十一难啊,少了一难都不行,后面会苦尽甘来。”我觉得外甥女说的很好!大姐这一辈子就像修行,几十年的苦累、几十年的辛酸、几十年的拼搏,既是她丰富的生活经历,也是她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大姐拥有了更高的灵魂层次和更强大的内心世界。相信,大姐的生活会越过越好,日子会越来越甜!</p>